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网红”养成记

作者: 唐姝

“银发网红”养成记0

他们是年龄加在一起超过300岁的四位老人。视频中,他们穿上中学校服,“变身”为余老师、卡尔、爱丽丝、鲍勃。

在短视频里,他们打破次元壁,网络热梗也玩得明白,喊年轻人“宝宝”,并“人间清醒”地告诉你,“不听老人言,开心一整年”……

幕后制作者陈卓并没有想到,起初,他只是想通过拍短视频的方式,记录和延续老人们在世界上的痕迹,不想却意外走红了。

搭建一个“平行世界”

为了能多陪伴爷爷卡尔,陈卓放弃了广州的服装生意,来到天津某养老院工作。在这里,他目睹一些老人在单调和重复的作息里一点点耗尽日子,于是决定——必须得做点什么了。

编导专业出身的陈卓举起了手机拍摄。最开始,他只是拍拍日常,教老人们用年轻人的语言讲段子图开心,“集美”“钝感力”“凡尔赛”……意想不到的是,老人们对这些“新鲜词儿”接受很快,还能自由发挥,“你一句,我一句,说相声一样”。

而老人们不经意间流露的智慧和幽默,也让陈卓很是惊喜。他开始试着根据老人的经历和性格创造人设,设计剧本,让他们深度体验并创造快乐。

短视频中,扮演余老师的余幽芳重新拿起教鞭,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站在讲台上的样子;喜欢表演、上学时排过《智取威虎山》的王力,化身鲍勃,假装自己是导演专业的学生;本就乐观的陈家伟,扮成《飞屋环游记》中的卡尔爷爷,继续发挥老顽童风格,成为“淘气包”和“倒霉学生”;从养老院院长岗位上退下来的耿凤茹,不仅是演员爱丽丝,还是小团队的“助理”,负责大家的日常起居,同时协调拍摄时间。

在“平行世界”里,他们无所不能,活力十足,仿佛衰老和病痛都不存在了——实际上,余老师20多年前失去了老伴,鲍勃因脑梗意外偏瘫,卡尔饱受罕见病困扰,爱丽丝做过心脏搭桥。

“这些经历过人生变故的、有过重大疾病的爷爷奶奶,依然完完整整地站在你前面,幸存到了今天,本身不就传达了一种力量吗?”

陈卓特意强调了“幸存”两个字。

只是身体老了

爆火以后,造访者纷至沓来。00后大学生童心也是其中之一。

2023年底,还在摄影专业读大二的童心,正为自己的拍摄作业发愁。一天,他无意间刷到一条短视频,主角是养老院里的老人:90岁的“教师”奶奶,教另一个穿校服的“学生”爷爷闻硫化氢,结果老头转身就上了“南天门”。“南天门的看守”问他是怎么来的?他说,是化学老师叫他来的。

“银发网红”养成记1
陈卓正在拍摄“人间清醒”系列短视频

一连刷了账号里的好几条视频,童心被老人们超前的精神状态感染了,但他更好奇的是,面对生死话题,老人们为何不仅不避讳,还能像开玩笑一样讲出来。

初进养老院,童心被一种安静震到了,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衰老的具象化。如何形容呢?仿佛时间和空间都凝固了,所有的事情都慢了下来,无论是吃饭还是走路,“静得就像考场一样”。

拍完视频,余老师拉着童心唠家常,“家是哪里的”,“读什么专业”,“未来有哪些规划”……

“除了有90岁的年龄、动作迟缓点外,她和视频里一样,思维逻辑都很在线,整个人都很精神。”童心想,余老师只是身体老了而已。

1990年,余老师从耀华中学退休。闲不住的她,先是报名了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和水彩画,一上就是整整6年,直到腿不行了才作罢。闺女给她买了平板电脑,她学着玩游戏,后来换成手机,她也玩得转,“已经换了仨手机了”。

81岁那年,余老师主动要求住进养老院。在这里,她又很快学会了做手工。闺女买的秋衣太宽了,余老师给铰了,再自个儿缝上。

也不知道那样瘦瘦小小的她,到底是哪里来的能量。她坚持用辅助器自己上厕所,尽管站着都疼,也要在每天起床后把被子叠好,房间里总是干净又明亮,“今天要是不叠这个被子,明天说不定叠不上了。”

“人老了得有个狠劲,得强迫自己动起来。”这是余老师的长寿秘诀。岁月困住的,或许只是迟暮的身体。

命运半点不由人

人是怎么变得随和平静的呢?

