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树人
作者: 把彦摘 要:德育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的班级管理中往往出现重“管”轻“育”的问题,德育并未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班级管理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要立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班主任工作特征入手,从小学班级管理细节入手,组织多样化班级德育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立德树人 小学班主任 班级管理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5.056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班主任在工作中巧妙渗透德育,不仅能丰富班级管理内容,而且能有效拓展学生接受德育的路径和方法,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目标。因此,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学情,从日常教学、生活、集体活动等诸多方面入手,将德育巧妙渗透到班级、家庭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活动设计的方式有效提升班主任工作效率,实现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
一、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义
首先,从学生发展角度分析,德育内容的渗透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等,将其融入学生日常班级生活、学习活动中,能有效丰富学生见闻,使学生接触更多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其次,从班级管理角度分析,德育内容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避免了传统班级管理教师“一头热”的现象,使学生能够成为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的助力,从而形成系统、完善的班级管理体系,达到提升班级管理综合质量的目标。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首先,班级管理主体单一,以往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占据主体地位,且部分班主任还会成为“唯一主体”,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班级所有事务都由班主任教师负责,整个班级管理呈现出“班主任累,学生散漫”的状态,学生的自主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也得不到有效锻炼。
其次,班级实践活动组织类型单一,德育渗透下班级管理应呈现丰富多样化的状态,但是以往的班级实践活动组织思路相对有限,主要以队会、班会的形式出现,且班主任教师理论讲解居多,学生并没有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如消防安全讲解、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局限于课堂内部,对学生而言缺少新意,且内容沉闷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德育渗透的效果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班级管理质量自然受到影响。
基于上述几方面问题,立德树人理念下,教师应立足学生发展需求以及班级管理目标,拓展班主任管理思路,组织多样化实践活动,创设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班级活动平台,有效推动小学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班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活动,班主任要正确看待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所处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将学生纳入班级管理活动中,在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的同时,实现师生共成长目标。
(一)拓展班主任管理思路,重视德育渗透
1.以身作则,德行引领
“言传身教”是德育的有效方式,立德树人视角下,班主任教师除了要关注“言传”重要性,更要重视“身教”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中、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与环境逐渐增多,但是小学生生活经验、阅历有限,无法辨别各种行为的对错、好坏,再加上小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导致这一阶段部分学生产生思想、行为方面的偏差。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要关注自身“言行”的重要性,学会“以身作则”,从身边不起眼的小事做起,达到潜移默化引导、培育学生良好品行的目标。
以刚刚迈入小学校园的学生为例,他们在各方面都需要引导,那么,班主任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小事,用具体行为引导学生;比方说:当学生帮了班主任教师一个小忙时,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说“谢谢”;当上完自习课回办公室时,班主任教师要将自己讲台上的桌椅摆放整齐;每堂课结束时,班主任教师要下意识地整理一下桌面上的教学工具、粉笔、板擦等等;用一个个小小的细节,告诉学生:“教师不仅教我们这样做,自己也这样做了。”班主任教师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实现德育目标。
2.严慈相济,和谐相处
“严慈相济”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在班主任工作要正确处理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压迫管理”“强制管理”等现象,导致学生逆反甚至反叛心理的出现。在“严慈相济”的管理模式下,班主任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和谐的班级氛围的形成,也能帮助学生积极融入班级活动中,在无形中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首先,严慈相济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认真了解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性格差异、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学生引导计划,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班主任教师要信任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用有色眼镜看待任何一个学生,比如,当学生之间出现问题、矛盾时,班主任教师切忌想当然,要善于倾听,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机会说明自己的想法、行为,在信任、理解的基础上公平对待班级中出现的问题。
(二)明确班级管理目标,拓展德育渗透路径
班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任务,是需要班级所有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的,因此,德育内容的渗透,也需要从多维度入手,进行综合设计,有效突破传统班级管理思路,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
1.学科教学,巧妙渗透德育,助力班级管理
班主任要善于搭建学科教学助力班级管理的桥梁,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本身就有很多与德育相通的内容,因此,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成为德育渗透的有效举措。
以语文学科为例,可以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将不同学段内容巧妙渗透到语文课堂、课外活动中,组织多样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文化内涵,从而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优秀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涉及安全、规则、家庭、国家等多方面内容,那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外活动中,教师可组织与班级生活、家庭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规范学生言行的目的。
学科教学中对德育内容的渗透,对学生日常行为、思想品德能产生积极影响,对学生日常班级生活、学习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2.主题活动,系统渗透德育,助力班级管理
