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还是“胃早癌”一字之差、生死之别

作者: 聂燕

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存活期限,与疾病在哪个阶段得到明确诊断关系密切。多数“胃早癌”患者可以长期生存,而胃癌中晚期患者可能在接受一系列治疗后,在数年内离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字之差但生死之别的“胃癌”与“胃早癌”。

不同阶段、不同寿命

如果患者能在“胃早癌”即早期胃癌阶段被确诊,并接受恰当的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是,“胃早癌”的症状不明显,胃痛、反酸等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当作是“老胃病”而忽视。等到疾病进展至“胃癌”也就是中晚期胃癌阶段,即使经过手术治疗,其5年生存率仍会大幅下降——中期胃癌患者只有40%,部分晚期患者不足10%。

对于胃癌,一般人的认知呈现两极化。有些朋友对于胃部不舒服习以为常,认为自己“以后”多养养胃就“能好”,害怕接受需要“介入”完成的胃镜检查,觉得“只要不检查,就肯定没有病”。而对于胃癌,人们则认为该病十分可怕——得病=死亡。事实上,尽早接受相关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并开展正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胃癌早期病变的检出率。需要提醒您的是,人不能掩耳盗铃——不检查就没有病,是一个伪命题。如果身体出现问题,只有尽早“查出病”,才能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及时的治疗,延长生命。

不同阶段、不同症状

1.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是指癌细胞仅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没有出现远处转移,通常是较为微小的病变。早期胃癌往往缺乏明显的特异性症状,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与胃炎或溃疡病相似的症状,如上腹饱胀、食欲减退、反酸、嗳气等。

2.中晚期胃癌

中晚期胃癌由早期发展而来,患者的癌细胞已经侵入胃壁的深层,并且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或其他器官的转移。随着病情不断加重,中期胃癌患者的症状逐渐明显,包括:腹部肿块、胃痛、恶心、呕吐,甚至出现呕血和黑便等明显症状。晚期患者的表现更加复杂,通常伴随显著的体重减轻、全身乏力、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贫血、发热、黄疸、腹水以及胃肠梗阻等症状。

不同阶段、不同治疗方案

1.早期胃癌

胃早癌发现后,一般可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等手术治疗。这两种手术方式都是通过内镜技术开展的微创治疗方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将胃肠道病变黏膜从黏膜下层剥离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指内镜下将病变黏膜完整切除。

以上两种手术方式具有很多优点:患者的创伤小、恢复快,一般情况下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手术的安全性较高,发生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小;疗效好,可以彻底清除异常组织,防止复发和转移;费用低,相比于胃大部切除术和放化疗,内镜下治疗的费用更少,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的负担更轻。

有些患者存在这样的担忧:一旦确诊,就得把胃“都切了”。这样花钱受罪,最后肯定会人财两空。但早期胃癌病变范围较小、侵犯深度浅,不需要进行胃全切。患者接受治疗后依然可以拥有比较不错的生命质量。

2.中晚期胃癌

中晚期胃癌肿瘤较大,常伴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恶性程度高,多数需要联合开展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方法。中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在手术前或者手术后需要多次接受化疗、放疗,患者承受的痛苦很大。同时,手术的治疗效果有限,很难彻底清除所有的癌细胞,病灶容易转移和复发。

护“胃”健康,早期发现癌变苗头

1.健康饮食

富含亚硝胺的腌制食品,含有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的烟熏食品,高盐食品,大量饮酒,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为保护胃部健康,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少吃或不吃腌制食品、烟熏食品,控制每日的盐分摄入量。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对于保护胃健康具有一定作用。建议每日摄入生重500克的蔬菜和250克的水果,蔬果的颜色应尽量丰富,品种应每日更换,保证机体摄入充足的水分、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多摄入全谷物、豆类和新鲜的水果蔬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促进胃肠道健康。此外,适量运动、作息规律,主动给自己减压,都有助于改善胃部健康。

2.及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学术研究和临床数据均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我国,幽门螺杆菌较为普遍。长期在食堂、餐馆就餐;常吃外卖的人群;有反酸、胃胀气、嗳气、口气不佳等不适症状的人群,可以到医院消化科就诊,通过碳十三、碳十四呼气试验检查明确是否患病。如患病,应及时进行规范治疗。有些年轻人认为“胃病”是上了年纪的人才需要担心的。但是数据显示,胃病的发病群体有年轻化趋势。同时,由于饮食方式的改变,年轻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年轻人也不应该放松警惕,应及时检查、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3.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早期胃癌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部分胃部不适人群会自行服用多潘立酮片(吗丁啉)等药物。但这样做很可能导致早期胃癌被拖成中期、晚期。早期胃癌通过胃镜、活检等的检出率很高,以下人群建议1~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1)有家族病史者,即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有胃癌病史;(2)有胃癌高风险因素人群,如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的患者。同时,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群也应考虑定期筛查胃镜。

有需要的人群在检查前,应向医师明确说明自己的病史、症状和检查意图,方便医师完善检查项目,全面评估胃癌风险。同时,一旦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体重显著下降、吞咽困难、黏膜出血(如呕血、黑便)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就诊时,患者应尽量回忆症状的发生时间、频率和变化,以帮助医师进行诊断。

4.重视情绪保健

愉悦的情绪可以促进胃液的分泌,从而有助于食物消化。情绪波动过大则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失衡,增加胃部不适的发生风险。因此,建议您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以维护胃部健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