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孩子表白被拒
作者: 白璐白璐
北京大学医学心理学硕士,性心理&性教育专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中国青爱工程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少年健康关爱课堂”专家成员。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知道,与其用“禁止恋爱”来阻断风险,还不如教会青春期孩子如何应对风险。
对青春期孩子来说,一旦尝试进入恋爱关系,就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表白时遭到拒绝,恋爱后陷入争吵和矛盾、关系破裂带来的痛苦。本期专栏,我们来谈谈如果孩子遭遇表白被拒的困境,家长该如何提供支持。
第一步是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当孩子有了心仪对象并准备表白时,家长可以提前与他讨论“被拒绝的可能性”。让孩子明白,表白本身是一种勇气的体现,但结果并非自己可控。每个人都既有表白的权利,也有选择和拒绝的权利。所以,任何人向心仪对象表白都存在被拒绝的可能性。
第二步是接纳情绪,科学疏导。如果孩子遭遇表白被拒,家长要告诉他:“失落、痛苦甚至愤怒,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要允许孩子感受这些负面情绪,而不是压抑或强行“乐观”。比较常见的方式是鼓励孩子向信任的人(如父母、朋友)表达感受,获得情感支持;根据孩子的爱好和性格特点,鼓励他通过运动、听音乐、画画或散步等健康的方式释放负面情绪。
第三步是引导孩子避免错误归因,防止产生自卑心理。许多孩子在表白被拒绝后,会陷入自我怀疑:“是不是我不够好?”这种想法会让他陷入自卑情绪,影响学习与社交。家长要引导孩子,其实被拒绝的原因有很多种。可以让他想象,如果有一个很优秀的人向他表白,但对方恰好不是他喜欢的类型,这时他是否会拒绝?如果他喜欢对方,但又不想在学生时代恋爱,是不是也会拒绝?所以,在表白和被表白的过程中,人们更多考虑的是对方的吸引力,是否优秀反而不是关键因素。
有些家长会对孩子说:“对方拒绝你,是因为你还不够优秀,你要更努力!”这种话看似鼓励,实则可能带来两种负面影响:一是孩子会认为,“连爸妈都觉得我不够好,我确实不值得被爱”;二是孩子可能形成错误认知,“只要我足够优秀,就一定会被喜欢”。如果未来再次被拒,他可能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甚至对他人产生怨恨。
第四步是强化自我价值,预防长期负面影响。青春期孩子若长期陷入自卑,可能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厌学、情绪低落等问题。因此,家长的日常支持至关重要,比如及时、具体地给予肯定,当孩子主动关心家人(如递一杯热水),可以表扬他很贴心,懂得照顾人。这会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长处(如善良、幽默、有责任心),让他明白“被拒绝≠不够好”。
面对青春期孩子表白被拒,家长要做的不是评判对错,而是提供情感支持与理性引导。总结来说就是提前做好心理建设,让孩子明白被拒是正常现象;允许孩子释放情绪,教会他科学疏导方法;避免错误归因,防止孩子自卑心理蔓延;在日常的肯定与鼓励中,帮助孩子建立稳固的自我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