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酶Q10水稻诞生记

作者: 郗旺

辅酶Q10水稻诞生记0

水稻是全球超1/3人口的主食,其籽粒碾制后成为大米,为人们提供物质能量。但大米的营养较单一,富含淀粉但缺乏矿物质及维生素。科学家们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能够合成辅酶Q10的水稻,其籽粒中辅酶Q10含量可达每克5微克,这不仅提升了大米的营养价值,也展现了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巨大潜力。那么,辅酶Q10是什么?这种特殊水稻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辅酶Q10水稻诞生记1
辅酶Q10结构式

辅酶Q10是什么?

辅酶Q10,也许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它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的身体好似一个复杂的化学工厂,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化学反应。这些反应需要一种叫作“酶”的催化剂来加速进行。大多数酶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它们就像催化剂一样,让化学反应迅速发生。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蛋白质可能无法单独完成催化过程,这时就需要一些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来协助。这些分子与酶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催化过程。这些分子被称为“辅酶”。

辅酶Q就是一类重要的辅酶。在真核生物中,辅酶Q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它帮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从而生成细胞代谢能量的“货币”——三磷酸腺苷(ATP)。

辅酶Q10水稻诞生记2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能量、呈小杆状或颗粒状的细胞器。辅酶Q10就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

辅酶Q家族成员的分子结构中都包含一个醌基,这也是其名称中“Q”的来源。醌基上连接着一条由多个异戊二烯单元组成的侧链,这条侧链形似“尾巴”。不同辅酶Q中的异戊二烯单元数量各不相同,辅酶Q10就是得名于这条“尾巴”含有10个异戊二烯单元。类似地,在不同生物中,还存在辅酶Q9、辅酶Q6等。

人体自身能够合成辅酶Q10,特别是在心脏、肝脏、胰腺等代谢活跃的器官中含量较高。但随着人体衰老,辅酶Q10的含量会逐渐减少,这反映了机体代谢能力的减弱。而从食物中获取的辅酶Q10,是机体辅酶Q10的重要补充来源。

动物组织中含有较高水平的辅酶Q10,植物中的含量相对较少。作为主食之一的水稻,本身并不具备合成辅酶Q10的能力。但如果能让水稻合成辅酶Q10,那么人们通过日常饮食摄入米饭,就能轻松地补充辅酶Q10,这对于提升大众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植物辅酶Q类型“大摸底”

科学家在植物中做了一次“大摸底”,通过检测67个科、134种不同的植物辅酶Q的类型,他们发现植物中主要存在辅酶Q9和辅酶Q10。

辅酶Q10水稻诞生记3
不同类型辅酶Q在种子植物中的分布。淡蓝色表示能够合成辅酶Q10,粉红色六边形表示能够合成辅酶Q9的类群(供图/郗旺)

演化史上较早出现的植物,例如石松类、蕨类和裸子植物等,它们体内合成的是辅酶Q10。而较晚出现的被子植物,多数也能合成辅酶Q10。然而,在以西瓜、黄瓜为代表的葫芦科,以向日葵、生菜为代表的菊科,以及以水稻为代表的禾本科等少数类群中,合成的则是辅酶Q9。这说明,合成辅酶Q10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祖先性状,而葫芦科、菊科和禾本科这些合成辅酶Q9的“异类”,其实是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新性状,这也反映出被子植物演化的多样性。

找到关键基因

科学家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探究了植物合成不同辅酶Q的机制。在植物中有一种称为Coq1的酶,用来执行辅酶Q分子中异戊二烯侧链的合成。在不同植物中,Coq1的氨基酸序列组成存在差异,从而使得一些植物合成辅酶Q10,而另一些则合成辅酶Q9。

辅酶Q10水稻诞生记4

通过进一步研究,科学家发现,Coq1第240位的氨基酸,对合成辅酶Q的类型有着决定性作用。在大多数植物中,具有活性的Coq1在这一位点的氨基酸是亮氨酸;但在水稻中,这一位点则变成了甲硫氨酸。正是这一变化,使得水稻合成的是辅酶Q9而非辅酶Q10。

Coq1的第240位氨基酸附近,是Coq1催化异戊二烯结合的核心催化位点。在这个催化位点周边的氨基酸变化,都会影响辅酶Q侧链的伸长。由此,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使用人工手段改造水稻Coq1酶的催化位点,使得它具有合成10个异戊二烯单元侧链的能力,这样的水稻就能够合成辅酶Q10了。

精准编辑,

让水稻合成辅酶Q10

那么,如何精确地改造Coq1的催化位点,又不影响水稻其他酶的功能呢?这时,号称“基因手术刀”的基因编辑技术就派上用场了。

基因编辑技术,能够让人们在不引入外源基因的情况下,对目标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增加或删除特定DNA片段等操作,从而实现基因组水平上的精确编辑。

目前,最常用也最成熟的基因编辑手段莫过于CRISPR技术,即通过在特定位置添加、删除或改变DNA实现基因编辑。而在辅酶Q10水稻的创制过程中,科学家采用了CRISPR技术的“升级版本”——一种名为Grand Editing的新型基因编辑技术。这种编辑技术能够实现对更长DNA片段的编辑。如果说之前的基因编辑技术是对“字”和“词”进行修改的话,那么这项新技术就是可以对“短语”甚至“句子”进行修改。

辅酶Q10水稻诞生记5
基因编辑技术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或加入等的技术。新型的基因编辑技术Grand Editing可以支持更长DNA序列的编辑(供图/郗旺)

运用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对水稻Coq1进行了精确的修改,让它具有了能够合成10个异戊二烯侧链的能力。由此创制出的水稻也不负众望,体内的辅酶Q10含量大大提高,而且更惊喜的是,这些能够合成辅酶Q10的水稻在诸如生长趋势、产量等方面都与没有改造的水稻相当。这更进一步证明了基因编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辅酶Q10水稻的诞生,让传统的农作物具备了更加优良的营养特性,而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农作物新品种的精确育种进行了富有价值的实践。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通过科学家们的辛勤钻研,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新型农作物出现,为国家粮食安全、人民营养健康再创新功。

(责任编辑 / 高琳  美术编辑 / 周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