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宇华:女“黄金人”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 依江宁核电站,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地方。主控室是核电站的心脏,在这里工作的人员即为核电操纵员。为保障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掌握核电站的管理技术,国家将一批核电操纵员送到法国培训,每个人的培训费用十分惊人——接近于一个成年人体重的黄金价格!“黄金人”的说法由此而来。
成为“黄金人”并非易事,至少要经历上百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淘汰率极高。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的操作员、模拟机教员曹宇华,是成功闯过重重关卡,第一个拿到“华龙一号”主控室“入场券”的女性。电视剧《许你万家灯火》中的孟晓薇这一角色,便是以她为原型塑造的。
异常艰难的“考操”之路
1985年,曹宇华出生在陕北,成长于一个普通而温暖的家庭。从小她就勤奋好学,别的小朋友对动漫感兴趣,她则能抱着一本科普书看上半天。出于对科学的向往和追求,她考大学时选择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2008年大学毕业后,曹宇华跨越近2000公里,来到东南沿海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基地工作。从福州市区沿着高速公路一路向南,是一片蔚蓝的海域,这里长年可以看到绿树、沙滩、海鸥,但22岁的曹宇华第一次来到这里时,景致远不如今日壮观。当时,采用M310技术的福清核电首台机组还在土建、安装阶段,她被分到了运行班,即“黄金人”的预备队伍。
“黄金人”是确保反应堆安全运行的重要屏障,其日常工作主要包括控制机组、系统和设备的状态,并负责组织现场各岗位的运行人员实施运行、操作和检查活动等。
培养“黄金人”不仅成本高,对“黄金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极高。因责任重大,“黄金人”岗位的选拔标准格外严苛,至少需要3年时间,进行40余门课程的学习,经历近百场测验与考试,且全部通过后才可以获得操纵员的资格。之后,还要在操纵员的基础上继续精进,才有可能获得高级操纵员的资格。
艰苦的学习经历并没有让曹宇华退缩,在取得了VVER技术的操纵员资格后,她又开始了M310技术的培训学习。考前那段时间最难熬,很多考题都是综合性的,涉及机械、仪控、物理、热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所有知识点都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哪怕是一个数字、一个字母。
成为一名合格的操纵员有多难?“毕业的大学生入职后首先要进行6个月的培训,再进行为期两年的七大现场操作岗位培训,最后还要进行6个月以上的理论与模拟机培训……”曹宇华一一列举,“‘黄金人’学习资料的单位是‘米’,我的身高1.60米,考一个操纵员资格,要阅读的文字资料摞起来和我身高差不多。”
而核电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仅在福清核电,1至4号机组与5号和6号机组的堆型就不同,相应地,操纵员的学习内容也就不同。因为堆型不同,曹宇华参加了五次操纵人员资格考试。每考一个堆型,都相当于重新学习一次。有人说,从时间长度上来看,完成操纵员培训相当于攻读了一个博士学位。
从核电新手到行业“大拿”
“华龙一号”,一个闪耀世界的名字。它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与知识产权限制,由此,我国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
2014年的一天,福清核电1号机组还处于热试阶段,身为调试工程师的曹宇华刚刚组织完成汽轮机非核蒸汽冲转和失电综合试验相关工作,又接到一批“华龙一号”设计文件的审查工作。本就已重任加身,又临时增加了新的任务,她却没有退缩。
该项工作是核电站开工前确保核电机组设计质量的必要环节。从此以后,曹宇华成了“华龙一号”设计文件的审查人。这是一项探索性工作,曹宇华和团队成员们逐字逐句斟酌表述,将系统手册与设计文件一遍遍核对;遇到不明确之处,与设计院反复沟通技术细节;不断在模拟机上验证规程的可行性,并邀请核电运行专家对新规程开展一系列审查……两年多的时间里,团队共完成近100份规程文件的编制。
因为工作一丝不苟、核电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曹宇华被公司选拔为“华龙一号”运行准备人员,组织团队开发适用于三代核电机组的运行文件体系,同时,她也成了首批操纵员培训学员。
曹宇华白天参加培训,晚上加班编制技术文件,她迎来了工作以来最忙碌的一段时光。
