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之问
近期,一起与智能驾驶密切相关并导致三位女大学生失去生命的交通事故,为“狂飙”的智能驾驶发展敲响了警钟。技术层面,算法对异形障碍物识别能力和极端场景应对能力的脆弱性被暴露出来。商业层面,行业陷入“智驾平权”的营销“内卷”,通过“零接管”“解放双手”等话术模糊L2与L3的技术边界。制度层面,也暴露出智能驾驶“技术先行、规则空转”的制度滞后。
这场悲剧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对行业的追问:当技术创新速度超越安全冗余设计时,如何防止“用生命测试系统”?当营销话术超越安全边界时,如何遏制“自动驾驶”的概念被滥用?
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本应是安全底线之上的科技创新,因此有必要重估当前智能驾驶系统的边界,并在这一过程中厘清驾驶员、车企和监管者的责任。对行业来说,每次对安全问题的避重就轻,可能都会透支整个行业的未来。而对驾驶员而言,必须充分认识到智能驾驶技术的局限性,不能将生命完全交给算法。
上一篇:
反特朗普浪潮席卷全美
下一篇:
智驾惹祸,全怪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