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课的变与不变及对策的研究

作者: 李路田 王娟 王慧超 郭娟娟 娄秀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高中思政课在“三新”背景下的“变”与“不变”,通过对课准、教材、课程以及教法的研究,明确“变”的具体体现,如课程目标更新、教材内容整合、教学方式转变等;同时,把握“不变”的核心要素,如思政课的育人本质、学科核心价值等。通过实践探索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式,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提升高中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为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关键词:三新背景;高中思政课;变与不变;应对策略

一、引言

“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时代的到来对高中思政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课标准明确了新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新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进行了优化和调整,新高考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战。在此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思政课的“变”与“不变”,积极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中思政课课标、教材、课程设置和教法的深入研究,全面梳理“三新”背景下思政课的“变”与“不变”之处,并结合实践探索和文献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课的“变”

(一)课程标准之变

(1)课程目标的更新。新课标准将思政课的课程目标从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要具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思政理论知识,更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内容的拓展与深化。新课标增加了一些新的主题和内容,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进一步拓展了思政课的内容范围。同时,对一些传统内容进行了深化,要求学生从更高的层次和更深入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如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学业质量标准的明确。新课标明确了学业质量标准,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的水平,为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提供了更加具体和明确的依据。学业质量标准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学生在能力和素养方面的发展,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材之变

(1)教材结构的优化。新教材在结构上采用了主题式、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使教材内容更加系统和连贯。例如,统编高中思政教材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教学目标,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

(2)教材内容的整合与更新。新教材对原有的教材删除了一些陈旧的内容,增加了一些反映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内容。同时,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了有机整合,如将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教材呈现方式的创新。新教材更加注重多样化和生动性,采用了大量的图片、案例、图表等形式,使教材内容更加直观和形象。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一些探究活动和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课程之变

(1)课程设置的调整。高中思政课的课程设置一方面,增加了选择性必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对必修课程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安排,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2)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课程实施方式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注重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法之变

(1)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等。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从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不仅采用书面考试的方式,还采用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社会实践评价等多种方式;不仅由教师评价,还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

三、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课的“不变”

(1)育人本质不变。思政课的育人本质始终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无论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如何变化,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始终是其核心价值所在。通过思政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和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学科核心价值不变。思政课的学科核心价值在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三新” 背景下,思政课仍然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政治辨别能力。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不变。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始终不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应对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课“变”与“不变”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1)开展课程标准培训。教师通过新课标专题培训,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和要求,掌握课标的内容和实施方法。通过培训,让教师明确“三新”背景下思政课的教学方向和重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进行教材培训。教师通过教材专题培训,熟悉新教材的结构、内容和编写意图,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能够灵活运用教材资源,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教师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1)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根据新程标的要求,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既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又包括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2)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选择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同时,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法。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要注重教法的创新和改进,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互评相结合等。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

(2)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评价结果,教师要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评价结果还可以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为学生的升学和发展提供参考。

(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加强课堂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案例分析、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通过课堂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课堂实践教学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五、结论

“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其育人本质和学科核心价值等不变。教师应深入研究课标与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自身培训,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以应对“变”与“不变”的挑战。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志芬.《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行动策略》.教育研究,2022.

2.李晓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

3.汪文珍.《新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教学实践,2022.

本文系鹤壁市教育科研课题《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课的变与不变及对策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23-JKL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