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庆:当“实在”书记,做“实在”企业家
作者: 汪李萍人物简介
朱重庆,1953年2月出生于杭州市。现任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航民村党委书记,航民集团公司董事长。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乡镇企业家、中国功勋村官等荣誉称号。

航民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部的瓜沥镇,面积2平方公里,村民325户、1236人。1978年原航民大队只有800多人,仅靠耕种400多亩地维持生计,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00多元。
朱重庆初中只上了一年半就辍学,学历简称“小学本科”。1967年回家放牛、敲石子、干农活,当过生产队会计和手扶拖拉机手,1976年担任大队会计。1978年,因为他为人实在、厚道、诚心,26岁的朱重庆被大伙推举担任航民大队所办的航民农机圆钉纸制品厂厂长。彼时该厂共有26名工人,主要生产圆钉、老碱、水泥包装袋、梅花扳手夹子。在朱重庆的带领下,该厂经营一年时间净赚了3万元钱。
多措并举,开启创业新征程
当时在萧山、绍兴一带流传着靠“染缸、酒缸、酱缸”三缸致富的说法。航民大队隔壁乡镇有位上海师傅在3间草房里用“染缸”翻新旧衣服,赚了不少钱。朱重庆的二伯是上海线带漂染厂的一名工人,三年困难时期被精简回乡务农,他挑着担子走村串户,用染料对旧衣服进行着色翻新,也赚了一些钱。朱重庆一直思考企业发展问题:能不能“染缸”致富呢?他考察了苏南、绍兴等地的几家社队企业后,认准了发展集体经济这条路,萌生出“农民要致富,办厂是条路”的想法。
几经考虑,朱重庆与大队党支部书记徐才法商量,郑重地提出办漂染厂的建议。
面对最低12万元的投资,徐才法犯了难,朱重庆适时提出建议:大队、生产队筹集一部分,再向信用社和有关单位借一些。
不久,开办漂染厂的建议在大队支部会议上正式提出来,经过讨论,最后形成决议:开办一家漂染企业。
1979年5月,航民漂染厂正式成立,朱重庆被任命为该厂厂长。办厂所需资金通过自筹和贷款解决,办农机圆钉纸制品厂让村集体有了2万多元资金积累,瓜沥镇联合石料厂在航民山上开采石场,大队可分红1.8万元。朱重庆建议4个生产队各集资5000元,共计2万元。经过努力,航民大队自筹资金6万元,剩余6万元向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及向邻村企业、镇上单位借款。
按当时的情况,建个像样点的漂染厂,投入12万元资金远远不够,可朱重庆心里清楚,大队能筹集到12万元经费已经是尽到最大努力了。面对有限的资金,朱重庆恨不得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资金有限,购买新设备只能“因陋就简”。朱重庆通过伯父朱关潮找到上海丝绸炼染厂邵厂长,请求帮助航民解决一台旧炼桶和培训漂染技术人员。这位邵厂长很爽快地答应帮助培训技术人员,解决不锈钢炼桶问题。

有一天,朱重庆听说上海一家工厂刚换下来一台0.4吨俗称“炮仗锅炉”的立式锅炉,这是漂染厂必需的设备,结果只花了600元就买下了这台锅炉。
朱重庆用东拼西凑的各类材料在上海川沙六里农机厂加工了一台绸缎整理车,这成为航民漂染厂当时最先进的设备。
朱重庆费尽周折,千辛万苦地在较短时间内总算把漂染厂建起来了。面对村民的疑惑和期望,朱重庆在内心里打定主意:多干少说,干了再说。
40多年后,航民村的老人谈起朱重庆的创业经历都会提到一个地方:当年上海南市区的一家“四海浴室”。这家浴室很便宜,每晚只要5角钱就可以住一宿。附近的小餐馆也很便宜,一大盘菜只要3角钱,两个人便可凑合一餐。朱重庆当年到上海去淘漂染设备时,为了省钱,晚上多数是在这个浴室住宿,包括后来到上海丝绸炼染厂参加培训的航民漂染厂的技术骨干。回顾千辛万苦的创业之路,对朱重庆来说,没有吃不了的苦,一心谋发展是他最大的牵挂。
1979年12月20日,航民漂染厂正式试产,漂染的丝绸被面当天下午就生产出来了,染得十分成功。漂染厂共安排了80人就业。到1980年底,企业实现产值38万元,上交税款1.9万元,获得利润14万元。这是朱重庆为航民村挖得的第一桶金。除还清6万元借款外,还给4个生产队各5000元分红,实现了投厂一年收回投资还有盈利的目标。
第一次办厂成功,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朱重庆的脑海里逐渐形成:将漂染厂扩产。此想法得到当时村委委员的一致同意。
为筹集资金,朱重庆找到当地农村信用社负责人,经过多轮谈判,解决了资金难题。资金投入后,航民漂染厂提档升级,生产能力大大增强。1982年,实现产值224万元、利润100万元,一跃成为萧山县的首个“百万元村”。
在干事创业中,朱重庆的眼界进一步开阔,事业拓展的想法与日俱增。他先后到广东顺德和辽宁海城,与当地企业联合兴办印染厂。紧接着于1993年、1996年、1998年不停地扩建印染企业,业务范围由单纯的漂染丝绸被面,逐步扩大到中高档棉、麻、T/C、灯芯绒、涤棉、涤毛及各种混纺织物的染色、印花和后期整理加工。原漂染厂的3个生产车间逐步扩大到6个工厂,已发展成为如今的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本部(漂染厂)、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印染分公司、杭州澳美印染有限公司、杭州航民达美染整有限公司、杭州航民美时达印染有限公司、杭州航民钱江染整有限公司6家印染企业。其中,航民股份(漂染厂)和印染分公司属于航民股份全资子公司,其他4家印染企业属于航民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6家印染企业共有26个生产车间,目前年加工规模为13.9亿米,成为全国印染行业10强企业,2023年印染业务实现产值42.6亿元,利润5.8亿元。
从建设漂染厂之日起,朱重庆就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防止企业印染污水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从最早建设污水处理池到为每个印染厂分别建设一个污水处理站,1999年投资1.5亿元建设了一个大型污水处理厂,目前投资已达4亿元,日处理污水7万吨,年运转费2亿元,每天费用60万元。2015年航民集团公司向当地环保部门一次性缴纳了8000万元排污指标费。朱重庆说:“企业经营者首先就要考虑到的是环保问题,不能为了赚钱其他就无所谓,做损害子孙后代利益的事。”
印染厂逐渐建设多了,染料采购便出现问题。朱重庆提议,航民村两委研究决定,1987年6月开办了航民染料化工厂,使染料短缺的问题迎刃而解。
