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飞行员养成记:家有联盟“你瞒我瞒”

作者: 马忠

受爸爸马成源的影响,马跃从小有个蓝天梦。高考前夕,成绩优秀的他不顾妈妈刘晓棠的担忧、反对,在爸爸的支持下,参加空军招飞并被录取。

从马跃入伍那天起,马成源就开始了跟儿子、妻子两头瞒的日常。

十年热血:好男儿开歼-10上天

2012年的一天,马成源和妻子刘晓棠接到儿子马跃的电话:“爸妈,我被部队选为驾驶歼-10新型战机的飞行员啦!”

“是诗里写的‘在苍穹舞蹈,与太阳擦肩’那个最新的歼敌机吗?”得到儿子的肯定回答,马成源连连说道:“好!爸爸为你骄傲。”

马成源是四川省成都市人,从事税务稽查工作,妻子刘晓棠在税务部门从事协税工作。1987年,他们拥有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马跃。

税务稽查经常突击加班、紧急出差,为胜任工作,马成源一直坚持锻炼。受父亲的影响,马跃热爱运动,曾在成都体育中心接受过两年足球训练。

马成源除了爱运动,还是航天迷。空闲时,他爱带着儿子一起分析、探讨中外各种战机的性能和战力。慢慢地,马跃也爱上了飞机,有了开战机的梦想。

儿子有这个梦想,马成源很开心,但他深知,这个梦想很难实现。没想到的是,机会就这样来了。

2006年6月初,高考前夕,空军部队来成都招飞了,马跃想参加招飞。马成源很支持儿子,但刘晓棠担忧起来:“部队纪律严,约束多,开飞机训练特别苦,还危险……”

马成源立即声援儿子:“干什么工作都很辛苦。你每天从事协税工作,不也辛苦吗?只有肯吃苦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有出息的人!”刘晓棠又说:“招飞被录取后必须定向去考空军航空大学,万一没被录取,不是耽误了儿子吗?”

“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就得勇敢搏一把。”马成源继续做妻子的思想工作。马跃也使劲敲边鼓:“妈,当飞行员是我的梦想。空军招飞又不比普通招兵年年都有。我要是失去这次机会,后面就很难再有机会了。你忍心让我留下终身遗憾吗?”

父子俩一唱一和,刘晓棠只好同意。

经过全面体检和严格政审,马跃被部队择优录取。定向高考中,文化基础扎实的马跃顺利考入空军航空大学,被分到长春主校区学习。

2010年6月,马跃成为为数不多的完成所有训练项目并取得飞行员资格的毕业生之一,并被分到某航空兵基地进行驾机前的特训。

为练就抗眩晕的能力,马跃坐上了高速大角度旋转的转椅。最初,几分钟转下来,他已脸色煞白,剧烈呕吐。接下来,是3000米长跑,上百个仰卧起坐,S形绕杆跑等训练……

而这些训练还只是开胃菜,飞行技能训练更是“魔鬼”。战机座舱内100多块仪表控制装置(近年来已升级为彩色数字触摸屏)、各种指数、参数、功能等必须烂熟于心,在起落和飞行中,任何细小的差错都可能酿成重大事故。

体能的消耗、飞行技能训练带来的精神压力,让马跃特别疲惫。每天训练完回到宿舍,瘫倒在床上,他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了。马跃在网上跟爸爸聊天,偶尔会冒出“扛不动”的想法。

那一阵,马成源的税务稽查工作强度也很大,可不管多忙多累,他都会给儿子充当树洞:“战机飞行员和税务稽查岗位不同,但都得吃苦耐劳,要意志坚定。人生就像马拉松,在漫长的赛程中,身体会极度疲惫,甚至会短暂出现衰竭感,只有身体强健、意志坚定的人才能胜利冲线。成功,往往就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爸爸的倾听和鼓励,激发了马跃的勇气。他最终出色完成了所有训练科目,正式成为战机飞行员。因训练出色,马跃荣获三等功。他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为了给你和妈妈争气,也为实现飞行梦,我白天训练,晚上学习到12点,我才20多岁,就和你一样有白头发了。”临了,马跃叮嘱爸爸:“我头发白了这事儿,别告诉我妈。”

两两联盟:定制信息“你瞒我瞒”

驾机飞行不久,飞行理论和飞行技术都拔尖的马跃再次“闯关升级”,成为歼-10战机飞行员。马成源由衷感到自豪,可刘晓棠却忧心忡忡。

自从儿子驾驶飞机开始,马成源一直关注纸媒、网络和电视上全球范围内的各种飞行讯息和新闻,知道了一些飞行事故。因此,马成源一再叮嘱儿子:“飞行训练前多和机械师沟通,仔细检查设备,注意力高度集中,飞行中对故障处置要果断……”

与此同时,马成源也告诉儿子:“你妈妈经常担忧你的飞行安全。她爱子心切,担忧多虑,你要理解。为不使她过度担忧和牵挂影响生活和工作,你在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咱们尽量不告诉她。”

