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深度伪造防御体系建设探析

作者: 赵东华 卜江

美国深度伪造防御体系建设探析0

深度伪造技术的发展使得篡改和生成高逼真度的音视频成为可能,为国家间政治抹黑、军事欺骗提供了新的工具。为防止技术滥用和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美国从法律、技术、教育、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深度伪造技术的监管和防范。

美国构建深度伪造防御体系的主要做法

自下而上分层制定法律规范美国是第一个发生大规模深度伪造换脸事件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回应深度伪造技术问题的国家。美国的立法者对深度伪造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政治选举等方面,同时又支持深度伪造技术在娱乐、医疗、影视等方面的应用,如何趋利避害成为一道治理难题。

州议会制定法案。2019年6月,德克萨斯州议会通过《关于制作欺骗性视频意图影响选举结果的刑事犯罪法案》,该法案明确规定“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制作视频企图干扰选举的行为被定义为刑事犯罪”。同年10月,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730号议会法案》,法案规定选举前60日内制造、传播经过篡改的有关政治家、选举候选人的视频、音频、图像的行为视为犯罪行为。两个州颁布的法案,为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场景、创作内容和使用目的划定了法律红线。

参众两院制定法案。美国众议院颁布了《深度伪造责任法案》,规定深度伪造音视频的创作者,必须用“不可删除的数字水印以及文本描述”来说明该媒体文件是篡改或生成的,否则将构成犯罪行为。这明确了深度伪造内容创作者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清楚知晓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其行为,减少随意制作和传播深度伪造内容的现象。参议院颁布的《恶意伪造禁令法案》对社交媒体平台的责任也进行了规定,若平台明知内容系深度伪造仍继续分发,将受到罚款等处罚。这促使平台加强对所发布内容的审核,积极采取措施防范深度伪造内容的传播,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和秩序。

美国深度伪造防御体系建设探析1
被动检测技术是从人脸视频自身获取信息或提取特征

主被动兼顾研发鉴伪技术 美国为提升深度伪造技术检测能力,依托国内的高科技公司研发各类检测技术。根据防御策略的不同,现有的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主动防御和被动检测两大类。

被动检测技术。该技术是从人脸视频自身获取信息或提取特征,对伪造人脸视频进行鉴别的技术,侧重于事后取证,即针对已经制作并传播的视频进行检测。例如,美国DAPPA公司推出“媒体取证”项目和“语义取证”项目,其中“媒体取证”项目,主要检测和识别经过修改的数字媒体内容的项目,用于揭露伪造的图片或视频;“语义取证”项目,主要理解数据和信息背后的含义和上下文,以揭露潜在的欺诈或误导行为。被动检测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发现才处理”,这种防御方式存在滞后性,难以消除虚假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

主动防御技术。该技术侧重于事前防御,核心思路是在人脸视频发布前添加一定的信号干扰,使得恶意使用者无法利用该视频素材进行伪造,即便伪造也能够顺利溯源,找到伪造者,以实现“精准溯源”的目标。例如,美国的元宇宙平台公司宣布将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标记AI生成图像,目前在YouTube、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一些内容创作者已经开始使用水印来保护他们的视频不被其他用户盗用,但相关技术的执行条件较为严苛,需要视频素材发布方主动添加干扰信息,这在素材自由分享的互联网是较难实现的。

多维度提升公民媒介信息素养 技术是中立的,技术的价值观取决于使用技术的人。深度伪造技术本身并不邪恶,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会给公民、社会和国家带来危害,政府需要通过教育,提高公民对深度伪造产品的警惕意识、甄别意识和法纪意识,弥补检测技术的不足。一是提升公民的信息警惕意识。学习学校的系统课程,教育公民在海量信息海洋中,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识别虚假新闻、谣言、不实信息等。二是提升公民的信息甄别意识。通过非营利组织、教育机构、数字调查小组提高公民的信息甄别意识,例如数字调查小组与谷歌开发了公民在线推理免费网站,提供对抗信息操纵的课程和研究。通过教育引导公民对信息甄别,使公民避免成为虚假消息的“制作源”和传播中的“无知者”。三是提升公民创作传播信息的法纪意识。通过执法部门公开典型案例,引导公民在平台上发布创作内容,要遵循法律、道德规范以及平台规则。例如2024年,德克萨斯州电信公司Lingo Telecom因参与非法的拜登深度伪造诈骗,被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处100万美元的罚款。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一是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倡导建立国际标准。美国政府及机构积极参与各种国际会议,探讨深度伪造技术的治理问题,分享美国的观点和经验,试图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深度伪造技术治理的统一规则。二是开展联合科研项目,分享技术成果。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企业开展联合项目攻关,共同研发深度伪造技术的防范方法和检测工具,同时向国际社会分享其在深度伪造技术治理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提升全球范围内对深度伪造技术的治理能力。

美国深度伪造防御体系的特点

深度伪造法案规制的特点 一是明确界定法律责任与犯罪行为。《恶意伪造禁令法案》对制作深度伪造内容引发犯罪和侵权行为的个人,以及明知内容为深度伪造还继续分发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罚款和监禁处罚。二是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与名誉。弗吉尼亚州的《非同意色情法》修正案,有效保护了个人的隐私和名誉,特别是对于容易成为深度伪造技术受害者的公众人物,法律的保护能够防止他们的形象被恶意利用,避免因虚假的色情或诽谤内容而遭受精神和名誉上的伤害。三是保障选举安全和社会稳定。美国多个州针对选举出台了相关法案,这些法案对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干扰选举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保障了选举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美国深度伪造防御体系建设探析2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拜登深度伪造诈骗

