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食堂”:人与象的温情共生

“大象食堂”:人与象的温情共生0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雨林边缘,有一片特殊的“食堂”—这里没有桌椅和餐具,只有成片的芭蕉、玉米和象草。这便是“大象食堂”,一个为野生亚洲象提供食物、缓解人象冲突的智慧方案,更是一段人与自然和解的温暖故事。

过去30年,云南的野生亚洲象从150头增至300余头,它们的栖息地却因人类活动而碎片化。饥饿的象群频繁闯入农田“蹭饭”,导致村民庄稼被毁、房屋受损,甚至威胁生命安全,人与象的矛盾日益尖锐。

其实,大象并不喜欢主动挑起冲突,它们只是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为此,当地政府与公益组织合作,将受象群侵扰的撂荒地改造为“大象食堂”,种植大象喜爱的食物,并给予村民补贴。大象吃饱了,村民的损失也得到了补偿,形成双赢的“缓冲带”。

不少村民变身“大象厨师”,他们在政府相关机构的引导下,种植大象喜爱的食物并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增加了收入,还修复了大片热带雨林,实现了环保与增收的双重目标。

也有企业参与其中,捐建“大象食堂”,通过配套建设人工硝塘解决大象饮水问题;还有艺术家为这里的瞭望塔绘制巨幅雨林墙绘、创作公益单曲,让这个美好的故事更加丰满且温暖。

“大象食堂”不仅是食物的供给站,更是人与自然和解的象征。当大象在“食堂”里悠然进食,当村民从“受害者”变为守护者,当孩子们隔着围墙与象群相视而笑—这些瞬间诠释了最动人的生态文明:不是征服与隔离,而是理解与共生。

十七汪 |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