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作者: 李建广春拂新绿,全国人大代表、80后新农人魏巧说起种田来头头是道。
“刚从城里辞职回乡那会儿,可不这样。种地打粮经验少,苦头没少吃,也闹过笑话,心里能不发慌?”言谈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那是2020年5月23日,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强调“米袋子”的重要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总书记对粮食生产的关心和重视,更加坚定了我种粮的选择。”从手机新闻里看到这句话时,魏巧正站在江苏润果农业永兴农机合作社农田里,这句话深深记在了她的心上。
“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才牢靠,再困难,看到仓库里满满当当的粮食,心里就有底!”魏巧深有感触地说,“总书记看得远、谋得深。”
2023年全国两会,在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魏巧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
“当我讲起从城市回到乡村的那一段经历时,总书记看我的眼神,充满了期待和认可。”当时的场景,魏巧历历在目,“能感受到总书记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感情。”

“当我汇报种了2万多亩水稻时,总书记笑着问:‘在南方,这个规模可不小,体现出高效来了吧?’”魏巧接着说道,“谈到这里,总书记指出,机械有了规模就可以施展,现代农业的举措也可以施展。”
平畴沃野,现代农业“显身手”。牢记总书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句话,魏巧为种田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瞧!种地也可以很酷。”循着魏巧的目光看过去,一架架无人机往来穿梭,为万亩良田高效施肥。
一个人,能管理多少亩地?魏巧的答案是500亩。
“大田种植数字化农业云平台”上,土壤肥力、苗情长势、农机运维等情况一目了然;农机仓库中,纯电动拖拉机等装备一字排开;种子研发中心里,已布局20个小麦新品种和20个水稻新品种……田间地头,科技赋能处处可见。
“种粮挑起‘金扁担’,去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里边也有我的一份贡献嘞!”青春的面庞,满是自豪和骄傲。今年全国两会,魏巧准备把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健全智能农机支持管理政策等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相关内容纳入建议。
每天和土地打交道,魏巧时常琢磨:粮食不等于主食,如何在做到“手中有粮”的同时,让老百姓的餐桌更丰富?
“总书记多次讲的‘大食物观’打开了我的视野,肉、蛋、禽、奶、鱼、果、菌、茶……这些都是粮食,都很重要。”
眼下,魏巧正忙着建设肉牛育种育肥项目。“稻麦作种植,秸秆变饲料,进了牛嘴变肥再还田……种好地、多打粮,也能产肉,种养循环,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魏巧信心满满。
正聊着,魏巧接到电话,说是覆膜插秧机在200亩试验田的作业效果越来越好,今年就可以在大田推广使用了。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魏巧越干越有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