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探究
作者: 侯宇欣摘 要: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围绕主题进行系统性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深度学习和综合能力发展的机会。因此,本文从大单元教学的应用价值入手,围绕主题设计、情境创设、多样化学习活动和评价反馈等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在单元教学中明确核心素养目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多样化活动并关注评价反馈,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人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大单元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路径,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大单元教学 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5.035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育理念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设计和实施的中心目标。大单元教学围绕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整合多篇课文和相关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了传统碎片化教学中知识的割裂和学生认知的零散。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如何在大单元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并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对于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价值
1.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模式,以主题为中心,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大单元教学整合了多篇课文及相关活动,帮助学生在更丰富的情境中深入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实现语言文字运用、思维品质和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友谊”“自然之美”或“家庭”等主题单元中,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多篇相关课文,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该主题的内涵与外延。不同课文所表达的多样化视角能够让学生逐步形成对主题的深层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词句分析、段落结构梳理、写作模仿等活动,帮助学生更细致地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基于大单元教学的主题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积累中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学生可以在一系列主题活动中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汇报展示等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引导他们在表达和交流中体会到主题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通过这种方式,大单元教学帮助学生从表层的知识积累过渡到内涵更深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全面促进其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审美能力的形成。这种系统化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营造了丰富的语文学习环境,使他们不仅能够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的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增强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对知识的迁移应用
大单元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学习内容的连贯性与知识的迁移应用,克服了传统碎片化教学中的知识割裂问题。在传统教学中,课文往往独立呈现,学生的知识理解与应用相对零散,难以形成系统化的学习结构。而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围绕一个单元主题进行整合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序、连贯,帮助他们在知识结构上建立深层联系。例如,教师在教授以“家庭”或“友谊”为主题的单元时,不同课文展现了相同主题下的多样化表达,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主题的情感内涵。通过对多篇课文的联系性分析,学生逐步形成对“家庭”“友谊”等情感的全面认识,并能够从中总结出表达这些主题时的共性。大单元教学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内在逻辑,还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如主题探究、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为学生创造了知识迁移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不仅能够将所学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情境中,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借助这种情境化、连贯性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框架,提高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使所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大单元教学在增强内容连贯性的同时,也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支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为未来的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奠定 良好的基础。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
大单元教学模式以深度探究为导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重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在这一模式中,教师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具体的任务驱动中,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合作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主题开展小组讨论、课题研究、项目制作等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资料搜集、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到学习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寻找资料、与他人协作交流,逐渐形成独立探究的意识与习惯。同时,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无论是展示学习成果、发表个人见解,还是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分享观点,这一过程都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此外,主题活动中的合作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中逐渐体会到团队协作的意义,从而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合作能力。大单元教学的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累知识,更使他们在多元化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以任务和活动为驱动的自主探究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满足了他们在探索中成长的需求,提升了他们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
1.明确单元主题,围绕核心素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先明确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单元主题,并围绕核心素养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主题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使之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如“爱国”“友情”“自然之美”等,并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不同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到主题框架内,形成多维度的学习单元。这种主题化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语言知识,还能提升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
例如,选择“爱国”主题,教师可以从不同时代和不同背景的作品中筛选合适的课文,以呈现爱国情感的多种表达方式。学生通过多角度阅读相关作品,如历史人物的爱国事迹、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或当代人物的奉献精神,能够更深刻理解爱国的丰富内涵。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设计一系列活动,例如讨论爱国人物的行为、分析表达爱国情感的修辞手法、体现自己对爱国的理解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锻炼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对主题的整体认识,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理解力。同时,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也能够得到有效培养,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比较和批判性思考,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逐步提升了分析、综合和表达的能力。围绕核心素养目标进行的单元主题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为其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2.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创设真实情境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所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真实情境的设计应紧扣单元主题,使学生能够在贴近生活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探究和表达,从而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真实情境中,增强学习的真实性与趣味性。
例如,在“自然之美”主题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校园观察或走进自然景观的方式,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学生在观察中不仅会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花草树木的特征和自然景物的和谐美,还可以通过记录观察日记或绘制自然景观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所见所闻。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自然主题的讨论、自然笔记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分享中进一步提升表达能力,积累语言知识。这种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更深的共鸣,还能够培养他们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的意识。在真实的观察和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高。通过在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语文的价值,提升将课堂所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立体化、生活化。这种情境创设的实践路径为大单元教学增添了活力,使学生在体验和探索中成长,真正实现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目标。
3.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促进深度学习
在大单元教学中,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能够有效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实现知识的系统内化与综合运用。大单元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中多角度理解主题、深入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要设计阅读理解、讨论交流、写作训练、项目研究等多种活动形式。
比如,在“家乡文化”主题单元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采访家人或邻里,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历史,或者鼓励学生搜集家乡民俗的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民俗文化的展示与介绍。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任务,让学生围绕家乡的风景名胜、传统习俗等主题进行项目研究。这种活动既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加对家乡的情感认同,也能在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同时,在准备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阅读、写作技能,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分析,从而逐步内化知识,将语文学习融入实际应用之中。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接触和理解学习内容,从而提高他们对主题的理解能力。这种立体化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效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未来的语文学科素养提升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迁移运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4.注重评价反馈,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和改进
在大单元教学中,评价反馈是促进学生成长和提升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建立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和改进。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对最终结果的判断,而大单元教学更加关注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评价工具,如评价表、学习档案、成果展示会等,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通过这些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学生不仅能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待改进之处,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过程性评价也尤为重要,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得到反馈。
例如,在小组合作讨论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评价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够积极发言、倾听他人意见并作出回应;在口语表达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达清晰度、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语言组织和表达方面的优缺点;在书面表达中,教师则可以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在写作过程中是否能够运用恰当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过程性评价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所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使他们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监控的意识。除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也同样重要,它通常是在学习单元结束时对学生整体表现的综合评估。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期末展示、总结报告等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自我评价。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收获,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分享经验的机会。此时,教师的反馈应注重激励性和建设性,既要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就,又要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建议。通过这种反馈方式,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盲点,提升整体学习能力。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他们主动回顾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自我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学习策略、情感体验与知识应用之间的关系,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反思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关注成绩的高低,更要关注学习方式和思维过程的改进。通过这种反馈机制,学生能够不断发现自己的成长点,并逐步建立起自主学习的长效机制,提升其核心素养。总之,多元化的评价反馈体系,不仅帮助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了解自己的进展,还促进了他们的自主反思和自我改进。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通过明确主题、创设情境、丰富活动形式和注重多元评价,有效实现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此种教学模式不仅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依据学生的成长需求调整教学设计,使其在学习中获得语文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未来,进一步研究该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将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萍萍《小学语文高学段大单元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名师在线》2024年第31期。
[2] 陈爱芳《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习作大单元教学设计研讨》,《名师在线》2024年第31期。
[3] 刘清《任务群驱动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探究》,《语文世界》2024年第33期。
[4] 张诗瑀《中华优秀国学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小学生》2024年第10期。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段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4]GHB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