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公务员”上岗,将给政务服务带来哪些变革?
作者: 胡程远 朱田恬 林典驰随着DeepSeek的“横空出世”,众多行业与DeepSeek“联姻结对”,政务服务工作也紧跟技术变革的新潮流,“数智员工”真的来了!
今年2月底,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推出基于DeepSeek开发的70名AI“数智员工”,通过240个政务场景终端的精准解析,应用于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多元场景,覆盖政务服务全链条。该地区政务大模型2.0版上线后,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跨部门任务分派效率提升80%。
“首批AI公务员上岗”相关话题,登上各大平台热榜,引发网友讨论。人机共舞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何与“AI同事”协同起舞、高效配合,同样更值得期待。
多地政务系统实现“AI化”
DeepSeek接入政务系统,带来了积极变化,AI在处理大量数据、执行重复性任务、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福田区政府官网显示,从实际应用来看,接入后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执法文书生成助手,将执法笔录秒级生成执法文书初稿;民生诉求分拨准确率从70%提升至95%,民情周报、日报实现初稿一键生成。
其他城市也很快跟进,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近日在其政务外网部署上线DeepSeek-R1(671B)、DeepSeek-V3(671B)大模型。据悉,广州将通过政务专网算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民生政策解读系统、12345热线工单分派等政务领域的应用。
此外,南京、苏州、郑州、无锡、赣州等地的城市算力网也陆续宣布上线DeepSeek系列大模型,完成本地化部署上线。
日前,江西省赣州市已完成政务环境DeepSeek系列大模型部署,成为全省首个成功部署上线该大模型的地级市。
江苏省无锡市在省内率先实现政务信创环境下DeepSeek-R1(671B)全尺寸模型部署,通过融合通用大模型的泛化能力与政务数据的聚集优势,为“城市大脑”注入更强大的AI动能,正在重塑城市数字治理的智能化版图。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联合新疆金戈铁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搭建“DeepSeek+高新事”数字政务智能模型,率先在政务服务大厅涉外事项中上线运行,构建了7×24小时人机协同服务新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模型部署已从单一功能向系统化渗透。无锡市基于DeepSeek-R1(671B)全尺寸模型,上线5项原生政务AI应用,涵盖政务办公、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等核心领域,包括填补省内空白的公文自动写作系统。
是否会抢了人类“饭碗”
“是否会抢了人类‘饭碗’?”不少网友发问,担心所涉行业用工需求将被AI代替,“会不会导致大批量的失业?”
DeepSeek自己的回答是,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涉及技术进步、就业结构、社会政策等多个方面。AI在处理大量数据、执行重复性任务、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AI目前仍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创造力、情感智能和复杂决策能力。公务员工作中涉及的许多任务,如政策制定、公众沟通、危机管理等,仍然需要人类的判断和同理心。
有媒体评论指出,以数字技术赋能政务服务,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举措。从PC端搭建到引入移动互联网,从办公数字化到群众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从研发跨部门协作系统再到如今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政务服务的效能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正不断加快。
深圳率先在政务服务上应用AI“数智员工”,这一举措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府服务中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标志着政务服务智能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政府工作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获得感也将再上一个台阶。
“数智员工”背后的挑战
尽管“数智员工”将带来更多便利,但其背后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AI的应用将面临技术依赖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如何确保AI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政府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政务服务岗位是否在未来会被AI取代的问题也是公众关注的一大焦点,这也对基层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同时也要看到,做群众工作,人永远是核心,各地政府要尽快补充相关培训和政策支持,帮助基层工作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借助AI更好为群众服务。
将AI引入政务服务工作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好事要想办好,还要杜绝可能滋生的形式主义。在政务服务工作中,AI应用需务实高效,杜绝“数据泡沫”和“为AI而AI”的不实作风,避免基层陷入新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能让AI成为流于表面的“数字政绩工程”,而是要真正成为提升政府服务质量的利器。
AI政务时代已来,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只有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才能在智能化浪潮中抢占先机,构建更加高效、透明、普惠的政府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摘编自《人民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