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完美的小孩
作者: 谢鹤醒一
做老师最怕的不是教自己的孩子,而是同事的孩子。
在我们这所影响力辐射周边的完全中学当老师,每年碰上几个同事的孩子是难免的事。但显然,我们同级搭班的老师都没想到,黄老师不仅工作认真负责,还是存在感如此之强的家长。
刚升入七年级的小晗乖巧文静,而她的妈妈—高中部的黄老师焦虑满满、“杀气腾腾”。据说,她原先为小晗规划的是去本市最好的初中,但阴差阳错没成功,只好退而求其次,上了我们学校。
可能是因为没能让小晗上最好的初中而心怀歉疚,黄老师望女成凤的心情格外迫切:她几次三番找领导,希望给女儿的班级配备最好的任科老师。领导理解她的焦虑,但无法打乱学校的整体安排。我们听闻后唏嘘不已,心想,带七年级三班的老师们可有的受了。

果不其然,新学期开学没多久,黄老师就成了我们七年级办公室的常客。隔三岔五,她就会来问问各科老师女儿小晗的近况。这种频繁程度我们还没觉得烦,小晗就先抗议了:“妈妈,请您不要天天找我们老师,行不?”
倒是消停了一阵子。恰巧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小晗考了全年级第三名,各科老师都暗自松了口气,觉得这也算跟黄老师有交代了吧。但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黄老师立刻开启了“焦虑模式”—她拿着女儿的试卷找各科老师逐一分析问题,诉求只有一个:为什么小晗没能考到年级第一?
我们汗颜,欲说还休,只得在办公室小声说“做黄老师的孩子真不容易”……听语文老师讲,小晗其实不算很聪慧的学生,胜在踏实努力,学文科这种抄抄背背的科目还比较擅长,但稍微灵活一点儿的题目就会丢分。我和历史老师深表赞同。
一旁的数学老师心态倒很松弛,小晗的数学拉分了,他倒不担心—他女儿小璇也在七年级三班,成绩游走在全年级30至50名,但他属于放养型家长,曾试图现身说法,规劝焦虑严苛的黄老师放松些,却遭到了黄老师的无视和进一步的追问:“杨老师,你看看我们小晗的数学,怎么因为粗心扣了8分?”
“因为粗心丢的分,我也没办法哟!”杨老师开玩笑地回应道。我们都很清楚,小晗已经非常听话且勤奋了,何况这才初一,没必要搞得像是马上要中考似的……就算是希望孩子更加优秀,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究竟要取得怎样的成绩才算达到黄老师心中的“完美”呢?
二
我们每天目睹小晗沉默地用功,微信上接连收到黄老师的消息,她屡次要求我们给小晗额外找题。她时不时会出现在我们办公室里,事无巨细地询问小晗的一举一动……最搞笑的是,后来也不知道哪位同事“收买”了高中部的同事,但凡黄老师准备来七年级“调研”,我们就从“内线”收到消息,然后想方设法地逃离工位,尽量不被她“逮住”—真的没办法,黄老师的压迫感太强了。
几番斗智斗勇下来,我们感到既恐惧又无奈,甚至还有一丝丝心酸。
终于,期末全区联考,小晗考了全年级第一,而且甩开第二名很远,可以说是压倒性优势。这下黄老师该有笑脸了吧?
没承想,她要来了全区的成绩分析表,发现女儿只排40多名,顿时又不淡定了:“可见咱学校初中还是不行啊,小晗为什么没能考到全区第一?”
苍天啊,不完美的人生,到底有没有活路?
有一阵子,我为了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在班里设置了“默写全对发贴纸,积攒贴纸换奖品”的小活动。第一次默写时,我就告诉大家可以在纸张末尾写上自己希望得到的小礼物,我会统计,并尽可能实现他们的心愿。
学生们写的心愿清单很有趣,有想兑换奶茶或零食的,有想要文具或体育器材的,还有想要明星海报的……当看到小晗写的内容时,我却有点儿难过。
尽管她写下心愿后又涂抹得密密麻麻,但我依然能够辨认出来,她希望积攒的贴纸可以兑换作业的减免,尤其是她妈妈额外布置的卷子。
傻孩子,就算没有贴纸,我也希望你不用那么辛苦,不必做个完美小孩。
可我只是你的老师而已。
三
木心说:“伟大、深刻而且完美的东西像皂泡,圆了,碎了,没了。”
七年级三班的老师们难免担忧,眼下,乖顺的小晗只是尚未进入青春叛逆期罢了。可谁都很难劝固执的黄老师放宽心,接受自己的孩子只是不完美的普通人。
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每位父母都认为自己有一套理论体系。何况我们身为老师,深刻理解所谓的“职业病”,是会对自己的孩子格外严苛,又格外吹毛求疵的。我没有孩子,但我拥有和黄老师一样焦虑不安的教师母亲,我曾是小晗。
时至今日,我早已淡忘学生时期的自己是如何被母亲严格要求的。但从小造就的胆怯、内耗、不自信的个性,在我成年后仍然发挥效用。8年前,我初登讲台,上了人生第一节公开课,兴奋地拿着录播视频回家“炫耀”,本意是希望得到认可,然而母亲瞅了两眼就开始挑毛病……我鼓起勇气学开车,身为老司机的母亲坐在副驾驶位,没有一句肯定和鼓励,而是不断地教育我这里不对、那里不好,质问我倒车入库时为什么没有和边线平行……
我30多岁时才逐渐学着跟过往的卑怯和解,重新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给心灵松绑的过程很艰难,好在逐渐明白了,这世间没有完美的父母。特别是自己成为一名老师后,我试图理解,为什么大多数的教师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过于苛求,总是习惯用喋喋不休的说教表达关爱……大抵是见过太多优秀的学生,很难容忍自己的孩子平庸吧。但跳出职业属性、置身事外看问题,其实最重要的初心,难道不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吗?
太多现实悲剧表明,不要到了事情无法收拾时再悔不当初。身心健康、平安顺遂、自信自强才是最值得追求的“完美人生”啊。
希望黄老师会懂,更希望小晗变得越来越强大且自洽。人生路上的关卡一重又一重,不完美的我们,已经在尽力做好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