最不想失去的都失去了,最想得到的却得不到,经历过这些,也许就会深刻地体会到——命运半点不由人。这是老人们在拍摄“人间清醒”系列作品时的桥段,源自他们对现实的感悟。

今年81岁的卡尔,方脸,鼻头挺大,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上道具大黑框眼镜,活脱脱像《飞屋环游记》里的卡尔爷爷从电影中走出来。

当你走近他,他会招呼你在他左侧坐下,因为这是他唯一能听见声音的一边。再仔细看看,他翻书、夹烟的动作有些僵硬,因为他的手指无法弯曲。

这些,都是一场疾病留下的痕迹。

1999年,55岁的卡尔患上了格林-巴利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病,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这个开了一辈子公交车的男人,就这样被困在床上,瘫了整整5年。

“只要有关节的地方都疼,真是生不如死。”

老伴的不离不弃,让卡尔没有放弃自己。医生下过两次病危通知,甚至都让家属准备后事了,卡尔又奇迹般地醒了。“下面不收我,又放我回来了。”

从此,“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赚的”。以前能走一里路,现在能走二里路,这就是进步。卡尔又开始练习唱歌,还自学了意大利语,聊得兴起时,他就会唱上几句《我的太阳》,那是他的保留曲目。再后来,他还跟着全国残联到人民大会堂演出。

对于命运的捉弄,起初,鲍勃是不能接受的。在本该闯的年纪,却失去了对身体的掌控——还不到50岁,就因为糖尿病引发的脑梗偏瘫了。

刚生病那会儿,他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干,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烟,一天能抽掉4包烟。房间的天花板都被烟熏黄了,摘下来的窗帘都能洗出黄水来。

那时,他已离婚,80多岁的老母亲照顾他。他一抽烟,母亲就用痒痒挠打他后背,但没用。“不抽烟我干什么啊?”

再后来,母亲去世,他一个人在屋里太闷了,太孤独了,就搬进了养老院,成了养老院里最年轻的“孩子”。

陈卓注意到了他的沉闷,主动叫他一起拍视频。叫了几次,鲍勃开始主动参与进来,还和卡尔互为捧哏儿。

从那时开始,他和世界断开的连接,似乎又重新连上了。

“明知不可为,咱不能为之,能够着的事儿,咱们就努力,够不着的事儿,别费脑筋。”鲍勃像是一个有点拧巴的哲学家,不时蹦出一些俏皮的金句。

年轻人的“电子树洞”

“为嘛呢?不理解,咱也不是明星。”

走红以后,爱丽丝经常在街上被人认出。一次坐公交车,有个女孩一直跟到她下车才走上前,眼泪汪汪地问:“您是那网红奶奶嘛?我可以跟您照个相吗?”

虽然不理解,但爱丽丝很愿意配合。“人家需要你,你就有价值,对么?”

已经73岁的爱丽丝,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10岁。办事麻利的她,说话也麻利,每句话结尾都喜欢加个“对么”。

在一期主题为《50年后在养老院当网红》的视频里,老人们互相调侃,“网红分颜值主播和才艺主播,你擅长哪个啊?”

对于在养老院成为“网红”这件事,“老几位”的回答出奇一致:“嘛红不红的,乐和乐和得了!”

从视频的后台数据来看,粉丝大部分是80后,也有很多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在这些视频里看到的,仿佛是自己的祖辈,有人叫他们“云爷爷奶奶”。这些视频的评论区,成了年轻人的“电子树洞”。

一条一条地翻看粉丝评论,几乎成为爱丽丝每晚必做的事情。一些年轻人说自己不开心,但看到他们的视频就开心了、解压了,爱丽丝觉得很欣慰,“不管红不红,只要拍出来的东西哪怕能让一个人高兴,那就有意义”,这也是她最高兴的事情。

“在我这个年龄,还有人需要我,就说明我有价值。”这次,她没有加“对么”,是肯定的回答。

老去终究是老去,再浪漫的表达,也不可逆转。

陈卓有时候也会思考,老人们真正看到世界了吗?他们的生活没有改变,还是住在这间屋子里。他们走出去了吗?好像有,但好像也没有。

当镜头离开,老人们依旧回到了按部就班、波澜不惊的生活里。

忙完养老院的工作,爱丽丝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回到家中。这个时候,躺下来刷刷手机,就是她觉得最享受的事。

余老师扎进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她的床头放着一本未看完的书,那是杨绛在96岁时完成的《走到人生边上》。她即将要读到:“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摘自《工人日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