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云长
作者: 强雯1.春日幻觉
老态龙钟像是浮肿的年,尽管人们的厚重衣服还未脱下,但晨风已不再凌冽。
鸟声一日密过一日,慵懒的人,即使躺在只见阴晦天空的床上,也会莫名地兴奋起来,想起即将到来的明媚,或过去日子的芳菲。早起的人会主动下楼,到逼仄的小巷中去寻找鸟鸣——城市中哪来这么多鸟?只是,很难找到,或者说很难看到,灰黑色的残叶在枝头摇曳,这明明还是冬天。你伫立片刻,不能辨明飞鸟之向。
然而,城市的寻鸟人一日日增多,他们认为这鸟声催促着春天的到来,有着一种好意和期待。喜好“打鸟”的摄影者三五个约做一块,长枪短炮聚齐,在公园、溪畔、林间蹲候,梨花渐次芬芳、李花一夜雪白,春寒料峭,却也带着一丝清新和憧憬。
每一个春日的来临都会给人无数幻想,游走的人会走得更深,孤独的人或在家里神游千里之外,或注视着一棵被阳光抚摸得雀跃的樟树出神。在鸟鸣的幻觉中偷懒过一天,也是春日。这样的偷懒是自觉的,不作为的,留下能量在内心的隧道中进行,这隧道可连接阅读、回忆、亲情,以及刹那间的恩馈、人情反复……统统都与春日有关。
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做,非做不可的。跟得上跟不上,都没有内疚、自责,似冷非冷的日子里,无意中停下来,听一听鸟鸣,捕捉到了,便是喜悦,若一无所获,也不自薄。
春日就是给人幻觉的时刻,好像来了,好像未尽。那么鸟儿在哪里呢?在新老社区的夹缝处,在推倒了一半的旧豆腐干厂的砖瓦上,在荒废了一个冬天的小型足球场中……为了防止烟花爆竹,下水道的井盖上红色的“沼气危险”封条还没有撕掉,路人绕道而行,小心翼翼中掩饰不住对春天的追逐。
2.字字如注
暴雨、中雨、阵雨……几乎每个周末都是雨水连连。
六月是重庆的雨季,是贵州的雨季,也是鄂北的雨季。气温不到30摄氏度,湿度为95度以上。天上的水阻断了人在户外的行动,而张爱玲的长篇小说《易经》已经读到了日本大轰炸中国香港那一段无所适从、灾难频仍的章节。
窗外是稀里哗啦、不可一世的暴雨,而脑子里却是日本飞机,地毯式的轰炸,冷不丁的炮弹,夺人性命,夺去熟悉之人的胳膊、内脏。
女主人公琵琶在这样混乱危险的香港,仍旧寻找一两本旧小说,安抚着内心。张爱玲笔下的战争和女性的细腻互为交织,让人觉得皮肤被一层一层掀开。没有预备的空袭警报,凌乱的被洗劫一空的楼梯、书柜、衣物,还有突如而至的死亡,还有女孩子被日本人强暴……这种种不安、流言。
雨水似乎很契合这种灾难的场面。
虽然是两种互不相干的外界环境,却无意中有一种偶合,因为它们都有一种残暴、肆虐和坚定不移的阻止人类美好的相似性。
周末,我想订一间在江津四面山上的房。我期待在森林中醒来,呼吸绿色充盈的湿意,但刚刚在美团下单,就被店家的来电劝退,“这几天雾蒙蒙,能见度实在太差,整个雨季实在不好玩儿。好多客人待了半天就走了。”
我们在电话里聊到了天气、雨季、物候,像旧友一样絮絮叨叨,他十分诚恳。挂下电话的那一刻,我竟然觉得这个店老板是被雨水搞得有些寂寞了吧?
