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阅读支架”,助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
作者: 蔡梅芳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搭建阅读支架,引导学生参与深度阅读,能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阅读学习体验,使学生对整本书内容进行深度探究,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学习能力。本文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阅读指导为例,针对建构阅读支架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措施进行了深度探究,提出了建设情境教学支架、多层问题支架、思维导图支架、任务驱动支架、图表辅助支架等多维度支架教学建议,旨在引导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学习,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阅读支架 快乐读书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5.0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的实施,并基于整本书阅读教学建构多元化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主动思考和系统探究学习,从而强化学生阅读学习体验,使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核心素养得到针对性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建构阅读支架,积极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切实优化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质量,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使学生的阅读探究素养、综合阅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一、搭建情境教学支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搭建情境教学支架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能激发学生深度阅读兴趣,使学生对整本书故事情节产生形象化的感知,从而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学习效果。在基于“快乐读书吧”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书籍内容,创设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对阅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与书籍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视频片段,或展示相关图片、实物,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故事情节中,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此外,教师基于情境创设阅读教学支架的设计和应用方式,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书籍中的内容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发现书籍中的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搭建情境教学支架对学生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整本书的阅读中,有效提升阅读效果。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寓言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整本书阅读教学需求,搭建情境阅读教学支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对整本书内容进行深度探究。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利用寓言故事的短小精悍和深刻寓意,设计一系列情境活动,比如,可以在情境活动中设计“看图猜故事”“知识配对”等游戏闯关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回忆故事内容,感受寓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帮助他们巩固已学知识。具体围绕《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需求,教师可以探索情景化阅读支架的设计,如:“同学们,想象一下,你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古代王国。这里,动物们能说会道,智慧老人隐藏在山林间,每一片叶子、每一粒石子都藏着故事。你将与狐狸共谋“狐假虎威”之计,见证“愚公移山”的壮志,感受“井底之蛙”的见识短浅。在这个王国里,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新奇的探险,每一个寓言都是一盏智慧的明灯。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寓教于乐的阅读之旅,探寻古代智慧的宝藏吧!”在搭建情境阅读支架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整本书阅读学习和深度探究中,对书籍中一个个特色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分析和交流,感受寓言故事所展现的人生哲理,从而深化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素养。
二、引入多层问题支架,引发学生多维思考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引入多层问题支架能引发学生多维思考,促使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层次学习。在教学指导环节,教师应根据书籍内容,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问题,形成阅读支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思考。一方面,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相关的基础性问题,帮助学生快速把握书籍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从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时代背景等角度对问题进行细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验和观点,对书籍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评价。如此,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探究教学中,引入多层问题支架,能指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思考,从而有效提升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按照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教学需求,教师应深刻认识问题导学的重要性,并根据对学生实施多元化问题引导的现实需求,设计多层次问题支架,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多层次思考,使学生对整本书内容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理解和认识。在具体实施问题引导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探索多层次问题支架的设计和引入,在基础理解层可以提出:“故事的主要角色是谁?他们有什么特点?故事发生在哪里?背景环境是怎样的?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有哪些关键事件?”在深入分析层可以提出:“角色们的行为动机是什么?他们的选择带来了什么结果?故事中的寓意或道理是什么?它如何体现在情节中?有没有觉得故事中的某个情节不合理或可以改进的地方?”在拓展应用层,可以提出:“这个寓言故事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或事?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角色,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你能创作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来表达一个道理或寓意吗?”在设计多层次问题支架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具体问题参与整本书阅读,在阅读探究中逐层思考和探究,从而深化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使学生能学习寓言的风格和不同寓言故事的核心思想,全面增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三、设计思维导图支架,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在教师依托阅读支架开展阅读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围绕整本书内容设计思维导图支架,根据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形成对整本书内容的整体性感知,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书籍中的关键信息、主要情节、人物形象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运用不同的图形、颜色和线条来表示不同的信息类别和关系,使思维导图更加直观易懂。