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合作的中国携手世界共发展
作者: 栗翘楚 唐佳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是2025年重点任务之一。为什么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我们需要怎样的开放合作?
“数百年国际格局不断演变的历史表明,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无一不是采取开放发展战略的经济体。”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做客人民日报“高质量发展故事汇”栏目时表示,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动选择,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隆国强表示,进入新时代,中国实行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春节临近,在海南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上,货轮靠岸装卸繁忙,车辆往来穿梭。2018年以来,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兴业。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海南本地人,还是建设自贸港吸引来的“新海南人”,都感受到了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强劲脉搏。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首席规划师林光明表示:“自贸港就像一块吸铁石,吸引着全球人才。得益于海南的人才政策,我们这些外籍专业人士来到这里,享受宜居宜业宜学的发展环境。”
什么是高水平开放?
“高水平开放是全方位开放、制度型开放,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开放。”隆国强表示,从开放对象和覆盖地域看,高水平开放不仅是对发达经济体的开放,也是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开放;既包含沿海地区,也包含沿边和内陆地区。从制度保障看,我国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吸引高端要素加速汇聚。

“开放促进发展,封闭必然落后,不开放最终会导致不安全。但是,如果开放战略、步骤、节奏把握不好,也同样可能‘未得其利,先受其害’。”隆国强表示,必须在开放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以“管得住”“管得好”,支撑“放得开”。
推进高水平开放,要处理哪些方面的关系?
隆国强表示,首先,在高水平开放中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实现与世界的互利共赢;其次,正确处理国内不同地区在高水平开放中的关系,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格局;再次,处理好本土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关系,形成平等竞争、合作共赢的局面。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如今,秘鲁钱凯港成为南美首个智慧和绿色港口,雅万高铁让印尼迈入“高铁时代”,中老铁路让老挝“铁路梦”成真。
4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内陆逐渐推进的过程,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繁忙的码头图景,是中国开放合作的一个侧影。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果园港,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在此无缝衔接。向东,可以到达长江经济带各港口城市;向西,联结中亚和欧洲地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西部大开发;向南,抵达东盟、南亚地区,是目前到达东盟地区最便捷的通道之一;向北,联通中蒙俄经济走廊,北向开放,补齐了果园港四向开放的最后一个缺口。
高水平开放也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1964年,通过广交会平台,皇冠汽车首次进入中国市场,自此,丰田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鹏表示,6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浪潮,为丰田提供了发展的沃土。丰田向中国输出了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通过培养人才、设立本土化研发中心、构建零部件供应商体系等,打造了支撑事业开展的全产业链体系。这表明了丰田扎根中国的决心,也是丰田长期在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隆国强表示,从投资角度来说,中国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高效的基础设施、庞大的国内市场、有着良好教育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新技术应用场景等,这对外资企业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投资环境。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无论是设施建设还是制度优化,在不确定的世界发展格局中,中国的确定性成为中流砥柱。”隆国强表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容纳百川,天高海阔。中国对全球经济产生强大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作用,有力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案例 | 筑巢引凤,海南打造开放“样板间”
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就是在这一年,新加坡籍的林光明来到海南,受邀担任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首席规划师。
洋浦经济开发区承担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的重任。

林光明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开发区重大规划的编制、管理与实施。数年间,他几乎走遍了洋浦的每块土地,多次到项目现场复尺测量,了解实际情况。朋友们笑称,他是“与土地谈恋爱”的人。
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加快落地,企业和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比如,在我参与规划设计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国际健康食品港,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于2020年入驻这里,从开工到投产仅用半年多时间,创造了全球同等规模粮油加工项目建设的最快纪录。”
林光明告诉记者,2021年7月,加工增值超30%内销免关税政策落地洋浦,澳斯卡成为海南首家享受这一政策的试点企业。在洋浦,企业购买生产加工设备可以享受零关税政策,还可以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政策。
林光明认为,自贸港建设跑出“加速度”,区位优势、政策红利、人才集聚以及营商环境,缺一不可。
谈及海南不断优化升级的人才发展支持政策,林光明表示:“自贸港就像一块吸铁石,得益于海南的人才政策,我们这些外籍专业人士来到这里,享受宜居宜业宜学的发展环境。”目前,他的太太和孩子也在洋浦定居。林光明说:“这充分表明我们一家人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人民网记者 崔译戈 张璐璐 宋歌)
案例 | 扎根中国,丰田投下发展“信任票”
1964年,通过广交会的平台,皇冠汽车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丰田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2024年,聚焦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丰田首家在日本以外地区建造的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专用工厂在北京投产。
“回顾这一甲子,丰田有幸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汽车产业从起步到发展、再到引领世界的整个历程。”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鹏表示,60年来,从出口一款车到全产业链布局,从生产燃油车到多技术路径的新能源产品,从技术引进到本土化研发,从汽车产业到社会公益,丰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继承与进化”之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正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姿态,吸引全球外商投资。从销售产品到本土化运营,再到立足中国市场服务全球,成为越来越多外资企业扎根中国的战略。

刘鹏说,作为对外开放的受益者,丰田在整车制造销售、技术研发、零部件生产、资源循环利用、金融服务等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浪潮中,正在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在此背景下,丰田不断强化先进技术本土化研发,在产学研等领域不断扩大中国本土“朋友圈”。在电动化、智能化、移动出行等方面与更多中国企业展开合作,共同研发生产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智电新车型,探索符合中国用户的出行服务,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长期价值。
“在新发展趋势和历史机遇下,丰田正加速调整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在强化先进技术本土化研发的同时,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深入合作。作为外资企业,扎根中国、为中国社会量产幸福、与中国汽车产业共同发展,是我们从未改变的目标。”刘鹏说。
(人民网记者 栗翘楚)
案例 | 四向通达,重庆打造“世界中转站”
企业的产品装运至重庆果园港,在海关通关放行,出口海外。同时,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也在此汇聚,借助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被分发到全国各地。
“水铁公”多式联运发力,“东南西北”四向物流畅通,果园港从昔日的“散杂货码头”,变身为我国内河上最大的多式联运枢纽港,正在成为商品贸易的“世界中转站”。
果园港2013年开港,一步一步建设起来。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副部长胡万琪是这一历程的见证者。
“10年前,我来到果园港做桥吊司机,那时港口刚起步,仅有两台场桥和两台岸桥。”胡万琪回忆起往事,“现在,我们有32台远控场桥和8台岸桥,每天处理大量集装箱装卸。司机不再上桥操作,只需在控制室的电脑屏幕前就能完成吊装作业,高效便捷。”
“我每天和集装箱打交道。”胡万琪说,每个集装箱,都承载着城市的经济脉动。码头的繁忙程度,正是经济活力的晴雨表。从忙碌的果园港,可以洞察到重庆乃至于全国经济的澎湃活力。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连接生产和消费、内需和外贸。“我们在物流一线,就是在对外开放一线。”胡万琪介绍,近年来,果园港加快智慧港建设,无纸化平台、远控操作平台等陆续投入使用。同时,实施“船边放行、智能分流”作业模式,实现船舶靠港、海关作业的并联运行,提高了物流和通关效率。

如今,果园港实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快速通达,成为开放的前沿阵地。有了果园港这样的大枢纽、大通道,身处内陆腹地的重庆,离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
(人民网 吴成良 王禹蘅 李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