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中的人生况味
作者: 吴辰执着于书写入海口的陈波来这次又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暴雨。
陈波来久居海南,在他的这组散文诗中,依然是充满了海的气息,“入海口”这个多少具有陈波来个人色彩的地理坐标,也时时闪现在这些诗章之中。然而,纷至沓来更丰富的内容。有雨林、有古瓶、有大雪、有春风,当然,还有那场暴雨。
作为一名诗人,能被贴上“标签”很难,能主动撕下“标签”更难,陈波来能在诗坛与“入海口”这一意象保持密切联系,是他一段时间以来,在诗歌创作方面执着追求的体现。而有相似经历的很多诗人往往选择止步于此,毕竟,这是他们自己为自己打造的“舒适圈”,一旦进入,又何必走出;但是,一旦陷入这种“舒适圈”,诗人的诗歌生命恐怕也将走到尽头。陈波来的这组散文诗很有些“撕标签”的意味,他不再满足于熟悉的概念所带来的习惯性表达方式,而是在更为广阔的世界里寻找更多的未知与答案。于是,正如我们所读到的,“入海口”渐渐隐退,而无限宽广的世界渐渐浮出,也许,这也暗示着诗人将在未来做出某种调整或转型。
读陈波来的散文诗,总会感到一种孤独,这种孤独源自于岁月。在陈波来的诗中,很少出现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这并不意味着陈波来周遭的环境不存在其他人,而是诗人在与身边万物沟通交流的时候摒弃了其他人的干预。正如这组散文诗的标题《一个人的暴雨》,同样的一场雨落在每个人的心中总会击打出不一样的涟漪,这世界上每一场雨都只属于一个特定的个人,正如诗人在同题诗中所说:“暴雨还是昨天的暴雨,还可能是明天的。而那个人,只是你。”生于1960年代的陈波来知道“他已经不是一个雄心万丈的人。//他已经向卑微而众多的生命学习了很多”,他学会了让自己沉寂下来,从世界的任何角落返回自己的内心,从萤火虫的微光中、从入海口的篝火里、从灰鹬俯身临水的倒影里看到自己。
岁月也给陈波来的诗赋予了一种坦然,他能够从容地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这也使得他的诗句中有一种“箴言”的色彩。其实,一首诗中是否有能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也是判断诗歌好坏最直观的标准之一,在陈波来的这组散文诗中,这样的诗句俯拾皆是:“谁没有一场荡胸涤心的台风?”“一路为你点亮和你能点亮的,其实是你自己。”“我要是突然止声,大概,是想起白云还飘在熙熙攘攘的人间。”……这些诗句并不复杂,却能在一瞬间引起读者的共鸣,诗句中没有心灵鸡汤式的矫情,而是充满了一种过来人的智慧,当读者距离大彻大悟仅剩一步时,诗人帮助他们点破那一层迷障,和读者们一同冲破人生的雾霾,这也正是诗歌的题中之义。
散文诗这种形式,似乎更适合诗人娓娓道来般的抒情节奏。太过于频繁的分行固然更富有表现性,但是却往往会破坏诗人“沉吟”的感觉,反倒是散文诗的篇幅方容纳得下几十年人生的辗转腾挪。当经历过一切,回头看来,所谓高峰和低谷也都只不过是寻常,陈波来的这组散文诗带着读者经历那些入海口、暴雨等,一起去体验那些难以言说的人生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