从2008年到2019年的11年间,曹宇华先后参加了VVER、M310和“华龙一号”三种堆型的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锻炼,并顺利通过各项考核。考M310时,她的周围还有女同事,但到了“华龙一号”操纵员考试时,近100位的考生中,就只有她一位女性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度过了那段忙碌而充实的日子,2019年3月,曹宇华终于通过了“华龙一号”首批操纵员考试;同年6月,她又通过了高级操纵员考试,成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的首位女“黄金人”。握有五张操纵核电机组的“资格证”,获得了三种核电堆型的操纵资格,这意味着曹宇华可以操纵我国绝大多数核电基地的核电机组。
值班期间,随时紧绷着神经监视机组的运行状态,用一双火眼金睛及时发现机组的任何异常,并进行有效控制……电视剧《许你万家灯火》生动刻画了操纵员的工作状态。在曹宇华眼中,操纵员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守护者。她工作的地方是“华龙一号”的“大脑”——核电机组主控室。“大脑”里环布着各式各样的仪器,对核电机组300多个系统进行控制与监视。屏幕中密密麻麻的参数与符号,代表着反应堆是否正常启动、装置运行是否正常安全,以及电力是否正常传输到了千家万户。
如此实时变幻、庞大且繁杂的信息,交付给了“指挥官”曹宇华。她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控各类信息,做出慎之又慎的判断。“黄金人”听起来好像很“威风”,但工作时,需要严谨、严谨、再严谨。在高压甚至带着一些枯燥的工作氛围中,曹宇华告诫自己,每一步都必须严格遵守运行规程,绝不能犯错。“因为如果错一次,带来的安全隐患将是无法估量的。”
薪火相传,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
如今,为培养更多的核电人才,曹宇华有了一个新身份——专职模拟机培训教员,即培养“黄金人”的老师。因为考试经验丰富,她欣然接受了这个新身份,“我考了五次,熟悉每一个阶段的模拟机培训内容,知道学员可能会有哪些学习难点。我把自己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都转化成教学素材,用来给学员做专项提升。”
从自己操作到教会他人操作,这种身份的变化让曹宇华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改变,但不变的是她一贯严谨、专注的工作态度。


规范操作是操纵员的基准线,但是怎么让操纵员将规范操作扎根于脑海、熟练在双手?曹宇华动脑筋、想办法。她牵头搭建了“华龙一号”操纵人员初训课件最新框架,组织编制了“华龙一号”复训课件,在操纵人员模拟机复训中推行“红黑榜”“行为规范强化牌”制度,指导运行人员正确使用操作工具,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这些创新举措极大提高了“华龙一号”操纵人员的培训效果。
现今,福清核电已经累计培养出100余名“华龙一号”操纵员,遍布运行、生产计划、安全监督、培训等各个领域。对曹宇华来说,自己只是大国重器“华龙一号”上的一颗“小螺丝钉”,可能没有人了解她的工作、知道她的名字,但这些都不重要。“守大国重器,许万家灯火,我觉得能和其他核电人一起守护核安全,就是最骄傲的事了。”
不过,这位看起来无坚不摧的“女战士”,也有着柔软的一面。“非常感谢我的丈夫。工作上,他给予了我很多专业知识的指导;‘考操’上,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生活中,很多家务事也都由他承担着,让我没有后顾之忧;精神上,他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他是我的精神支柱。”曹宇华毫不吝啬对丈夫的夸赞。美好的爱情就是彼此成就、共同进步。
近几年,中核集团福清核电还承接了“IAEA华龙一号模拟机培训介绍”对外项目,曹宇华是此课程的主要组织者,牵头制定课程大纲、组织团队编制理论培训课件和模拟机实操脚本、组织内外部专家审查课程大纲和中英文课程材料。
课程要走出国门,需要录制全英文课程、编写全英文教材。曹宇华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了10万余字的理论课程介绍材料、3万余字的模拟机实操脚本,录制了长达7个小时的全英文视频。课程在中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核能管理学校首期核能管理培训班上作为中国特色课程进行推广。参加培训的学员是来自11个国家的52名从事核领域工作的管理者与专业技术人员。
每一次从零开始,都坚持奔跑;每一次面对挑战,都迎难而上。曹宇华就像一名不知疲倦、永不止步的攀登者,不断挑战一座又一座高峰,只因山在那里。
责编/高爽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