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探究
作者: 王宏喜摘 要:课后作业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应将课后作业视作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将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综合性作业中转化为具体的知识技能、综合素养。文章立足现代化教育背景,结合教学实际,深入分析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综合性学习作业并有序实施的方法、策略,旨在创新作业形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作业设计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5.027
新《课标》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纳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教育策略,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传统教育理念下,部分教师过度关注课堂教学,忽略了课后作业设计,只会单纯地给学生布置抄写性作业、背诵式作业,无法发挥课后作业在促进学生素养发展水平提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提出,教师应将作业设计视作课堂教学的辅助、补充,科学设计并有序实施综合性作业,利用可彰显语文学科特征的综合性学习作业,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促进语文教学逐渐由理论走向实践,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基于新《课标》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
1.“以生为本”理念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贯穿新时期教育全程,覆盖学生成长、发育的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自主性,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从中获得新颖的学习体验、实践经验,掌握知识并生成感悟。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彻底解决了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残留影响而衍生出的各类问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深度学习,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学习者,教师也将从传统的知识讲授者变为教育引导者,和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基于以生为本教育理念设计出的语文作业类型,更符合小学生当前的学习、成长规律及其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走进语文探究、学习当中,在综合性的语文作业中,深入分析各项知识、技能并迁移运用,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并顺利解决综合实践任务,积累以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
2.“理实结合”理念
新《课标》倡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出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实践性特征,创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高效课堂。语文学科的内容板块众多,不同板块的知识内容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联,也能体现出语文知识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教师应在明确语文学科知识要素的基础上,创设高效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全面、更完整地掌握语文知识,了解语文要素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方式,在综合性的学习实践中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灵活利用课后这一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空间,组织召开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传统理论学习,积极参与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特色文化探究或项目研学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再将其转化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语文学习水平的整体性提升。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趣味性事物关注程度较高,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有趣味性特征的综合性作业,激发学生参与课后自主学习与主动性作业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较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大多数小学生均不具备自主学习意识,也尚未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此时,教师设计的课后作业对学生而言更像是一种束缚。所以,这些课后作业任务对学生的吸引力将直接决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习状态。传统小学语文作业类型单一,机械化特征明显,对其语文能力与素养的成长促进作用有限。语文作业形式刻板、乏味,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无益,长此以往,学生将觉得语文作业无趣,易形成厌学心理。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发生,教师应立足小学生视角,关注其主观感受,从其兴趣爱好的角度出发,设计创新性、趣味性的综合性学习作业,使学生获得更完整全面、新颖有趣的作业探究体验。
2.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即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当前的学习进度,设计出有层次性特征、逻辑递进性特征的多层次作业,使作业始终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且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其想象力、好奇心,使其合理利用课上所学知识,参与探究性学习、创意性学习,可以通过多方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使多层次的综合性作业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潜力。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层次性作业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保障教育公平。语文作为母语基础学科,小学生学习起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使得大部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度、语文水平发展状况几乎一致。然而,这种一致是极其表面的,不同学生的潜力发展方向、能力成长状况差异性明显,教师要发现此类差异,尊重此类差异,基于学生的成长情况,以鲜明的目标导向,优化综合性作业设计,使作业更好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合理设计综合性作业难度梯度,丰富作业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体验难度逐层递增的综合性作业,或赋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使其在明确自身语文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自行选择与个人能力或发展潜力最适配的综合性学习任务进行实践探究。
3.开放性原则
综合性语文学习作业必须突出开放性特征,语文学科本就具备一定的人文性、开放性与综合性特征。为了提高综合性学习作业的实用效果,教师要在深入研读教材后,确定本课的生活化价值、实践价值,秉持开放的语文作业设计观念,完成综合性作业设计。教师要利用综合性作业,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由生活延展至课后,延伸至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文学习探究与应用体验。基于开放性原则设计出的综合性语文作业形式丰富、种类众多。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既要使学生获得能根据个人喜好自主选择作业内容的机会,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使其根据个人喜好、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综合使用多项技能解决任务、完成作业。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1.立足核心素养,突出作业的综合性
