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选择中量力,于行动中尽力
作者: 苏佳梓
俗语有言:“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不难看出,量力与尽力,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具体来看,只有量力才能使人明白自己的能力,只有尽力才能使人发挥出自己的全力。同时,量力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尽力。
量力是每个人必备的技能,意指测量清楚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让自己明白自己到底有多少能量。人的能量就如汽车的油箱,加上油后,你需要清楚自己的油箱内究竟有多少油。倘若你油箱的汽油只能行驶50公里,而你却选择了100公里的路程,那么汽车一定会中途因缺油而停下来,人也是如此。倘若人们过于高估自己,把目标定得过高而没有能力去实现,不仅无法成功,而且还会浪费自己的精力,可能还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秦武王嬴荡生来力大无穷,但为了满足在众将士面前的虚荣心,试图以一己之力举起象征九州的大鼎,结果因自身力量不足而受伤致死。
尽力是每个人向往的品质,意指将自己的全部力量发挥出来,从而让自己激发出最高的潜能。儒家思想提倡:“凡事尽人事而听天命。”这里的“天命”,人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客观规律。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尽心尽力,即使失败了也问心无愧。这也正如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去认识和改造社会。东汉时期,乐羊子外出求学,短短一年后就因想家而回家。他的妻子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来激励其尽全力去求学。乐羊子深受触动,重新回去发奋读书,历经七年风雨,终于学业大成。
只有量力没有尽力则无法发挥出全部力量,而只有尽力没有量力更亦无法实现最后的目标。因此,尽力和量力对于事情的成功,都是很至关重要的。对于同一个任务或者一件事情,如果人们能够既能做到量力,又能做到尽力,那则是做事的最佳状态。放眼于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他们大多能够清楚地把握和定位自己的能力与目标,并且能够为此全力以赴。
尽力和量力是非常重要的两种能力,它们之间是辩证法的智慧启迪,更是方法论的科学指导。弄清楚尽力和量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达到成功的彼岸。揆诸当下,面临着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青年一代既要有量力而行的冷静,也要有尽力而为的坚定。因此,新时代的青年人要选好自己适合的专业,“干一行爱一行”,于选择中量力,于行动中尽力,每一步都冷静和坚定,方能踏上成功之路,终将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