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语境下提高高中生文言文自学能力的途径

作者: 刘琳琳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往往坚持固定的教育模式与教育内容,这也就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相应的互动性。而在如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的教育理念引导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路的局限性,在关注学生实际成长的基础上,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对文言文学习提起兴趣,并且在文化素养提升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做好这一教育工作,教师除了让自身的教学工作对标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外,也要进行动态化的教学设计,避免固定化的教育思路。

一、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内涵及价值

学生自学能力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界定的,如果学生能够以自身的观念和兴趣为驱动,并且在主动接触各种学习资源的同时,有效梳理资源内容,那么才能在真正意义层面上,达到良好的自学效果。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模块中,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界定(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也能够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复杂认知能力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性指导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实现由本学科到跨学科、跨学段的综合成长,让学生将枯燥无味的被动学习转化为积极自主的主动学习。

从每一名高中学生的成长角度而言,在这一阶段,学生已经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学习状态,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能,但如果学生能够进一步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小组整合的力量,进行有效的资源探索、整合和思考,那么不仅能够在知识吸收方面产生良好的效果,逐步掌握文言文的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自己的言语经验,同时,也能进一步将枯燥无味的文言文知识体系转化成为自身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并形成自我激励的自生效应。从教师的教育工作角度而言,如果高中语文教师想要通过文言文的教育指导促进学生的自学成长,除了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外,也要与学生之间实现实时互动,根据学生的阶段性成长,做好自学教育指导工作,而这也有利于教师自身整合性教育能力、沟通互动能力的提高。

二、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具体实践途径

(一)拓展信息化课前导学,提高学生自学效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前的导学环节,但传统的课前导学效果并不能得到较为完整地检验,而在如今信息化教育的指导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沟通与资源拓展方式,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能得到相应的反馈,从而提高自学效率。尤其是在文言文模块,虽然有一部分知识点比较固定,但更多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指引,还需要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进行自主的延伸表达与思考,而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前导学阶段让学生进行系统表达,也能有效整理学生的学习思路,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比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在课前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课文,对本文所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文言文现象进行探索以外,也要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而在课前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调出希沃白板的思维导图功能,让学生从《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的题目出发,由每一小组的代表负责不同人物形象的探索,比如烛之武的忠君爱国、有勇有谋、机智善辩,郑伯的不善用人,但虚心纳谏、精于言辞等。最终在班级内所有小组的合力之下,希沃白板中的思维导图也将逐渐清晰完整,为课堂的教学推进及教师的教育重点调整提供了充分的准备。

(二)推进跨学科教育设计,丰富学生参与渠道

如果高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探索时,只关注到本学科的基础知识,那么学生最终的自学效果也很难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出发,进行跨学科的融合设计,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兴趣所在,将文言文知识体系转化为自己喜欢的内容。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挖掘学生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天赋以外,也可以与学生家长等群体相配合,从而让学生在自学中不仅对自身的成长优势有所认知,也能在跨学科的自主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自己的未来成长铺垫道路。

比如学习《赤壁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依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形成独特的自学成果。比如在美术学习方面比较突出的学生,可以采用绘画的方式,展现出苏轼与朋友泛舟赤壁、谈论人生的豁达场景;而在音乐学习方面比较突出的学生,还可以采用我国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古风旋律等,为本篇文言文附上相应的旋律,表达作者的情感寄托。学生在此过程中会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并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而最后,教师则要根据学生所展现出来的不同自学成果,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在音乐或美术等综合学科方面有优势的学生,也能得到相应的专业化培养。

(三)延伸课后任务形式,还原文言文本真之道

正如上文所言,学生自学效果的展现,其最终落脚点并不在于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之中,而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后有效将自身的自学成果与教师的教学相协调,在于学生的吸收程度。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在课后的自学探索兴趣,并且通过更加丰富的展现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与探究能力,让学生感受文言文传递出来的情感价值力量,从而还原文言文的本真之道。而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索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丰富化的形式记录下自身的课后探索过程,并通过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让真实的教学效果呈现在教师面前,从而在挖掘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让教师有所认知并做好延伸性的教学设计。

比如学习《鸿门宴》这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任务的探索过程中,除了完成基础的书面任务以外,还可以进行丰富资源的探索,比如学生可以采用各种史料挖掘的方式,对比鸿门宴这一故事情节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根据其涉及的人物在小组内进行角色划分,以小组为单位演绎自己认为比较精彩的片段,比如项庄舞剑等。在演绎的过程中,即便是一个小小的侍卫,也会有自己心中独特的活动,而学生通过角色的演绎,则能在感受不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感知文言文寥寥几笔所概括出来的大千世界,从而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同时,学生也要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下小组演绎的过程和每一名学生在演绎中产生的感悟,最后,向教师提供反馈。

总之,文言文学习虽然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都是一个重难点问题,但如果教师把握好教学方法,在新样态的过程中调整教育内容与形式,那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学生对待文言文学习的态度,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在丰富学生文言文字词积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和探索技能。教师也要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进行有效的侧面观察与引导,从而强化高中语文教育的引导与互动力量,让阶段性的教学工作更适合于学生的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