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的别样爱情
作者: 夏爱华一直想写写父母的爱情。但自己却有些困惑:该如何评判他们的婚姻呢?
父母的婚姻是包办的,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我对此曾不屑一顾。父亲曾告诉我:“当年订了婚,却并没有见过你妈一面。”那时,我就想:“这婚,到底是怎么订的?”于是,我好奇地问起父亲的择偶条件。父亲笑道:“不呆不傻就行,长得看得过去就行。”父亲告诉我,因为不放心,订婚后的一天清晨,他还特意跑到母亲娘家的门外,隔着门缝,偷偷看了母亲一眼。父亲说:“看了一眼,我就放心了。模样还算周正,而且不拐不瘸。”我说:“这就行了?没有爱情和心灵默契怎么生活在一起呢?”父亲摇头说:“啥叫爱情?我不懂。”
我听了这话,感到很不解,就跑去追问母亲当年的事。母亲也只是淡淡地说:“年轻时候的事情,现在还提它干啥?什么爱不爱的,我也不懂。”
母亲告诉我,结婚那天她正在和面,准备做午饭。花轿来时,她连手都没来得及洗就被塞进了花轿。母亲说:“你父亲家里很穷,连床上的被子都是借来的。”
父亲听后呵呵地笑,并不反驳。我想:“看来母亲所言不虚。”
从乡村来到城市定居,母亲沾了父亲的光。父亲是复员军人,服役八年,年年都是五好战士。转业分配工作时,正值开发新疆之际,对打算扎根在新疆的人有许多优惠政策,比如可以携带家属,并为家属安排正式工作。为了让母亲有一份工作,父亲放弃了定居南方大城市的机会,毅然带母亲来到新疆。母亲很顺利地进入国企成为一名正式职工。但我想不通的是:生性要强的母亲并不领父亲的情,总说工作是自己争取来的。对此,父亲也只是笑笑。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忙忙碌碌的,几乎没有休息过。母亲只管上班,而父亲既要上班,下班还要做饭、打扫卫生。为了照顾家庭,父亲放弃了当领导的机会,选择在食堂当采购员,后来又主动要求当库管员。因为他当库管员,我们可以在库房里安静地写作业,他也可以随时辅导我们。
家里穷,四个孩子要上学,父亲就自己买布给我们做衣裳。父亲甚至会织毛衣。
母亲脾气不好,一生气就去找领导告状。一个下雨天,母亲跟父亲吵架后摔了家里的东西,然后冲出家门,不知去向。父亲先给我们做好饭,然后冒雨出门找母亲。原来母亲正在领导家中哭诉,求领导让他们离婚。领导听完笑着说:“我说一句实话,老夏对你不错。他对你那么好,在全厂可谓百里挑一,人要知足呢!”
正说着,父亲到了。母亲的眼泪又掉了下来,开始说父亲的不是。父亲却也只是笑着对母亲说:“有事回家说,随便你怎么说,行了吧?”
回到家里,母亲还在生气。父亲把饭端到母亲面前,说:“饿了吧?趁热吃。”
那是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鸡蛋面。当年,这样一碗面,只有家里人生病时才能吃到。所以,当年的我极盼望生病。能吃到一碗精工细做的手擀面,上面还卧着两个荷包蛋,哪怕生病,也是一种幸福。
我觉得父亲对母亲太好了,而母亲却不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母亲吃面的时候,我把父亲拉到一边,悄悄问他:“爸,妈妈这么不讲理,还乱砸东西,你为什么还给她吃这个?好像是表扬她该砸东西似的!”
父亲笑道:“你这小孩子,什么也不懂。你不知道,你妈是孤儿,在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亲人,多可怜呀!”原来是这样,我无言以对。
从小我就觉得,父亲对母亲的好,是说不尽的。有好吃的东西,父亲从来都不吃,却总给母亲和我们四个孩子一人留一份。而母亲似乎从来没有问过父亲吃不吃,就自顾自地享用起来。
岁月流转,母亲的脾气也越来越大。有一天,因为一点小事,她又和父亲吵架,然后乱砸东西,谁也劝不住。父亲去扫地上的碎玻璃时,一不小心,划伤了手指。母亲却视而不见,又跑到父亲的领导那里倾诉自己的委屈。
父亲的手血流不止,我劝父亲说:“你和妈离婚吧,你为什么要这样活受罪?”
父亲平静地说:“傻孩子,尽说傻话。我要是跟你妈离婚了,你们就得跟着吃苦。懂吗?”
望着父亲坚毅的面庞,我的泪水悄悄流淌。那年,我二十岁。
我虽然心疼父亲,但并不赞成父亲的做法,或者说,不欣赏他的性格。我总觉得男人应当四海为家、潇洒从容、不拘小节。小时候我就下定决心,找对象绝对不找父亲这样的。
二十二岁那年,当我遇到一个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干的男人时,我很自然地爱上了他。父亲说:“这人靠不住,他什么也不会干,结婚以后你会很辛苦的。”
我在心里说:“好男人志在四方,我不想让他像你一样平庸。”就这样,我嫁给了他。
果然,婚后所有的家务活只有我一人承担。因为工作性质使然,潇洒的丈夫常年不在家。后来,就听说他有了外遇。
父亲见我日渐憔悴,便心疼地问我:“现在后悔了吧?”
