对供港澳生鲜、冰鲜鸡产业的调研

岭南人吃鸡的历史源远流长,到现在还保留着“无鸡不成宴”的饮食风俗。白切鸡、豉油鸡、姜葱鸡、烧鸡、盐焗鸡、猪肚鸡,样式千变万化;蒸、煮、烧、焗、熏、卤、炒、炖,做法花样百出。

由于粤港澳三地同宗同源的饮食文化—食鸡,在香港、澳门居民心中有着独特情感地位和需求,也成为大湾区三地“心联通”“情相融”的纽带桥梁之一。

2024年2月2日,在相关部委支持、澳门市政署与广东拱北海关合作及协调下,首批约2000只生鲜鸡出现在澳门居民的菜场。多家港澳媒体报道,生鲜鸡一上市就受到澳门居民追捧、好评。

前不久,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一局和港澳研究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联合派出调研组,从澳门居民餐桌上的生鲜鸡入手,了解新时代大湾区农业产业发展成就,以及回归以来港澳居民舌尖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内地有悠久的供港澳鸡肉类产品历史,产业发展有着量的突破和质的创新

广东与香港、澳门地理上相依,饮食习惯相近,历来就是为港澳地区提供食材的主力。早在民国时期,广东清远鸡便远销香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负责活鸡的派购统销,出口香港赚取外汇,成为我国优质鸡进行规模化市场运营的开端。

供港活鸡的品种和饲养管理等要求,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优质鸡禽产品的发展进程。主要可以分为:国家统一出口活鸡时期、从活禽逐渐演变为冰鲜鸡、从“冰鲜”到“抢鲜”再到“生鲜”3个阶段。

港澳居民吃鸡,最讲究“鸡有鸡味”。鸡肉新鲜度直接影响最终口感,从1997年底香港特区政府尝试冰鲜鸡代替活鸡以来,内地政府和供应企业积极采取措施,与时间赛跑,想方设法让港澳消费者吃上更新鲜的鸡。

冰鲜鸡对通关时效要求很高,内地海关目前推出了24小时预约通关模式,优先申报、优先查验、优先检测等多项措施,为禽肉“抢鲜”通关提供便利。

然而,由于饮食文化等原因,港澳居民依然偏爱活鸡的口感。如今,香港本地仍有28个养鸡场在运营,可部分满足居民对活鸡的需求。澳门居民则很难吃上活鸡,2024年2月,澳门特区政府和海关总署合作,首创生鲜鸡标准,并成功实现生鲜鸡产品供应澳门。

生鲜鸡是生产、包装、运输全过程保持在10℃—15℃的鸡,其口感、肉质、营养价值等各方面都比温度控制在0℃—4℃的冰鲜鸡更胜一筹,更能满足澳门居民对新鲜鸡肉的需求。生鲜鸡一推出就受到了澳门居民的热烈欢迎,上市头一个月内地累计供澳生鲜鸡超5.2万只,总重量超78吨。

广东省作为向港澳供应禽类产品的主力,培育出不少龙头企业。

对供港澳生鲜、冰鲜鸡产业的调研0
调研组在珠海市振盟肉禽有限公司调研供澳生鲜鸡情况。

如生鲜鸡行业领头羊—1983年创立的上市公司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又如首创“江高模式”的广州市江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还有靠“穗香鸡”品牌驰名港澳的广州市百兴畜牧饲料有限公司,以及首批供澳生鲜鸡企业珠海市振盟肉禽有限公司等。

供港澳禽类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生产模式成熟,示范效应强。供港澳禽类产业在广东落地已有很长历史,多家企业冰鲜鸡日供量超1万只,其中温氏集团高峰期更是日均供港澳市场超4万只冰鲜鸡。在行业发展过程中,部分先行先试的企业(鸡场)探索为农户提供种鸡和养殖技术并保价回收的方式,逐渐发展形成了我国现代化养殖业的“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生产模式。

第二,生产各环节标准高、流程规范。供港澳冰鲜鸡的重点企业一般均经营包括家禽育种、养殖、饲料、屠宰加工等全产业链,有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供港澳的鸡种饲料采用纯天然的米糠、玉米、豆粕等原料;在屠宰和深加工环节执行香港、澳门认可的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制度和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要求,每只鸡屠宰前都经过禽流感检疫,到港后进行7+37(7种禁止使用药品和37种限制使用药品)药物残留和农药残留的抽样检验,杜绝安全隐患;冰鲜鸡、生鲜鸡均采用冷链恒温运输,应特区政府要求会对每个装载车辆登记备案,配备GPS、温控仪等,每季度进行制冷功能检测。

第三,产品供应稳定、可持续。据统计,目前广东省每天供应约15万只冰鲜鸡到香港,约1万只冰鲜鸡、2000只生鲜鸡到澳门。在长期合作过程中,内地供应企业因产品质量过硬,拥有稳定的港澳当地批发商、经销商客源,形成了稳定的批发商购买链条。澳门特区政府还与南光集团联合开发了生鲜鸡订购APP南光通,居民可提前一天在线下单,选择就近的农贸市场提货,企业根据订购数量精准配送,保证“次日达”“放心达”,让供给更精准、高效、便捷。

协同发力补短板,满足港澳居民的餐桌需求

民以食为天,餐桌上一道道美味的鸡肉,关系着760万香港居民、68万澳门居民对“吃好”的要求。

调研组下到村户、乡镇实地探访企业和养殖场,与多家涉港澳相关工作部门同志座谈交流,从生鲜鸡供应背后,看到了中央坚定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坚强决心和不懈努力。

调研组建议,各部门和有关方面可从以下四方面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靠制度创新不断打通制约两地规则衔接、标准对接的堵点,持续推进物流来往畅通、人员交流顺通,让港澳居民吃上“美味鸡”。

二是加强监管和服务,始终守好“质量关”,让港澳居民吃上“放心鸡”。

三是积极督促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不打“价格战”,不卷价格卷品质,让港澳居民吃上“实惠鸡”。

四是面对港澳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鼓励支持重点供港澳企业多元化经营,积极开发熟食腊味和深加工食品,丰富港澳居民的选择。立足港澳市场,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强科技研发,培育更适应港澳居民口味的种鸡品种,坚持长育龄养殖,提高产品质量和供应链水平。

此外,还可借鉴港澳高标准,助力内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满足内地消费者对吃得安心、吃得放心的消费需求,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可在内销市场借鉴港澳食品监管经验,不断扩大适用“供港澳监管模式”企业范围,提升内地食品农产品安全质量。

(本文为中央港澳办一局、港澳研究所青年理论学习联合小组“关键小事”调研报告  执笔人:中央港澳办一局干部彭程、中央港澳办港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煜)

对供港澳生鲜、冰鲜鸡产业的调研1
广州市百兴畜牧饲料有限公司广东黄鸡百兴示范基地建设的全时段全场景养殖监控系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