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负债高增长 风电盈利有望继续修复
作者: 王东岳经历了2024年的高速增长后,2025年一季度,风电行业招标热潮仍在延续。数据显示,2025年1-3月,国内风电设备新增招标合计达33.27GW,同比增长115.62%。
2022年以来,受电站项目收益率下降因素影响,风机招投标价格持续承压,区间降幅超过40%。2024年11月起,风电行业达成反“内卷”共识,风机招标价格开始稳步回升。
多家券商分析指出,2024年,风电招标规模的高增长为2025年的装机高景气度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随着招标价格的持续回升,风电整机和零部件厂商的经营利润有望进一步修复。
招标增速延续高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国内11家整机商共计中标200个项目,规模总计33.27GW(无自建、框采),与上年同期的15.43GW相比,同比增长115.62%。其中,陆上风电中标量再创新高,共计32.42GW,占比约96%,海上风电中标量共计1.15GW。
2024年,国内风电行业装机和招标规模双双实现高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2024年,国内新增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79.34GW,再次突破新高。截至2024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20.68GW,同比增长18.0%,累计装机容量和新增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2024年,国内风电设备新增公开招标量达到164.1GW,总招标量较2023年的86.3GW增加77.8GW,同比增长90.15%;新增核准项目590个,规模总计约103.41GW,同比增长63.24%。
受核准项目和招标项目的快速增长带动,2024年,A股风电设备上市公司在手订单显著增长。
根据金风科技(002202.SZ)披露,截至2024年末,公司外部待执行订单总量为36.45GW,外部中标未签订单为8.63GW,公司在手外部订单共计45.08GW,较2023年同期增加15.3GW,同比增长51.38%。同时,运达股份(300772.SZ)披露,公司2024年风电设备新增订单30.89GW,同比增长96.65%;科创板上市公司电气风电(688660.SH)披露,公司2024年新增风机销售订单12.41GW,同比增长243.93%。
同时,伴随新签订单的大幅增长,风电上市公司的预收类指标(合同负债)也实现了同比大幅提升。
根据金风科技披露,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合同负债账面余额为181.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02亿元,同比增长78.61%;同期,运达股份期末合同负债账面余额由50.91亿元增长至68.61亿元,同比增长34.77%;电气风电期末合同负债账面余额由7.6亿元增至22.17亿元,同比增长191.71%。
根据东财Choice数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A股15家风电设备上市公司合同负债合计约为349.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2.72亿元,同比增长26.23%。
对此,国海证券分析指出,2025年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收官之年,预计2025年陆、海风装机量分别为100GW、15GW,同比分别增长25%、88%。同时,国海证券还预测,“十五五”期间,中国国内风电装机量有望达400GW。
浙商证券预计,2025年和2026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量将分别达到100GW和110GW。中银证券则认为,2024年,风电招标的大幅增长,为2025年的装机高景气度奠定了良好基础,有望带动风电整机与零部件环节的盈利修复。
招标价格持续改善
2021年和2022年,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的国补先后退出,中国风电行业进入“平价时代”。随着电站项目收益率下降,成本压力开始向上游传导,风机招投标价格持续承压。2024年,在风机大型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链各环节产能扩产带来的竞争加剧影响下,陆、海风机招标价格进一步向底部下探。
根据广发证券统计数据,2021-2024年,国内风机招标价格由2608元/KW降至1460元/KW,降幅接近40%。在此背景下,2024年,多家A股上市风电公司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量不增收、增收难增利的现象。
根据东财Choice此前的统计数据,截至4月17日,A股已披露2024年年报的六家风电设备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99.5亿元,同比增长11.49%,且六家公司均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同比正增长;但同期,前述六家公司中,有3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为负增长,仅金风科技和运达股份实现了归母净利润的同比正增长,分别同比增长39.74%和12.32%,另有电气风电亏损7.8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4.75亿元。
而根据东财Choice此前披露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A股15家风电设备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99.69亿元,同比增长了1.59%。同期,上述15公司合计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为38.13亿元,同比下滑23.79%。
面对风机价格的不断探底。2024年10月,12家风电整机厂商在北京风能展签署了《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宣布停止“内卷”。此后的11月,国家电投集团进行了2024年第二批陆上风力发电机组采购招标。本次招标采购中,国家电投对评标基准价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不再以最低价为评标基准价,而是以有效投标人评标价格的算术平均数再下浮5%作为评标基准价,被市场认为是风电行业反“内卷”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据国盛证券统计,“自律公约”签订后,中国国内风机中标价格出现了显著回升。其中,2024年11月,中国国内陆风风机合计中标13.46GW,中标均价为1509元/KW,环比上升约11%。受益于招标价格回升影响,2024年,中国国内陆风中标均价回升至1438元/KW,同比降幅缩减至9.5%。