马成源没告诉儿子的是,他跟妻子也有个“联盟”:家里有些事,必须对儿子保密;有些则需要经过适当裁剪后再告诉儿子。

2014年3月,刘晓棠左乳长了一个鸽蛋大的肿块。医生告诉马成源,刘晓棠肿块较大,必须立刻入院:“要做最坏准备,万一是恶性肿瘤,手术后还要马上化疗。”

刘晓棠对丈夫说:“我这次的病吉凶未卜,暂时不要告诉马跃,你看呢?”马成源想了想,说:“好。我前些时候和他聊天,他说现在正是歼-10军事演练的紧张阶段,我们不能让他分心。”万幸的是,刘晓棠的肿块属于癌前病变。刘晓棠住院期间,马成源白天在单位忙,下班就跑去照顾妻子。妻子出院后,马成源才把这次“历险”告诉儿子。马跃听了,又后怕又欣慰。

2016年11月,成都籍歼-10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刘晓棠一连好几天都没睡好觉。有一天,夫妻俩在小区散步,她问马成源:“你总说现在飞机设计水平很高,那余旭怎么出事了?”

马成源心头一震。这些天,他一再“老生常谈”地要求马跃在飞行前务必跟机械师沟通,检查工作一定要事无巨细。即便如此,作为父亲,他也无法完全不担心。可面对妻子,他只能装作没事人一样。

“即使战机空中发生故障,只要按钮一按,人就会弹出驾驶舱,降落伞会自动打开并安全着陆。”为加以佐证,马成源还把网上搜到的一则信息“定制”给刘晓棠:2015年12月,一只大鸟撞入飞机发动机进气道,导致发动机空中停车,飞行员果断操纵飞机避开居民密集区后安全跳伞。

“那么优秀的孩子出事,着实令人心痛、惋惜。但我们不应该‘谈虎色变’,更何况我们的国家需要更多勇敢无畏的优秀飞行员。”在马成源的开导下,刘晓棠心中慢慢宽慰了许多。

父子同心:将蓝天梦进行到底

2018年6月,刘晓棠不慎摔倒致左臂粉碎性骨折,住进了体育医院。跟往常一样,马成源不准备告诉儿子这个消息。刘晓棠也叮嘱他:“马跃的注意力不能分散,可别跟他说我住院的事。我这伤痛又不致命,说了也于事无补。”

刘晓棠住院的那二十多天里,马跃几次打电话回家,让爸爸喊妈妈听电话,马成源瞒着他:“你妈妈参加社区‘庆七一’的合唱排练了。”

起初,马跃并没有怀疑,可连续好几天都跟妈妈说不上话,一问就是在参加排练,他觉得有些奇怪。

第二年回家探亲,马跃才知道妈妈左臂受了伤,而爸爸还“骗”了他。“戳穿真相”的那一刻,他们一家人心照不宣地笑了。笑着笑着,又彼此心照不宣地低下了头,红了眼眶。

由于战机在春节期间战备值班,马跃这十几年,从没与家人团聚过一个春节。父母的良苦用心,让马跃得以在部队安心高飞,心无旁骛地追逐梦想。

理论、技术优秀,实际操作能力很强的马跃,逐渐成长为空军一级战机飞行员,同时还担起了歼-10教官的重任。近年来,马跃还获得解放军2020年制定并实施、颁发的“四有”(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优秀军官的崇高荣誉!

2023年10月,在飞行训练任务中功绩显著的马跃,被空军部队授予二等功!和平年代获得二等功极为不易,成都市人武部、社会保障局、街道办等多个部门联合举行了“庆祝马跃同志荣立二等功颁奖仪式”,邀请马成源夫妇登台领奖,为他们家制作并挂上了“二等功臣之家”的牌匾。

颁奖仪式结束后,回到家,刘晓棠坐到沙发上,欣慰地说:“儿子取得这么多成绩,我觉得,自己多年的担忧也值了。”马成源一撇嘴,故意逗她:“我觉得不值。”

看妻子有些不明所以,马成源呵呵笑道:“书上有话说,预支担忧或烦恼是一种犯傻的行为。其实你的很多担忧都是自寻烦恼,你觉得值吗?”刘晓棠愣了一下,也笑了。

2025年元月,央视国防军事频道(CCTV-7)就某战区歼-10战机军事演练做了专题节目,马跃参加了该专题节目的录制。在电视中看到儿子,马成源夫妇特别骄傲。

转眼一晃,马跃驾驶战机已十几年了,与他同龄的不少战友陆续转业地方了。有熟人劝他趁着年轻转业到民航,收入比现在高,而且,战机飞行员在民航眼里都是“香饽饽”。

儿子是否转业到地方这件事,刘晓棠也考虑过。前不久,她让马成源在微信中问问儿子的想法。马跃告诉爸爸:“国家培养一个歼-10飞行员耗费数千万,而身兼歼-10教官,我还想带更多的新手。我想再飞10年。”

马成源很理解儿子:“国家培养你不容易,过早放弃确实对不起培养你的国家。我和你妈都已退休了,老了,自然希望孩子在身边。但我还是一如从前,鼎力支持你继续追梦。爸爸有个奢望,希望有一天,你能驾驶最新研发的歼-20!”

编辑/张亚萍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