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单元的小学语文整体性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潘文静摘 要: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整体性教学模式,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素养改革趋势变化,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和整体质量的关键方法。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注重教学的整体性设计,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目标,创设整体性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成效。基于此,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首先阐述了基于大单元的小学语文整体性教学价值,进而分析了基于大单元的小学语文整体性教学要点,最后针对性提出了基于大单元的小学语文整体性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大单元 整体性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5.037
基于大单元的小学语文整体性教学能够凝练大单元教学主题,在领会主题的基础上,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设计细化教学方案,有利于优化课程教学结构和教学形式。基于大单元的小学语文整体性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整体性,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强化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也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一、基于大单元的小学语文整体性教学的价值
(一)激发阅读兴趣,增强语文学习热情
基于大单元的小学语文整体性教学与传统课时教学相比,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特征。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一般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单元课文编排,这种编排方式能够在明确的人文主题中为学生学习提供目标引导。大单元整体教学能够立足于教材单元编排原则,确定教学目标的引领作用,将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单元教学主体内容,实现教学的高效发展。由此可见,教师能够在多元化的大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构建出具有明确目标指引、丰富教学内容的学习活动。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取独特价值,助力学生产生有意义的学习行为,也能使学生形成探索意识和探究意识,深入挖掘语文知识内涵并形成学习内驱力,对于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深化理解认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大单元的小学语文整体性教学核心概念在于强化教学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不仅体现为对教学的全方面统筹,也体现为在知识内在联系与迁移运用方面的整体衔接,将知识的整体传授和深入理解作为着重点。大单元整体性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组织单元概念、设计单元目标、创设单元情境、组织单元任务,将促进学生理解知识作为重点。在这种观念指引下进一步串联学生的学习行为,强化学习系统性,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深化知识掌握,丰富知识内涵。同时,教师也要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手优化单元结构,突破传统课时教学体系不完善、知识衔接度不高等问题,助力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生成,有利于语文学习的系统化转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够进一步强化大单元知识统筹与能力培养,关注教材知识点与学生价值观培养之间的联系,实现能力培养和课堂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这一教学范式下,教师能够利用组织单元活动的方式,将不同的文本进行统筹处理,设计出具有明确导向和同一目标的学习任务。学生在任务完成期间,能够更加深入理解不同知识的内涵联系,把握文本深层含义,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对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度、优化教学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三)培养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学科具有显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语文教学一方面体现为对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讲解,另一方面则体现为文章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素养、思维品质的培育,而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大单元整体性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融合多篇课文内容甚至融入其他学科内容,为学生搭建出一个具有多样化学习资源的教学平台。在大单元整体性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成正向的情感态度,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思想并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大单元教学也提倡互动式学习、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补充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二、基于大单元的小学语文整体性教学的要点
(一)关注素养导向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并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方法。基于大单元的小学语文整体性教学需要遵循素养导向原则,细致分析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部分与元素组成,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基于大单元的小学语文整体性教学的重点内容。语文教师需要围绕核心素养基本要素,创设大单元教学活动,并为学生设计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在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实现素养在大单元教学中的全过程渗透,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整合教学内容
大单元教学具有突出的系统性特征,因此,在内容编排、设计时需要突破教材限制,提升语文教学开放性,关注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转向。一方面,大单元教学需要关注内容的多层次、多元化整合,创新教学内容,优化顶层设计,打破教材内容限制,多渠道、多形式选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大单元整体性教学的教学设计应基于新《课标》要求,从内容整合与编排方面体现出教学的动态化特征,加强教学与文本的关联,在丰富知识整合形式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性的知识框架,拓宽学习视野,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作为内容统整的着手点,全面丰富教学内容。
(三)优化教学过程
大单元教学过程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产生的一系列互动行为,将实现教学目标作为过程的推进方向。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需要优化教学过程,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内涵开发各种形式的教学策略,组织多元化教学内容。融入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生活教学等教学理念,营造出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构建丰富的语用场景,为学生获取语言知识、锻炼语用能力、生成核心素养奠定基础。一方面,学生可以在丰富的审美感知中获得综合性学习机会,凸显素养生成的过程性。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核心素养理念,强化师生互动行为,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最终形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基于大单元的小学语文整体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聚焦教材,整体把握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各个单元,大多是围绕某一人文主题进行编排的。