小学语文综合性作业分为参与语文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时的过程性作业与终结性作业。其中,过程性作业是学生参与实践的整个过程,而终结性作业则是学生在本次实践活动中获取的成果。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综合性学习作业的实际效用,使其发挥预期价值,教师必须以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切实优化综合性学习作业设计思路,持续推进作业设计与实施等多项活动,使语文作业凸显自身的综合性特征。
首先,教师设计的综合性学习作业,应使学生形成文化自信意识,热爱中华文化,愿意在学习过程中深度参与其中。此时,教师设计的综合性作业,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兴趣为主要目的。其次,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学习作业设计,应整合来自多渠道的教育资源,突出语文知识、信息及相关资源的多元化特征、丰富性特征,让知识成为衔接语文课堂学习、课后作业设计以及常规社会生活的桥梁,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特殊语境中的交流讨论,为其提供更多的个人表达、探索学习空间。再次,教师设计的综合性作业应具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教师可以在作业中导入任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继而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学习,使其在多元化的场景与丰富的活动中,参与语文学习,获得独特体验。最后,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对本次综合性学习展开系统性反思、总结评价,调整后续的自主作业方案,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提出教学指导,体现作业的任务性
综合性学习作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任务性,作业要循序渐进指向学习深层。前期,作业难度应适中,具备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能力。接下来,任务难度可逐渐上升,进入核心主题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任务的驱动下,按部就班地达成预期目标。有明确任务驱动型特征的综合性学习作业实施时,应建立在系统的整体性规划之上,教师要基于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单元中的课程内容以及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提炼出适宜小学生当前探究学习、深入钻研的语文学习任务。以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为例。
首先,教师要基于教材内容,分步分阶段完成综合性作业设计,并做好基于作业内容的整体性规划。该阶段,教师设计出的综合性学习作业内容必须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教师应仔细阅读语文教材在课文结束后给出的“小贴士”内容,分析综合性学习活动任务的具体要求,并对此展开整体性思考。随后,安排第一课时为阅读赏析课程,设计与小学生活相关的课内外群文阅读活动。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前设计预习活动,安排预习任务单,将其作为构成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作业的脚手架,促进后续学习活动顺利展开。
其次,基于阶段性语文教育目标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合理规划课时,设计与学情相适应的难度水平层级的综合性学习作业,包括但不限于基础巩固性作业、延伸拓展性作业、综合实践性作业等,将不同类型的作业信息合并、汇总后,形成完整的,具备分层特性的综合性学习作业。预估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选择的作业类型、完成作业时采用的方法形式及其完成作业所需时间。
最后,有序实施综合性学习作业,使作业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一并推进。教师要在各课时教学结束后,提出相应的综合性学习作业内容,真正使作业成为课堂延伸、巩固的好手段、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坚固桥梁。如设计任务型学习单——以小组为单位,从多个渠道查找与忆往昔、怀念童真时光有关的文学作品,摘抄好词佳句,积累写作素材。带领小学生“回忆往事”,组织召开“心中的往事”故事大会,并要求学生制作《难忘小学生活——成长纪念册》作为综合性学习成果。
3.坚持学生本位,强调作业的开放性
教师要坚持学生本位思想,突出综合性学习作业的开放式特征,设计出新颖、多样的作业类型,为学生提供自由且极具特色的学习体验。
一方面,教师设计的综合性课程,应体现出课程自身内容构成与素材来源渠道的综合性与开放性,设计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语文技能才能完成的作业。如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中,教师由教材内容出发,提炼出教育主题“诗中自有温情在”,并围绕该主题,设计了以课后自主调查为主的资源搜集与整合类型的综合性学习作业。学生做作业时,可根据个人喜好,以及对主题“诗中自有真情在”的认知与理解,于图书或互联网等平台,查询可表达主题含义的诗歌,再通过素材筛选、汇总、整理与创意制作,设计出有明确主题内涵的手抄报。基于教材知识点设计的作业,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互呼应,能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巩固作用,与此同时,调整作业内容,设计层次性、难度逐层递增的开放式作业,能使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获得多元化的成长。
另一方面,除了可以设计联系课上教学、课下教学的综合性作业以外,还可以开发社会化教育资源、学生家庭教育资源,构建校内、校外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习作业。基于学科融合视角,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养综合提升为导向,设计具备跨学科教育属性的综合性学习作业,形成校内外教育合力,发挥“接力”作用。依然以“轻叩诗歌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主,除了制作手抄报以外,教师还设计了“自行策划并组织举办诗歌朗诵会”活动。学生应在课上登录线上学习平台,召开组内线上会议,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诗歌朗诵会的策划活动。各小组要选举组长,合理分工,使每一名成员都发挥自身特长,为策划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似活动的策划案例。学生在策划过程中遇到难题,应先于组内讨论,尝试以集体的力量共渡难关,如无法解决,可寻求教师的帮助与支持。最终,各小组应制作出完整的活动策划方案,作为本次作业的阶段性成果,参与班级内的策划方案评选。应从各小组提报的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再由全班师生一同给出建议,做出适当的修改、调整,使其更完善、更可行,再由学生着手实施。该作业开放性特征鲜明,学生在策划、组织举办活动的过程中,能获得被信赖、被认可、被支持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当学生为之付出努力,认真思考,并采用多渠道资源,逐渐完善活动策划,使活动最终呈现出来后,学生会获得极强的成就感、满足感,既有益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又能赋予学生较强的学习自信。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设计并实施综合性作业,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发挥其促教作用,助力学生语文水平及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整体提升,有益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长,也能满足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必须遵循趣味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与开放性原则,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强调作业的综合性特征,优化教学指导力度,彰显作业的任务性与规划性特征,坚持学生本位,提高作业的开放水平,切实提升综合性学习作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胡晓燕《真实学习自主作业共生素养——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业设计与实施》,《语文教学通讯》2023年第15期。
[2] 何婷、薛梦姣、陆伟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创新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小学生作文辅导》2023年第5期。
[3] 吴莉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乡土项目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新教育》202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