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方法探究

作者: 缪祥吉

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场景、问题或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我们应该结合学情、因势利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精准切入,激感体验;因地制宜,主观能动地创设实践情境来充实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精准切入,激感体验

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就是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的。所谓问题情境,指出现在人的面前并使人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的那种情况。它使个体积极思考,寻求答案,解决问题。

如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应把“父爱”作为关键切入点,并且结合学生在生活中与父亲产生情感共鸣的精彩瞬间为突破口创设情境。首先,上课前,教师要布置任务,让学生去回忆自己在与父亲交往中最难忘、最感动的瞬间。要求学生用200字左右把他们当时内心触动最深、最为之震撼的细节详述出来,然后交给老师。老师再认真批阅,从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三个精彩瞬间描写片段。

片段一:在一个狂风呼啸的深夜,我突然发高烧了,父亲背着我匆匆奔向村卫生所输液,在那个漫长的夜晚,父亲一直守在我的身边,整宿都未曾合眼,他那关切的眼神就没有从我的身上移开过,直到我彻底康复,就如同他翻越了无数艰难险阻的山岭一般。

片段二:有一次放学的时候,天下起了瓢泼大雨,父亲来接我回家。他紧紧地把我护在伞下,自己却全然不顾那冰冷的雨滴,到家时,父亲已被雨水淋得湿透了,那湿透的衣衫仿佛诉说着他对我的无尽关爱。

片段三:每逢节日,父亲总会从外地回来,带上大包小包一堆的零食,让我挑花了眼,还精心准备一桌我最爱吃的菜,看着我大快朵颐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无比幸福的笑容。

教师深知同学们对父爱的感悟,于是结合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到的“父爱”,精心设计了导入语。教师满含深情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用最朴素、最真挚的语言,记录下了那如同金子般难能可贵的‘父爱’,也深刻领悟到了‘父爱’的深厚内涵。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分享那三个无比动人的‘父爱’精彩片段吧!”(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精心挑选出来的三个片段描写)这三位同学为我们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何为深沉伟大的“父爱”。今天,我们要学习《背影》这篇文章,一同去领悟朱自清先生是如何抓住父亲在车站送别儿子时的背影这一特定形象,如同用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展现父爱的大门,凸显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关爱和不舍之情吧!

这样创设教学情境,有了课前学生对父爱的情感体验,就像是在同学们与课文、作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一下子就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同学们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也更易走近文本,更易达成教学目标。

二、因地制宜,主观能动

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创设实践情境。这既有利于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构建《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其积极主动投入文本,从而创设教学情境。上课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充满好奇的学生们来到当地公园实地参观,学生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们像一群探索新世界的小探险家,仔细地观察着公园的布局。看那花草树木,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亭台水榭宛如优雅的佳人,静静地伫立在水边,散发着古朴的韵味;假山池沼堆叠得巧夺天工;蜿蜒小径则像一条灵动的丝带,穿梭在公园的各个角落。回到学校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充满挑战与创意的任务,要求他们结合现代优秀语言艺术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一文中对苏州园林的设计规划理念的解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一个你心仪的公园,学生们需要画出简单的公园设计示意图,并在图后附上设计思路、灵感来源以及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等内容。最后,教师像一位公正的评委,把同学们的作品一一展示并张贴在教室里。

万事俱备,只待开启这场充满创意与想象的公园设计之旅。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导入语来开启本课教学序幕。教师满面笑容,充满激情地说道:“同学们,看到你们费尽心力创作出的一幅幅设计图,那巧妙绝伦的构思,就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未来的园林建造师在茁壮成长,老师真心为你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啊!”稍后,老师更加激昂起来:“那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作——苏州园林,去欣赏那绚烂多彩的景观,感受那超凡脱俗的艺术美感吧。”说完,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苏州园林视频,教学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样创设情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像给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他们可以通过实地参与、走进生活去体验感知,这既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又能发掘出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学习、求知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主动走近文本,自主探索;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步一步走进知识的殿堂,收获知识的宝藏。

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但是,创没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教学信息干扰和弱化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思维的发展。情境创设应该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