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回响

作者: 杨德基

赵挺在《外婆的英雄世界》里写过:“在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外婆家小院蹦跶,感觉世界美好,我早已走遍。”寥寥数语,恰似一道光,穿透时光的重重帷幕,照亮了游子心底那片被尘封的温柔角落。在那段纯真无邪的岁月里,一方小小的院落,就盛满了所有的童真与欢乐,构筑起我们孩提时的整个宇宙。

我的记忆,总是不由自主地定格在刘陈白家庄外婆家。那是一个酷热难耐的夏天。彼时,天空像是被烈日点燃,整个世界都被卷入一座巨大且滚烫的蒸笼。田野一片黯然灰黄,岁月的沧桑肆意涂抹,尽显破败与萧索。在这片旷野之中,一座摇摇欲坠的小茅草屋孤独地伫立着,四壁的缝隙犹如一道道干裂渗着血的伤口,在滚烫的风中无助地颤抖,任由热浪横冲直撞、肆意妄为。房屋从后门到院子十八步,从院子到后门十八步,我就在这方寸之间蹦蹦跳跳。

外婆,这位被命运反复折磨、千锤百炼的老人,就在茅草屋前的晒场上艰难地劳作着。她身形佝偻,恰似一棵饱经风霜、百孔千疮的老树,每一寸树皮都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她右手紧握着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的拐杖,每迈出一步,似乎都要耗尽全身的力气。小儿麻痹症让她的双腿萎缩变形,成为她行走世间的沉重枷锁,可倔强与坚韧却深深镌刻在她饱经风霜的脸庞。

听母亲说,外公也是腿脚残疾。两位身患残疾的人,在这人世间相互扶持,含辛茹苦地养大了二儿三女。母亲作为家中老大,早早便肩负起生活的重担。我从未见过外公,记忆里一片空白。我只记得外婆挪动脚步时,像划龙舟似的侧着身子,深一脚、浅一脚,咬紧牙关奔赴前方,更像是与脚下的大地进行一场又一场无言的抗争。

外婆面前的晒场上,整齐地铺着刚从田头拔来的豆梗和豆荚,在烈日的炙烤下,不时发出嘣嘣的声响,散发出淡淡的、带着泥土芬芳的草香,那是土地给予的馈赠。外婆颤抖着双手挥动连枷,豆梗和豆荚随之翻滚跳跃。她的动作迟缓笨拙,虽不连贯,却充满力量,每一下捶打,都是对生活磨难的有力回击,是困境中的坚守与呐喊。大颗汗珠从她额头滚落,滴在滚烫的土地上瞬间蒸发。衣衫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瘦骨嶙峋的身躯上。外婆的眼神中,透着坚韧与执着,是那样深邃。五个儿女便是她的全世界。日子总是要往前过的,只要孩子长大成人,生儿育女,她的世界便有了意义。

那个酷热的夏日,万籁俱寂,唯有外婆孤独却坚定的身影,以及那颇有节奏的捶打声,伴着大自然的天籁,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这一幕,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童年在外婆家最刻骨铭心的画面。

命运的车轮总是无情地滚滚向前,就在那个夏天,外婆却永远离开了我们。有人说她突发脑出血,手里还捧着一大把豆梗就地倒下了;有人说她被酷热夺走了生命,在炽热中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还有人说她一生操劳过度,身体再也支撑不住这种苦难。

在我心中,外婆永远是那个眼神坚毅,面带微笑,轻轻抚摸我的脸,会变魔术,不时从口袋里掏出糖果的慈祥老人。那时我还小,不懂得悲伤,只是本能地跟在母亲身后,紧紧拽着母亲的衣角,在一片白色的哀伤海洋中,安静地陪着母亲,看她流泪,听她哭诉。

加缪说:“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外婆一生都在践行这句话,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当下的生活,献给了她的孩子们。她在苦难中不屈不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外婆终于去往了彼岸,那里没有残疾的折磨,没有贫困的阴霾,更没有无尽的呕心沥血。她的灵魂在天国自由舒展,被温暖与安宁紧紧相拥、温柔以待。

如今,每当想起外婆,脑海中便会浮现出那个酷热的夏天,那座摇摇欲坠的茅草屋,以及外婆在晒场上挥汗如雨的身影。她的故事,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谣,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流淌,激励着我直面生活。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很容易迷失自我,被物质的欲望所左右。但外婆的精神却如同一座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懂得要坚守内心的纯净与善良,不被世俗的洪流所淹没。无论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磨难,我们都要像外婆一样,勇敢地面对,坚定地前行,努力活成一个精神独立、自由,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