阳台上栽种的薄荷在雨水中浸泡,老去的叶子即将掉下,新叶正在勃发,尽管它们只有我的小指甲头般大小。
望乡台的瀑布一定很大吧。
那是四面山的灵魂。
大雨是裹住双脚的锁链,我能想象四面山中暴雨哗哗的景象,那也曾是我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森林里见过无数次的情景。在雨季,我攀过武当山、大巴山、庐山、泰山,那种压抑、彷徨、流落的情景,仿佛昨天的一件脏雨衣。
雨像字一样落在书脊上。
张爱玲笔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的战乱,具体到个人的情感冲击,她如是表达:
缎子,雪纺绸,鹿皮,织锦,游泳衣,刺绣的龙,翻翻滚滚,洪流似的,看着她喘不过气来,她上去看个仔细,束手无策,像水管爆裂了。
我看了一下天空,大雨如注,一片灰茫。
3.夏隙有风
滚滚烈日,夏隙有风。
风是一种旨意。内观的刻度。
有风的早上,阳台晾晒的衣裾在动,七里香和忍冬的叶片在动。如果起床够早而天色又刚亮,就能捕捉到连续40度的三周以来,天气微薄的恩赐。
能被称作恩赐的东西,肯定不会如滔滔江水般,狂奔席卷,而是灵动如萤火,全凭自我的捕捉。
之后汲取其中细水长流般的精神支援。
酷暑令人狂躁,恩赐的微风,便有了内在的神光。在这样的暑热里,适合做一些缓慢的事情。
缓慢一:我在这难得的宁静里喜欢翻阅《汤头歌诀》。其中有谈到“六和汤”,虽然是药单方剂,但读来却不乏文学之趣。
“六和藿朴杏砂呈,半夏木瓜赤茯苓。术参扁豆同甘草,姜枣煎之六气平。”这四句诗里提到的藿香、浓朴、砂仁、半夏、木瓜、赤茯苓、白术、人参、扁豆、甘草,加姜、枣煎,都是食物,是药,煎煮之后能御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故名曰六和。
听上去虽然有些十全十美,“既能攻子之矛,又能攻子之盾”,但其实不然,因单味剂量的轻重,便功效不同,譬如藿香若多,则更适合疗愈夏天里的伤暑。
人人都知道伤寒,却未必知道伤暑。
伤暑必然伤气,而气是人之魂魄,没有气,只得瘫软、躺平、无所事事。天之气,影响人之气,气,看不见摸不到,却游走于万事万物,肉体七窍。
夏日常常饮用的清凉饮料里,经常会有藿香、半夏、甘草、扁豆等,而其中的提到的藿香,我是最爱。在重庆这火炉之城,妇孺老幼,青壮男子,人人都会三五天,甚至每天喝一支藿香正气液。“没有副作用”,若有人拒绝,他们总会众口一词劝这么一句。这已经成为防暑必备之物,外地人夏日来重庆,也会禁不住手持一瓶这网红城市的奇异饮品。他们心里揣度着“是药三分毒”,没病不吃药,但又想一瓶而已,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差池。
但其实古人早就聪明地入戏了。
夏季暑气当令,饮食生冷不净,损耗脾胃阳气,而六合汤作为古代的一味药剂,方中诸药,相配可祛暑、化湿、健脾、和胃,此乃缓解伤暑之饮食。
这本书原是清代汪昂撰写的医方著作,刊于1694年。时至今日,书的版本换了无数,现代版本有更多图片、手绘,标注中草药的形态,说是科普书、文学书,也未尝不可。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三百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二十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这七言歌诀又不是全然一味罗列,还注重押韵,民谣之美跃然纸上。
微风荡漾之片刻,字字入脑,虽没有食用单子上的东西,却获得心灵上太和。
缓慢二:遍浇诸物。
酷暑将阳台上的绿植、花卉晒得奄奄一息,尽管每日补水,仍旧抵不住高温的毒杀。虽也疑惑,小区、广场、景观道上的敞放植物,为何可以生生不息,但仍不得不叹息生命的脆弱与反复。唯有人是最适于生存之物,于是又不免对它们心生爱怜。
提壶浇水。青黄不接的文竹、黄了半身的君子兰,还有迎进家门不到一周的茶花,尽管有一半的叶子已经簌簌掉落,但佛家思想,物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死了再来,一点一点地就从这些观物之处释放了出来。然而,这无意中,又暗合了儒家的“趋时更新”之理。佛家与儒家的相合部分,可不就从这些一花一叶里观得、习得?