从1979年到1988年的10年间,航民村的固定资产增加了277倍,工业总产值增加了398倍,工业利润增加了302倍,上缴国家税收增加了600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1倍。
1989年1月,航民实业公司成立,实行“村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村两委进行换届选举,朱重庆被任命为航民村党总支书记,兼航民实业公司总经理。
进入20世纪90年代,航民村的企业开始上规模、上档次,进入快车道,相继投资建设了中外合资印染厂、织布厂、纺丝厂、热电厂等企业。
1991年夏、秋季节,全国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为保证居民生活用电和重点工程建设用电,电力部门迫不得已,只能隔三差五地拉闸限电。朱重庆遇到了办厂以来最大的难题:电力不足,无法保证生产正常进行。这年年底,朱重庆外出考察途经绍兴热电厂,下车参观后认为自建电厂可行。
1993年3月,朱重庆与时任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孙永森相识。他将航民村建设热电厂的设想方案粗线条地勾画出来,希望得到孙总经理的大力支持,这位企业家当场表态同意。没过几天,他就率领杭钢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到航民村考察,并当场拍板同意投资,与航民村合办热电厂。
航民热电厂项目获得了浙江省计经委批准后,朱重庆马不停蹄地组织热电厂建设会战,解决兴办热电企业所需要的场地、资金和专业管理人员三大难题。项目建设所需5500万元建设资金,除合作方杭钢集团公司投资的1650万元外,还以航民实业公司名义,向当地农行申请贷款1200万元,并从萧山市电力局“三产”公司借到一笔钱。聘请杭州第二棉纺厂金循惠工程师到航民热电厂当总工程师,航民热电厂顺利投产,一期2台35吨锅炉、1台6000千瓦发电机组运行后,解决了当时用电、用热的燃眉之急。
在朱重庆的正确决策下,总共建设了3家热电企业,热电也因此成为航民村的支柱产业之一。除最早兴建的浙江航民热电有限公司外,又于2003年5月同时开工建设了航民小城热电公司和杭州航民江东热电公司。三家热电厂除了为企业、住户居民提供每年500万吨热能外,每年发电量达到6亿度,2023年实现产值10亿元,利润1.8亿元。
也是在1993年这一年,在朱重庆的倡导下,航民村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一家航民宾馆,成为萧山东片地区第一家星级宾馆。航民宾馆不仅成为瓜沥镇的标志性建筑,提高了航民村和瓜沥镇的知名度,还对萧山东片地区的城市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1995年5月,航民村党委成立,朱重庆任党委书记。
1997年8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航民村组建了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朱重庆任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在这一年,航民集团联合万向集团公司、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广东顺德金纺集团公司、上海二纺机股份公司和国营湖南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6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目标为企业上市。2004年8月9日上午,航民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
2008年,朱重庆把眼光投向金融领域,航民集团投资第一创业证券公司并成为第四大股东。2016年5月,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航民集团还参与萧山农商银行的股权投资和合伙参与产业基金投资,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投资效益。
珠宝首饰加工是航民村的第三大支柱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当时做黄金饰品加工很不容易,不仅要牌照,还要技术。2000年3月,朱重庆得知这样一个消息:杭州市二轻系统所属的杭州金银饰品厂因经营困难,即将倒闭,他及时组织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开会研究决定,最终以200万元的价格,一次性买断杭州金银饰品厂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并改名为杭州航民珠宝首饰有限公司。
2003年4月18日,经过中外合资再嫁接,新成立的杭州航民百泰首饰有限公司正式开张营业。
第一年生产加工黄金10吨,第二年增加到15吨,第三年为20吨。2023年生产加工黄金饰品60吨,实现产值82亿元,利润1.32亿元。
1吨黄金约加工成15万件黄金饰品,航民百泰员工硬是将这千万件产品件件做成了精品。航民百泰由此获评中国黄金首饰加工十大企业,“航民首饰”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评为“中国著名商标”。
2000年3月,航民村投资4000万元建设航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用涤纶、粘胶、锦纶等化学短纤生产无纺布,目前年产能达到3万吨,主要用于工业擦拭布、合成革基布、汽车内饰材料、墙布材料、卫生材料等。为扩大产能,2018年6月,增加投资1亿元,在距航民村1.5公里的邻村,通过土地拍卖获得30亩工业用地,并购置了先进的生产设备,进行扩产与提升。
朱重庆从1979年创业至今,先后将产能低、高能耗、高污染的纺丝厂、染料化工厂、冶炼厂、水泥厂、郑州澳德橡胶厂5家企业关停。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航民集团旗下现有32家实体企业,2023年实现工业产值143亿元,销售收入150亿元,上缴税款5亿元,利润9.5亿元,总资产达120亿元。整个集团公司在银行的贷款只有9亿元,而存款却达到35亿元。实现了无负债运营,航民村被授予“中国经济十强村”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