队会、班会是班级中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班主任教师进行综合班级管理的重要举措。以往的主题活动形式相对单一,立德树人视角下,班主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设计、实施渗透德育的主题活动,将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教室里学习不到的知识渗透到班级活动中,从而达到系统渗透德育、助力班级管理的目标。
主题队会、班会活动的组织可以结合社会热门问题、特殊节日等进行系统设计,如五一劳动节可以组织“劳动最美丽”主题活动,感受奋斗在各个岗位上的劳动者的责任,体会劳动精神的伟大;七一建党节可以组织“永远跟党走”主题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方式学习、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革命史,感受革命先烈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十一国庆节组织“为祖国庆生”主题活动,学习共产党带领下祖国的奋斗史、发展史。通过多样化的主题班会活动,将德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丰富班级活动内容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升。
3.自主管理,高效渗透德育,助力班级管理
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关键举措。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班干部轮流值日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班干部由固定人员担任的制度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也不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在基于德育的班级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可以将班级工作细化、深化,将班级工作中各个岗位的责任进行精细分工,根据班级人数划分岗位职责,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为班级建设贡献一分力量。此外,在班级岗位竞争中,班主任教师可以设计“竞岗演讲”活动,每位同学都可以说一说自己的目标岗位、如何做好岗位工作等等。每个岗位发放袖标、记录表、积分表等,每学期可进行一次积分统计,看看谁在哪个岗位上的贡献最大。
通过班级竞聘制度的实施,学生不仅了解了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而且更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而且也在无形中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减轻了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负担,提高了班级管理质量。
4.家校共育,持续渗透德育,助力班级管理
家校共育是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的关键,班主任教师要发挥桥梁作用,将家庭教育与班级管理充分衔接起来,挖掘家庭教育的优势作用,与班级管理形成良性合作关系。
首先,家庭教育要与班级工作内容同步,班主任教师在学期开始就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依托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将班级管理计划呈现出来,让家长与班主任工作“同频”,然后帮助家长制定系统的家庭教育方案,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调整教育计划,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其次,班主任可以组织家长进课堂活动,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充分挖掘家长的优势资源,开展家长课堂。如家长中有医护工作者,可以开展防传染病、生理卫生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做好自我卫生。通过家长进课堂丰富学生班级活动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助力班级管理顺利开展。
(三)坚持“学生为本”原则,丰富德育内容
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思维活跃,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特征,组织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丰富班级德育内容,同时实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首先,组织班级集体活动。从简单的班级黑板报设计等活动入手,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周一个小组设计一份黑板报,班主任可以将每个月的主题提前公布出来,小组之间各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话题进行拓展延伸,自主确定话题。然后再进行资料查找、整理,最后设计黑板报。通过黑板报的设计、内容的搜集等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能够形成合作意识、实践能力。
第二,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双减”政策之后,班级课后集体活动时间增加,教师可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带领学生通过阅读收获更多的精神食粮,如阅读红色经典读本、四大名著等等。还可以在班级组织“经典诵读大比拼”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经历、阅读心得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在阅读与分享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获得不断提升,这对于班级管理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组织班级研学活动。如每学期组织研学活动,学生与班主任一起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大自然的魅力。研学活动还可以按照季节进行内容安排,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组织不同形式的研学活动,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所在。如春天的写生活动,与学生共同融入大自然用画笔记录下看到的景物,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研学活动过后,还可以在班级植物角开展植物种植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尝试种植,观察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体会植物生长的奥秘,同时在持续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第四,组织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红色文化不仅是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在主题班会活动中进行红色文化铺垫,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便利性优势,将语文课本中、课外阅读中接触到的红色文化、红色事迹整理出来,让学生回想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唤醒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经历;另一方面,可以播放一些红色电影,选择一些与小学生年龄相仿的革命故事电影,在观看过程中引发小学生的共鸣;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在参观过程中了解革命故事,感受革命精神。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增加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深度,也能够拓展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多样化班级活动的组织,有效丰富德育渗透内容,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积极的活动、优秀的文化,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探究》,《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年第19期。
[2] 王梅《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策略研究》,《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年第14期。
[3] 吉文静《管育并重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的实践探究》,《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