仍有绿意,耐受的是忍冬、七里香,虽然高温之下难以开花,但仍旧维持着绿色的生命,已属不易。
它们皆是我所托之物,因为是心中所托,所以心安。
宋哲宗时期,诗人苏轼在惠州曾设想有一间自己的“容安亭”,先写下一文《名容安亭》,安放身体和灵魂,不想再宦海漂泊,人生羁旅。虽然心愿一直未果,但名篇却流传开来了。宋徽宗时期,南剑州人陈渊以“容斋”命名江陵学官的书室,并为此而写道,“天地亦大矣,曾不能外吾方寸之地,则是身之在心,犹海中之一沤耳。万物之理,大则不容,小则易措,古人能沤视其身者,必能随所托而安之”。这里的安,自然也有寄托之物,世间万象,皆可取一物一体而托付。宋代学者洪迈对苏轼极其敬重,让他名扬千秋的《容斋随笔》,也是赓续、发挥苏轼《名容安亭》之意义。俯仰自得的精神家园,自此出发,自此善终。
这是一种气象,不管是为文,为人,为心。
缓慢三:风已逝,燥热渐盛。一日之晨课似乎也抵达了终点。起身踏步,卷腹吐气。
汗从毛孔里渗透而出,罅隙处的风停下了脚步。远方的蓝天没有一丝游云,天气预报显示着高温红色预警。
六和似在别处,又慧在一心。
4.七月有猫
如果起得早,比如在七月不太热的清晨,比如昨夜刚好下过一场雨,早上雨已停了的时刻,带着睡意去户外散步、跑步,往往会有惊喜的发现。
这种发现不仅仅来自植物、晨曦,也可能来自夙夜奔波、余兴未了的猫。
七月的重庆,不到六点天就大亮了。城市背街、社区花园、盘旋往复的小径上还鲜有人类活动,那些在光天白日里隐匿在草丛、房顶的猫,则在步道上,搔首弄姿,公开求爱,全然没有紧张和警惕——对人类的警惕。
最开始,跑步的人会发现有三只猫,他们互相在角逐,很快,就会变成四五只。个别有好奇心、爱心的人会慢下来,停下来,观察那些原本在夜晚里集体活动的野猫,看他们在清晨继续游戏。
猫类也是生物,也许他们也觉得这日的空气适宜情感交流,雄雌互逗,观望、引诱、欲拒还迎、欲擒故纵,这些与荷尔蒙有关、与季节和自然节奏有关的力量,在他们体内发酵,来回拉扯,让它们在大白天赤裸裸地调情。
他们自然是公猫与母猫,都是野猫。他们是的人类熟悉又不太理解的喵星人,是城市里游荡的小影子。
一身金黄色皮毛,长得敦厚的公猫,看上去十分老练,他一直盯着两米开外一只瘦骨嶙峋的小黑猫。小黑猫毛色很杂,黑灰两色胡乱堆砌,显得脏,不招人爱,加上骨骼突出,有孤苦伶仃之像。或许是被遗弃太久,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狡诈、凶狠、斤斤计较。因为瘦,她的眼睛就格外引人注目。她翻身举起后腿,舔舐自己,动作很挑逗,几乎是背脊着地,四脚朝天的姿势。金黄公猫安静地等待着她,不急。他似乎很明白,这是一只时刻准备着的母猫。
小黑猫不停地舔舐着自己的尾部和四肢,一遍又一遍,但它并没有让金黄公猫靠近自己。有几次,金黄公猫准备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小黑猫就立即站起来,离开,维持先前的距离。得到了情爱测试结果的金黄公猫,决定不再打扰,等她梳洗打扮,把戏做足。他在离她一米的地方,把自己躺成了舒服的样子,等着小黑猫。清晨的时光总是走得太快,风又凉爽,蟋蟀还在草丛中欢叫,公猫的眼睛都快眯上了,白天可真是睡觉的好时刻。
但是时机转瞬即逝,他一会儿又睁开眼,看看小黑猫的反应。
差不多了。他试图走过去,这时小黑猫的尾巴向上竖起,公然勾引他。金黄公猫紧跟两步闻了一下,试图扑上身去,但是很快就放弃了。他一只成熟的公猫,这事必须十拿九稳。他们俩又在一定距离内一个耐心等待,一个清理自己,重复之前的套路。花台上有一只猫,注意他们很久了,此时,他直接跳了下来,跟在小黑猫的屁股后面。旁边很快又来了一只猫,这下一共有四只猫了,他们似乎都明白这只小黑猫是处于发情状态,便这样周旋了几个来回,可是小黑猫自然是愿意选择那个一开始就等待着她的金黄公猫。
七点过后,清晨的宁静开始消失。上班的、上学的、晨练的人,逐渐多了,他们从这些猫中间走过,四只对峙的猫,变成了三只,又变成了两只,最后变成了一只,他们不得不根据环境和人类的干扰,放弃原本可能出现的爱情。
金黄公猫因为外形可爱,被更多的人抚摸、逗弄,两只猫的事情,受到了干扰和影响。小黑猫发出了不耐烦的“喵喵”声,谁要是去逗弄金黄公猫,她就冲谁喵。她尾巴竖着,充满敌意。之前的欲擒故纵,全被这几声“喵喵”给撕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