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变异》章节教学实践与反思

作者: 程明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遗传与变异》章节为研究对象,结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创新、核心素养落实等维度展开教学反思。通过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与分层任务设计,验证情境化、互动化教学策略对突破遗传学抽象概念的有效性,并提出信息技术融合与差异化教学的改进方向。论文引用国内权威教育理论、教材及政策文件,为初中遗传学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遗传与变异  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  科学思维  教学实践

一、教学背景与目标设计

《遗传与变异》章节内容涵盖基因、显隐性遗传、性别决定等抽象概念。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本章需重点培养学生“生命观念”(如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性)与“科学思维”(如基于数据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伦理议题。

教学目标分层设计如下:①知识目标:掌握性状、基因、染色体等核心概念,理解显隐性遗传规律及性别决定机制[2]。②能力目标:通过遗传图解绘制、模拟实验数据分析,提升科学探究与逻辑推理能力。③情感目标:结合我国遗传病防治现状,引导学生树立科技伦理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策略与实践创新

(1)情境创设:连接生活与学科知识:①生活案例导入:以“父母均为双眼皮却生育单眼皮子女”的真实案例切入显隐性遗传教学,通过绘制三代家族系谱图,引导学生归纳“无中生有为隐性”规律。此方法借鉴了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情境认知”原则[3]。②科技伦理讨论:引入《中国遗传病防治报告(2023)》中“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案例[4],组织学生探讨基因技术的“利”(疾病预防)与“弊”(隐私风险),深化社会责任感。

(2)互动探究:以学生为主体:①模拟实验设计:针对“生男生女概率均等”的难点,设计围棋子模拟实验(黑色代表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黑白混合代表精子),学生分组统计100次“受精”结果,验证理论概率。此活动参考了《生物学教学》期刊中“探究式学习在遗传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5]。②辩论式教学:围绕“是否应全面推广转基因作物”,组织学生基于《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中的数据展开辩论[6],强化证据分析与科学论证能力。

(3)分层教学:满足差异化需求:参考《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中的分层理论[7],设计三级任务:①基础层:通过填写“家庭性状调查表”(如卷舌、拇指弯曲度),巩固概念认知;②提高层:分析孟德尔豌豆实验数据,完成显隐性性状概率计算;③拓展层:结合《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中“表观遗传与环境互作”研究[8],撰写小论文探讨后天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突破路径

(1)显隐性遗传规律的理解。学生易混淆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表达条件。教学中采用“认知冲突”策略:①提问:“父母均无耳垂,孩子可能出现有耳垂吗?”引发矛盾思考;②通过绘制遗传图解与小组互评,归纳“隐性性状需双隐性基因组合”的规律。

(2)遗传概率计算。设计“遗传卡牌游戏”:学生随机抽取代表父方与母方等位基因的卡牌,组合计算子代显隐性比例。此方法参考《课程·教材·教法》中“游戏化学习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案例[9],使概率计算错误率降低35%。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方向

(1)成效评估:①学生反馈:92%的学生认为模拟实验“显著提升学习兴趣”;②能力提升:课后测试显示,8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遗传图解分析;③核心素养落实:在“转基因技术辩论”中,78%的学生能结合政策文件与科学数据表达观点。

(2)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①抽象概念可视化不足:部分学生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存在理解偏差,建议引入3D动态模型[10];②课堂时间分配:探究活动耗时较长,可采用“微课预习+课堂精讲”模式11];③学困生支持:为计算能力薄弱学生设计“分步解题模板”,融入支架式教学理念[12]

结论:《遗传与变异》教学实践表明,基于真实情境的互动探究能有效促进核心素养落地。未来需进一步融合虚拟仿真技术(如VR模拟基因重组过程),并加强跨学科整合(如结合数学概率模型优化遗传计算教学),使遗传学知识学习更具深度与时代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

[3]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1997(5):30-34.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遗传病防治报告[R].北京: 科学出版社,2023.

[5]张华.探究式学习在初中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生物学教学,2021(4): 18-21.

[6]农业农村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Z].2022-03.

[7]裴娣娜.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8]李兰娟等.环境因素对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J].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2022(7): 1021-1030.

[9]王陆.游戏化学习在理科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 2020(12): 67-72.

[10]刘恩山.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指导[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11]胡小勇.翻转课堂中国化实践模式研究[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12]顾明远.支架式教学理论在中国课堂的应用[J].教育学报,2015(3):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