我嘴硬,含泪赌气道:“自己选择的路,不后悔!”
岁月如流,不经意间,我突然发现父亲的两鬓已经斑白,我感到十分震惊。我的父亲,老了!那年,我三十岁。
父亲退休后,闲不住的他开了一个小店,卖日常用品。店面小,雇店员不划算,于是,售货、进货、记账、盘点,所有的事都是父亲一人忙活。我们姐弟四人都已成家,各有各的事,平时也帮不上父亲。而母亲,不过是给父亲做做饭而已。我常常抱怨父亲遇人不淑。我说:“当年你要有点见识,就该娶个有文化的女子。”
父亲说:“不要这么说,她毕竟是你妈。我和你妈成了家才有你啊!她是一个好女人,虽然不识字,但不藏心眼,是个直爽人。”
我又一次无言以对。虽然我心里依然不服气,但为了不让父亲伤心,我还是很知趣地闭上嘴,不说了。
有一段记忆,是我一直不愿回想的。有一天早上,父亲在进货路上,因突发脑出血晕倒了,幸亏被一个晨练的老人发现,老人及时将他送进了医院。幸亏抢救及时,父亲才醒了过来。
那时候,我正在与丈夫闹离婚。听到消息,我什么也顾不上,赶紧去买了许多营养品,还有父亲最爱吃的卤鸡。
我赶到父亲床前,看见父亲苍老而疲惫的脸上布满了皱纹。曾经只是两鬓斑白,如今已是满头华发。我的泪水,静静地流下来。我紧握着父亲的手,难过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父亲笑着安慰我说:“没事,二妮,我命大着呢,你不要担心啊!”
此时,母亲却正在认真地翻捡我带去的东西。一见卤鸡,她就说:“还热着呢,真香!老夏,你吃不吃?你不吃我就吃了。”
父亲温和地笑着说:“知道你嘴馋,吃去吧!”
母亲立刻拿起鸡腿,放进嘴里嚼了起来,还边吃边说:“你活该,谁让你不小心的?我说让你晚点去进货,你就是不肯。告诉你,你要是落个半身瘫痪,我才不管你呢。你自己可要想好!”
我说:“爸,你住到我家去,我管你!”
父亲说:“你妈最爱跟我开玩笑了。她是刀子嘴豆腐心,你别听她的。她一天见不着我,连觉都睡不着呢!”
三个月后,父亲又因脑出血住进了医院。这一次,他再也没有醒过来。
送走了父亲,母亲就不停地咒骂他:“老夏,你个挨千刀的,这辈子你算是把我坑死了。你走了,我怎么办啊?”
我紧紧地握住母亲的手,诚恳地说:“我们姐弟四人会好好照顾你的,你是我们的亲妈,我们不会让你孤单的。”
母亲却撇撇嘴说:“你们?算了吧!指望你们,我还不如指望自己呢!”
这话让我陷入沉思,我意识到:“老伴老伴,老来做伴。子女关心再多,也抵不上身边有个人陪伴。”
我是一个极其开明的人。只要母亲过得开心,我同意母亲再婚,我开始为母亲物色对象。我想,我的心意,母亲一定会理解的。
但我又错了。因为这件事,母亲把我痛骂一顿,“你自己的婚姻都危机四伏,还来管我的事啊!我是你的累赘吗?我住着自己的房子,吃着自己做的饭,你为什么非要给我找老伴?”
我百口莫辩,只能默默听着母亲的责备。
不久,我便与丈夫离了婚。在一个寂静的午夜,我想起了父亲,不禁泪如雨下。
至此,我读懂了父母的爱情。原来,在父亲眼里,身为孤儿的母亲实在可怜,父亲的爱里多是怜惜。而母亲,总是向父亲撒娇。这是一对类似父女的夫妻。父亲一直把母亲当作女儿一样疼爱,所以凡事不与母亲计较。这是何等的深情!
原来,母亲什么都懂,只是常常心口不一。她心里有爱,嘴里却一直在抱怨。打是亲,骂是爱,这一点,母亲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了感谢父亲给予她一生的关爱,母亲能够做到的,就是坚守记忆,不再结婚。
一生只有一次爱恋,我终究读懂了母亲。
领悟到这些时,我已经年近四十了。
在围城的边缘徘徊时,我更敬重我的父亲。父亲那份宽容的爱,在这世上极其珍贵。我终于明白,爱情,说到底,能够打动人心的,终归还是不离不弃。无论对方有无文化、脾气好还是不好,只要结了婚,两人一生都要手牵着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点,父亲做到了。
我真心羡慕母亲,有人曾这样爱过她,她是何等幸福。
前几天,我与母亲谈及父亲。母亲动情地说:“我是不会再婚的。因为这世上再也找不到像你爸那样对我好的人了。”
一向看似傻乎乎的母亲,心里却什么都明白,她深刻地懂得爱情可遇不可求的道理。
如今,父亲成了我的偶像。我总在想:“如果今生能够遇到一个像父亲那样对我极度包容的好男人,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父母的爱情,也在我心中成了经典的故事。
责编/伊和和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