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思维导图,将新学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框架进行融合,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中,教师探索思维导图支架的设计和应用,能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整本书阅读思维路径,深化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课程《伊索寓言》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活动中,为了促使学生对整本书内容深度阅读,形成整体性阅读感知,教师就可以探索思维导图阅读支架的设计,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对学生实施针对性阅读指导,提高学生对整本书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在具体实施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根据《伊索寓言》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如图1所示思维框架,鼓励学生按照寓言分类、核心要素、阅读技巧等对整本书内容进行深度阅读,从而在阅读的同时整理关键信息,实现有效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探究素养。
四、建构任务驱动支架,促进学生深度探究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书籍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在任务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撰写读书笔记、进行主题演讲、开展小组讨论、创作相关作品等多方面的探究学习任务,以具体任务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步培养自己的阅读素养和综合能力。在设计探究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主动学习,以阅读支架引领学生高效学习。
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课程《克雷洛夫寓言》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从发布阅读探究任务的角度,设定阅读任务支架,在支架作用下组织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度挖掘课程内容,探究整本书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形成深度阅读指导体系,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中提高综合素养。在建构整本书阅读支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设计“探究整本书主题思想”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阅读全书,提炼每个寓言的主题,如诚实、勤劳、贪婪等,然后对比不同寓言中的相同或相似主题,分析克雷洛夫如何通过不同故事传达相同或相近的道理;可以设计“分析整本书语言风格”任务,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分析《克雷洛夫寓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的语言特点,识别并理解寓言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可以设计“撰写读书笔记”探究任务,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记录每个寓言的读后感和个人感悟,引导学生整理寓言中的角色、情节、寓意等关键信息;可以设计“创作个性小寓言”探究任务,鼓励学生选定一个主题,然后运用克雷洛夫寓言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创作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小寓言。在设计阅读支架并组织学生对整本书内容进行深度探究学习后,教师就能指导学生对整本书内容进行深入阅读,全方位解读阅读书籍的内容和核心思想,从而增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体验。
五、构建图表辅助支架,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可以构建图表辅助支架,将文本中的关键信息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阅读教学指导环节,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选择时间线、流程图、对比表等适合的图表类型。然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并将其填入图表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合理化构建图表辅助支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本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关系、数据对比等信息,从而拓宽阅读视野。此外,教师设计图表辅助支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本内容,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引导学生根据图表进行分析、推理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课程《中国古代寓言》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基于阅读支架的搭建和应用,教师就可以尝试设计图表,辅助学生对整本书内容进行汇总,进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成效。在设计图表阅读支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阅读引导表,在表格中细化寓言故事的名称、时间线、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角色对比、寓言寓意方面的信息,使学生能在阅读的同时按照信息对书籍中的素材和关键内容进行梳理,增强学生阅读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对阅读内容深度探索学习。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还可以对表格进行细化,如整本书寓言故事分类表,可以按照学习主题、做事主题、动物寓言、其他寓言类别引导学生进行划分,也可以设计寓言故事人物特点分析表,在表格中细化人物形象、寓言故事标题、人物特点描述几个方面的内容,辅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部分。此外,从搭建阅读图表支架的角度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也可以尝试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自主设计阅读图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信息汇总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在深度阅读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建构多元化阅读支架,形成特色快乐读书吧阅读指导体系,能使学生对语文整本书内容进行深度阅读和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使学生形成对语文整本书内容的深刻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探究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指导环节,应该重点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分析,以阅读支架的建构和应用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提高学生整合阅读素养,确保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 肖丹婧《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运用策略》,《学苑教育》2023年第36期。
[2] 刘善旭《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实践》,《当代家庭教育》2023年第24期。
[3] 邵宇晨《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SOLO分类理论为视角》,《科教文汇》2023年第23期。
[4] 张美萍《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安徒生童话〉为例》,《天津教育》2023年第35期。
[5] 杨丽《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以〈童年〉为例》,《语文新读写》2023年第22期。
[6] 赵蓬飞、邢杰《支架理论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识与思考》,《家长》2023年第13期。
[7] 陈雪君《始于快乐,终于阅读——基于“快乐读书吧”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小学生作文辅导》202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