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控制到放手,一位妈妈的蜕变之旅

作者: 尤丽娟

很多人不想重复父母的教育方式,却总在不自觉中重蹈覆辙。我们该如何打破这个困局呢?

“尤老师,对不起,我们迟到了!”陈碧青一边拽着女儿李华的手,一边教育着,“快跟老师道歉!昨晚我说了多少次,让你一定要定好闹钟,你偏不听。早上我催你,你又拖拖拉拉!”

李华低着头不作声,面无表情地坐下后说道:“对不起,老师。”然后瞅了一眼妈妈,那眼神好像在说:“这样你满意了吧?”

陈碧青正想训话,我示意她也坐下,两人像赌气似的都不说话。咨询还没开始,我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这对母女的不对付。她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关系困局,竟因代际传递

突然,李华打了一声喷嚏。陈碧青烦躁地看着她:“冷到了吧?下车的时候,我叫你多穿件外套,你就是不听。都读初二了,怎么还是一点儿事也不懂。”

李华叹了一口气,像是鼓足了勇气:“我不想穿!”

我轻声问道:“是因为什么你不想穿呢?”

李华看了我一眼,这样平常的问句却让她感到意外:“我妈从来没有问过我这样的问题,她只会控制我,当我是提线木偶!”

我继续说道:“妈妈在用她的方式来照顾你,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李华回答“很压抑、难受,从小到大,她都拿我当个木头人。”

听女儿这么说,陈碧青很难过:“妈妈没想控制你。我让你听话,是为你好,不想你走错路。我不也是很听外公外婆的话吗?我们做孩子的就应该听话啊。”说着,她的眼泪流了下来。

我邀请陈碧青闭上眼睛:“慢一点儿,做几个深呼吸,去感受自己的内在。如果这个眼泪会说话,它在说什么?”“它在说,不想听话也要听话啊,不听话会被抛弃的。”

李华有些吃惊地看着妈妈,显然,这是她第一次听到妈妈的故事。

陈碧青说她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之后,奶奶一直催着妈妈再生个儿子。妈妈背地里总是教导她:“你一定要听话、懂事,不然这个家就容不下你了。”

我问道:“这些经历带给你的影响是什么?”

陈碧青苦笑着说:“我不敢出错,事事都要在我的可控范围内,不然我就会抓狂。不怕你们笑话,读初中时,有一段时间,我幻想着如果不去上学,我妈能拿我怎么样?可是,我不敢……没想到,现在我女儿不肯去上学了,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李华心疼地看着妈妈:“妈妈,我也不知道怎么了。我知道这两个星期不肯去上学,让您很痛苦。我总是害怕犯错,好像做什么都是错的,在学校是,在家里也是。这次,我好像存心要犯个大错……”

陈碧青专心地听完女儿的诉说,满怀愧疚,说道:“小华,是妈妈的错。小时候我最讨厌听话,没想到自己当了妈妈,却变成了控制狂。”

我说道:“理解是和解的开始。有了理解,彼此的关系就不同了。在这个时候,你们可以将心里最想告诉对方的话说出来。”

陈碧青转过身来,面朝女儿,紧紧握着她的手:“小华,妈妈以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现在理解你了。”

李华眼眶泛红:“对不起,妈妈。我现在才知道您小时候的辛苦。怪不得每次从外婆家回来,您都满眼疲惫。我太任性了,向您道歉。”

言毕,母女俩的手紧紧相握,爱在流动。

这次咨询过后,我布置了作业:邀请她们回家后,像在这里一样,每天都安排时间谈心交流。我叮嘱陈碧青:“从小事做起。当你想要让女儿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时,做个觉察,留个空间,去体会是否可以把决定权交给她。”

小事着手,改变悄然发生

第二次咨询时,母女俩准时到场。一进咨询室,李华径直走向了靠窗的位置。此时,窗户敞开着,有微微的寒风吹过。陈碧青略带担心地看了一眼穿着薄外套的女儿,意欲劝阻,稍作停顿后没再言语。

待两人坐下,我说出了刚才的观察,问道:“刚刚我看到,你好像在担心女儿会着凉,但你没有说出来,而是把选择权交给了她。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

陈碧青微笑着答道:“您上次不是说要有觉察吗,我刚发现自己又想控制了。于是,我让自己停了几秒,还是尊重她的选择吧。小事我可以,再大一点儿的事就难说了,还是很难改啊。”

“每有一点儿改变,多鼓励自己,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语未了,李华接过了话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完,我们仨都笑了。

李华的神色明显比上次轻松了,她说道:“老师,您不知道,这个星期我感觉特别轻松。今天我穿了自己最喜欢的外套来,我妈居然没说我!”

“妈妈这样的改变让你体会到什么?”

“我觉得,她终于相信我了,不再拿我当木头人了。”

“你期待妈妈怎么对待你?”

“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期待她多尊重我、信任我,多给我机会去做事。”

陈碧青无奈地笑着说:“你说的,妈妈都知道;老师说的,我也懂。我在努力,却感觉很吃力,有时不知不觉地又开始控制了。”

我看着陈碧青的眼睛告诉她:“这不是你的错。很多人在养育孩子时,会延续父母的教育方式。这都是无意识发生的,并不是有意为之。心理学家荣格说,在将潜意识转为意识之前,它都会指导你的生活,而你将之称为命运。”

陈碧青眼睛一亮:“所以,有改变的希望,对吗?”

我说:“成长就是从无意识、自动化的反应,朝向有意识有觉知的过程。听父母的话是你从小遵循的家规,我们可以试着放松些,让它更能帮助你的生活。我们先整理出你的规则,用一句话,以我为开头,我应该、我必须......”“我应该永远听父母的话!”重复三遍这句话后,陈碧青突然感到头皮发麻,肩膀酸痛。

我邀请道:“来,我们做转化,将应该改成可以,我可以永远听父母的话。”

“我可以永远听父母的话!”这时,陈碧青僵硬的身体松弛多了:“我感觉松了一口气,舒服多了。”

“好呀,我们继续。来,我可以有时听父母的话。”陈碧青呼出一口气,神色更轻松了:“是啊,我可以有时听、有时不听啊。”

“既然可以有时听、有时不听,那么,这个‘有时’是什么时候呢?我们自己来选择。我可以听父母的话,当……后面的内容由你自己来补充。”“我可以听父母的话,当与我的想法一致的时候, 当我高兴的时候,当我真心愿意的时候。”陈碧青的泪水滑下来。我轻声问道:“这时候的眼泪在说什么?”“好轻松哦,前所未有的轻松,这是喜悦的眼泪。”

离开咨询室时,李华告诉我:“老师,我决定回学校上学了,都在家快一个月了,再不回去,我怕跟不上了。”说完,她转身问妈妈:“待会儿我们去哪里吃饭?”陈碧青笑着说:“这次由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