深度伪造鉴伪技术的特点 一是准确率高。美国高科技公司研发的鉴伪技术,对恶意制作的深度伪造内容检测准确率高达90%,能够快速有效地筛选出虚假的音视频内容,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和误导。二是适用性广。例如,谷歌和McAfee等高科技公司研发出多模态检测技术,能够应对不同形式的伪造内容,大大提高了鉴伪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实用性。三是时效性强。鉴伪技术能够快速地对信息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深度伪造的内容,甚至部分鉴伪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即在信息发布或传播的过程中进行实时检测,一旦发现深度伪造的内容,立即进行预警和处理,有效地阻止虚假信息的进一步传播,将影响降到最低。

公民媒介素养教育提升的特点 一是区分年龄层次融合培养。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大多依托学校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小学阶段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媒介的基本认知和正确使用习惯,中学阶段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等,大学阶段则更注重培养学生对复杂媒体信息的批判性思考和研究能力。二是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公民深入分析媒体信息的构成、制作过程、传播意图以及背后的权利关系等。让公民不仅能够理解媒体所传达的表面信息,还能批判性地思考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潜在的影响。鼓励公民对媒体信息提出疑问,不盲目相信和接受所看到、听到的信息,学会从多个角度去验证和评估媒体信息的可信度。三是注重提升媒介使用能力。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公民媒介素养需求。为公民提供参与媒介创作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媒体信息的制作过程,使公民在实践中理解媒体创作的规范、技巧和责任,同时也提高他们对媒体信息的理解和把控能力。

深度伪造防御国际合作的特点 一是注重技术研发合作,提升治理水平。美国重点与科技水平较高的国家共同开发先进的算法和模型,以提高对深度伪造内容的甄别能力。通过共享技术资源、研究数据和研发经验,整合各国的技术优势,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共同应对深度伪造技术带来的挑战。二是促进政府、企业、学术机构间合作。美国政府与其他国家的政府部门开展交流与合作,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双边或多边的合作机制,共同应对深度伪造技术的威胁。三是基于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选择合作对象。美国根据自身的战略利益和地缘政治需求,优先选择与盟友国家进行合作,加强对这些国家的了解和管控。同时,利用合作的机会,推广自身的技术标准和治理模式,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深度伪造综合防御体系

中国是一个网络大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形势日趋复杂严峻。我们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充分学习借鉴美国有益的治理措施,统筹应对深度伪造技术发展的新挑战,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深度伪造综合防御体系。

构建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一是构建完善的法律监管框架。修订现有的法律,针对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实施犯罪的行为,细化相关罪名的认定标准和量刑情节。制订专门针对深度伪造技术治理的法规,清晰界定深度伪造的概念、涵盖范围,明确区分其在合法创作与非法滥用场景下的界限。二是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链路。通过规定制作者的披露义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监督管理责任以及被侵权人的法律救济途径,确保监管链路的完整性。三是强化平台责任。法律要求网络平台承担起“守门人”的职责,对深度伪造内容进行审查和监管,有助于从源头上减少深度伪造技术的滥用和传播。

鼓励企业研发鉴伪技术。一是设立研发项目,吸引企业参与。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中会有涉及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与鉴伪技术相关的课题,企业可通过承担这些项目获得研发资源和支持。二是支持国内高科技公司扩大研发鉴伪产品种类。例如,腾讯致力于研究新算法以分析视频内容的统计特性和异常模式,同时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等,促进企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三是鼓励国内的高科技公司参与国际赛事。例如,中国电信数字智能科技分公司在2022年深度伪造博弈比赛中,获得生成攻击赛道亚军以及检测赛道季军。通过参与国际赛事推动鉴伪技术的边界不断拓展,提升技术的深度和广度。

美国深度伪造防御体系建设探析3
2024年2月,在德国慕尼黑的安全会议上,美国亚马逊、谷歌等公司宣布将联合打击深度伪造的信息

加强公民媒介素养提升。一是提升公民媒介认知能力。促进公民了解不同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媒介的传播形式、优势与局限。二是提升公民的信息批判能力。对于接收到的图片、音视频等各类形式的信息,启发公民不盲目跟从信息媒介所传达的观点,能够分析内容是否真实客观,思考背后有无潜在意图。三是提升公民媒介道德与法律素养。引导公民在媒介环境中秉持诚实、公正、尊重他人等道德观念,不进行网络暴力、恶意诋毁、侵犯他人隐私等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行为。

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深度伪造技术对世界各国构成挑战,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一是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与完善。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内,中国深度参与深度伪造治理相关规则的制定,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和约束力的国际公约或准则,为全球治理提供统一的规范指引。二是加强技术研发合作与共享。积极搭建国际技术交流平台,及时分享国内在深度伪造治理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应用经验,实现技术成果的全球共享与交流,共同提升全球深度伪造治理的技术水平。三是建立信息共享与应急机制。建立跨国的应急响应协同机制,当出现重大深度伪造事件或危机时,能够迅速启动联合应急响应计划,共同开展调查、溯源、辟谣、遏制传播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深度伪造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责任编辑:侯 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