这种编排方式为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教师可以提炼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能力培养目标,将其作为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提炼单元主题,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全过程,并挖掘教材不同自然单元中的各版块功能,体现教学整体性。比如,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具有培养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作用、单元导语则注重单元学习引领。为了提高单元教学要点,在教材要点梳理过程中应提炼核心要素与关键信息,分析不同教学板块之间的关联。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七单元为例。在大单元整体教学开展期间,需要立足教材内容,加强教材核心概念梳理,具体梳理结果为:1.单元导语。本单元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文主题,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写书信,提炼文章主要内容。2.课文。古诗三首抒发了三位诗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渴望山河统一和繁荣发展的愿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利用倒序方法,彰显了爱国情感与理想信念。《梅兰芳蓄须》讲述京剧大师梅兰芳蓄须罢演的事件,赞扬了梅兰芳的民族气概和爱国精神。《延安,我把你追寻》弘扬了民族精神。3.习作。在本单元学习中掌握书信的写作格式,与其他同学交流书信写作的注意事项。4.语文园地。共有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基于上述内容,教师可以梳理明确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立足于教材板块功能设计教学任务。如可以将“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具体内容作为单元学习活动的内在逻辑,在引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四篇课文时,从课文讲述的具体事件、主要人物和课文情感主旨等方面加强讲解,注重对情感主旨的梳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将习作单元板块迁移到阅读活动中,指导学生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写一封信,实现阅读+习作的整体性构建。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梳理能够确定不同单元板块之间的联系,强化单元教学整体性,增强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整合性。
(二)凝练主题,设计目标
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开展的关键,就是从整体层面梳理教材内容,对接新《课标》要求设计单元教学目标。从功能上看,单元教学目标具有引领大单元教学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在正式教学前关注学生的基本学情,打造学生最近发展区,综合分析新《课标》理念、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文本内容,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找寻解答语文问题的有效方式。为了提高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需要从多个维度着手,综合分析各项目标要素,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关键能力作为目标的核心理念。
第一,凝练大单元教学主题。在设计目标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凝练大单元主题的方式实现目标的统筹设计。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七单元的教材梳理基础上,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文主题编排了多篇蕴含家国情怀的文章,但是几篇课文对家国情怀的抒发角度有所不同。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侧重于理想信念;《梅兰芳蓄须》侧重于民族气节。不同课文在重点上也有所差异,如《梅兰芳蓄须》侧重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事件、溯源主要人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侧重于不同事件的梳理与串联。通过对课文侧重点和核心元素的解读,教师可以提炼出教材核心概念,凝练出大单元教学主题:感悟和传承家国情怀。在始终围绕单元主题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创设单元任务,推动素养落地。
第二,设置大单元教学目标。在凝练主题后,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和教材内容合理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获得语文基础知识,生成语文核心素养,加强文化理解和知识应用。综合上述内容可设计如下目标:
【目标一】利用工具书或互联网平台搜索单元生僻字的具体读音和书写方法,理解“塞、秦”等生僻字的真实含义。
【目标二】利用自身方式溯源文章创作背景,探寻适当的朗读方法,精准对接不同课文中蕴含的复杂情感,产生思想共鸣。
【目标三】在大单元学习中精准提炼文章主要人物和主要时间脉络,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目标四】综合运用批注阅读、文本细读等方法,体会文章作者的情感,并能以课文主要人物为对象写一封书信,表达自身感想和情感态度。
(三)创设情境,引进任务
教师需要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参与情况,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对接,强化生活性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环境。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直观性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融入生活元素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提高情境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引入学习任务,进而提高学生对情境的体验感与参与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为“家国情怀”,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与家国情怀。教师可围绕学生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做好情境创设: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华民族奋勇拼搏、砥砺前行,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在国庆期间学校组织了“创意表达,传承家国情怀”的活动,同学们可以积极参与活动。在上述情境内容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围绕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创设大单元学习任务:
【任务一】结合教材注释,利用书籍和互联网平台查阅资料,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三首》和《别董大》。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首诗的含义并做简要解读。
【任务二】利用各种平台方法,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并用思维导图对课文记载的主要事例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结合《一夜的工作》内容,感受周总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精神。
【任务三】观看红色纪录片,直观感受延安精神,在课文学习中掌握延安精神的核心理念。利用查阅资料的方式,对延安市几十年的变化进行大概梳理,领略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体会延安精神的深层次内涵。
【任务四】搜集有关梅兰芳在京剧上的成就和经典片段,感受梅兰芳大师对京剧的热爱,并用绘制图表的方式了解梅兰芳遇到的困难和应对困难的方法。
【任务五】了解书信的书写格式与具体规范,在小组内探讨书信的写作技巧,选择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位人物作为写信对象,要求能够简要叙述这一人物的主要成就以及自己对他们伟大事例的感想。
综上所述,基于大单元的小学语文整体性教学能够显著减少传统单课时教学存在的碎片化教学情况,进一步提高的教学完整性,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在基于大单元的小学语文整体性教学中,需要聚焦教材,整体把握;凝练主题,设计目标;创设情境,引进任务;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牛爱红《基于大单元视域的小学现代诗歌单元教学研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文科爱好者》2024年第5期。
[2] 赵岩《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年第20期。
[3] 蔡胜幸《学习任务群引领下的大单元有效整合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