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要求下初中语文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 郭英山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围绕新《课标》要求下初中语文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策略展开探究,提出了通过深挖教材内容,组织整合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深化单元主题;巧用思维导图,构建单元主题阅读框架;以单元主题为线索,设置阅读教学情境;整合课内外资源,实施对比阅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展开评价等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标》 大单元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5.006

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一种以大单元阅读内容为基础,以新《课标》要求为导向展开的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大单元阅读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在围绕单元内容展开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有助于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促使学生在整体性的阅读学习中,将重要的阅读知识串联起来,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一、开展初中语文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展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深度分析语文学科的阅读和人文价值,让学生能逐渐领悟到蕴藏在各单元文章背后的人文情怀。教师将文章中的人文精神提炼出来,再将这一精神融入语文学科的各个环节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展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试卷中占有较大的分值。教师可以通过围绕大单元主题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能从整体把握语文阅读知识,促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展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更懂得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语文不仅是一门文化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师可以通过根据大单元主题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深度感受知识,教师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笔记,使学生能更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二、初中语文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开展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也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阅读兴趣,通过以单元任务为引导,让学生边体验阅读情境,边围绕问题和任务展开思考,使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助于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2.生活性原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应遵循生活性原则。知识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到提升学生的成绩,更要考虑到如何将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升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教师可以通过以大单元阅读主题为线索,设计各类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能更理解如何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助于在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内化和迁移能力,提升大单元阅读教学效果。

3.读写一体原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应遵循读写一体原则。阅读与写作往往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教师只有坚持读写一体原则,以实践、转移和创新为基础,通过渐进式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实现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以单元阅读主题为线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照课文的写作方式,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与单元阅读主题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能更加熟悉单元阅读文本的写作结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为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4.以新《课标》要求为导向原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应遵循以新《课标》要求为导向的原则。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强化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作为首要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也应遵循新《课标》要求,采用开展综合活动、巧用思维导图等多种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提升大单元阅读教学效果。

三、初中语文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1.深挖教材内容,组织整合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深挖教材内容,组织整合教学,让学生能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初中阅读教学水平。初中语文教材各单元内容之间多少会存在一定的联系性,教师可以通过深挖教材内容,立足学生实际发展设置能促使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学习目标,再按照单元主题对单元中的文章进行调整,充分展现整合的观念,辅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教学内容,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以部编版初中七上第一单元语文为例,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为朗读与自然主题相关的文章,在领略景物之美的同时,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师在教学本单元的课文时,即可以立足于“朗读与自然主题相关的文章”这一主题设计一些任务,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阅读任务展开探究和思考。教师可以设置“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理清行文思路。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词语,积累语言,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等任务,再让学生围绕任务学习本单元内容。在学生探究任务期间,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再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指导,让学生能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2.开展综合活动,深化单元主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深化单元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单元内容,教师可以以课文中学生感兴趣的点作为教学切入点,再以此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既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利用假期时间到当地博物馆和古迹遗址参观、学习,再将搜集到的信息整理成笔记。也可以让学生参照课文的写作方式,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与该主题相关的内容。由此,教师以单元主题为线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在丰富视野的同时自主探索,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单元内容,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单元意义。

以部编版初中八上第三单元语文为例,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是景物描写,重在让学生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教师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即可以组织一场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假期时间去当地的风景名胜区参观,再多照几张景区的照片,让学生运用在本单元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抓住特点描写自然景物”等方法进行写作,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单元内容,实现以读助写,以写促读。

3.巧用思维导图,构建单元主题阅读框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用思维导图构建单元主题阅读框架,帮助学生建立更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思维导图具有将复杂的信息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厘清文章结构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借助思维导图构建单元主题阅读框架,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课文,结合单元导语,从多篇文中提炼出共性,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每篇课文的大致内容。由此,通过教师巧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建立一套更完整的知识结构,提升单元阅读教学质量。

以部编版初中八上第一单元语文为例,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新闻阅读,教师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可以将“新闻阅读”作为主题,将《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等多篇本单元新闻报道内容作为分主题。然后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这些新闻报道,让学生结合单元导语,从多篇报道中提炼出共性,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每篇新闻的大致内容。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从多篇报道中提炼出的共性,绘制更完整的思维导图,从而构建单元选文的文章结构,让学生能更加熟悉新闻写作。由此,通过教师巧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更能提升单元阅读教学质量,厘清学生的学习思路。

4.以单元主题为线索,设置阅读教学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单元主题为线索,设置阅读教学情境,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的同时,让学生能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有助于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单元主题,利用多媒体图片和视频设置一个阅读教学情境,再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边体验情境,边围绕问题展开探究和思考。有条件的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联系现实生活打造真实情境,让学生围绕情境加以体验。由此,教师以单元主题为线索,设置阅读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在情境的加持下深入理解知识内容,有助于提升单元阅读教学质量。

以部编版初中八下第一单元语文为例,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主题为传统民俗活动。教师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可以上网搜集一些与社戏、安塞腰鼓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再在课堂上将这些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学生。教师更可以围绕本单元文章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如:“文中我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社戏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边体验情境,边围绕问题展开探究和思考。有条件的教师更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带领学生到剧场看演出,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社戏、安塞腰鼓等民俗文化,使其能在情境的加持下深入理解知识内容,有助于提升单元阅读教学效果。

5.依托整合课内外资源,实施对比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整合课内外资源,实施对比阅读,让学生能通过对比课内外篇章的异同,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在正式开始单元阅读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并尝试概括单元导语页的内容,再让学生结合单元主题了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为后续的精读环节奠定基础。然后,教师可以抓住单元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同单元多篇文章,让学生进一步分析人物、事件、观点等内容。通过整合课内外资源,实施对比阅读,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单元阅读知识点,有助于提升单元阅读效果。

以部编版初中八下第三单元语文为例,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文言文阅读,该单元整合的文言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还有的状物。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同单元《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诗经》二首等多篇文言文,让学生分析这些文言文在人物、事件、思想观点、写作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由此,通过让学生整合课内外资源,实施对比阅读,进一步理解单元阅读知识点,有助于提升单元阅读效果,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6.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展开评价,让学生能站在更客观的角度反思自己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大单元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贯穿阅读教学全过程是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师可以通过以单元阅读主题为线索,设计阅读教学活动,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和小组成员的阅读情况展开评价,让学生能站在更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阅读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以部编版初中九年级第一单元语文为例,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主题为现代诗歌。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可以在教学结束后,围绕单元主题和教学重难点内容设计一些阅读练习题,如:“《沁园春·雪》中,作者描绘雪景,未使用一个‘白’字,而词中多处扣住‘白’来写,如‘山舞银蛇’中的‘银’就有‘白色’的意思,请你再举两个这样的例子。”学生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原驰蜡象的蜡,红装素裹的素”等答案。教师可以在学生答题后,为学生发两张评价量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答题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和组员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由此,教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学生能站在更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单元阅读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知识,深入理解当堂课的阅读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深挖教材内容,组织整合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深化单元主题;巧用思维导图,构建单元主题阅读框架;以单元主题为线索,设置阅读教学情境;整合课内外资源,实施对比阅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手段开展教学,让学生能深入理解单元阅读教学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实践能力,让初中语文单元阅读质量得到整体提升,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岚《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策略》,《吉林教育》2024年第33期。

[2] 钱蓉《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分析》,《中学课程辅导》2024年第2期。

[3] 高镁丹《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文学教育》2023年第9期。

[4] 贺爱香《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实施策略》,《天津教育》202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