2025年3月8日,国家电投公布了2025年首批陆上风电集采项目中标公示。根据公示信息测算,本轮招标的3.07GW项目总报价为61.03亿元,对应平均单位千瓦招标均价为2029元/KW。其中,最低标段单位千瓦中标价格为1664元/KW,较2024年最低价上浮近20%;最高中标价格为2310元/KW。
国海证券分析指出,2024年,在反“内卷”出台、机组大型化放缓的背景下,风机市场投标价格逐步企稳,基本结束了2021年以来的降价周期。伴随2025年交付量的大幅提高,市场空间有望重回上升通道。同时,黑色系大宗商品持续降价,零部件成本端改善显著,也有望带动风机全产业链的利润扩张,从而走出持续四年“两头挤压”的艰难境地。
国海证券预计,2025年,中国国内风机市场空间有望回升至1854亿元,同比增加约23%。
海风重回发展快车道
与光伏相比,风电对自然资源的要求更为苛刻,近年来,面对沿海省份可再生能源消费需求持续上升和增量陆风开发空间不足的问题,海上风电成为解决供需矛盾的重要方向。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一度达16.9GW,同比大增463.33%.但自2022年起,海风的实际装机开始持续低于各家券商的预期目标。
按照各券商此前预计,“十四五”期间,各省海上风电的规划装机量预计约为50GW至65GW。但统计数据显示,2021-2024年,国内海上风电的实际累计装机量为32.08GW,与预期存有明显差距。
2025年1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详细解释了“30政策”的执行原则,并重新界定了用海面积,弥补了此前的政策空白。
根据国海证券统计,截至2025年1月末,国内海风已招标待建的项目达18GW,已核准待招标的风机的项目达23GW,已启动竞配待核准的项目达25GW。预计2025-2026年,国内海风装机量将分别达到12GW和18GW,分别同比增长71%和50%。
而伴随海风建设的持续深入,深远海风将成为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2024年9月,上海市发布了《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其中提出将启动实施百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天风证券分析指出,国管海域及深远海开发打开海风“十五五”增长空间。根据世界银行此前对115个海岸线国家的分析,在全球海上风电技术可开发容量中,约有71%属于较深水域。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报告显示,中国近海水深5-50m范围内,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为5亿千瓦(500GW),深远海风能资源可开发量预计为近海的3-4倍。
天风证券表示,根据国家能源局此前规划,将围绕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建设五个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共涉及41个海上风电集群,总容量约290GW。
国盛证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包括广东、广西、上海、江苏、海南、浙江、福建、河北在内的8个省份均已推出深远海发展规划,涉及建设规模约为81.4GW。根据中国风能协会(CWEA)预计,“十五五”期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规模预计将达到100GW。其中,深远海海域项目占比预计将显著提升。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数据,2024年,全国新增装机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6.05MW,同比增长8.1%,其中陆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5.8MW,同比增长9.6%;海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9.98MW,同比增长3.9%。同期,国内海风项目平均离岸距离约为29.8km,较2022年增加7.6km。2024年,国内海缆订单总额达到111亿元。
国海证券预测,2025年,中国国内海缆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53亿元,同比增加176%。其中,超高压、直流海缆占比44%。同时,从盈利能力角度看,超高压、直流海缆毛利率有望达到50%以上,远高于其他电压等级的海缆。
风机出海可期
除国内市场外,2024年,中国风电厂商的出海数据创下了历史最佳纪录。根据广发证券统计,2024年,国内共有八家风电整机商获得了海外订单。全年,中国风机海外出货量达到28.06GW,同比增长近三倍。其中,以印度、越南、菲律宾、沙特阿拉伯等为代表的新兴风电市场成为陆上风电出口的主要目标。
广发证券指出,尽管目前新兴市场的整体规模仍较小,但存在着广阔的风电开发潜力。以越南为例。截至2023年年底,越南是中国风机累计出口最多的国家,出口量达2.95GW。根据越南政府此前颁布的第8版电力发展计划(PDP8),到2030年,越南陆地风电累计装机计划将达到21.8GW、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预计将达到6GW。到2050年,越南海风累计装机量将达到91GW。
此外,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也位于出口前列。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印度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44.7GW,是亚太地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风电市场,也是全球第四大风电市场。根据印度此前提出的发展计划,到2030年,印度的新能源发电装机量将达到500GW,其中风电装机量将达到140GW,并包括37GW的海上风电容量。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预测,到2028年海外陆风市场新增装机70.5GW,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34%,其中,以拉美、非洲、中东、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预计年均新增22.7GW左右。
相比之下,海外海风市场的发展主要集中于欧洲地区。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计,2024-2028年,海外海风市场年均新增装机量预计将达到12GW左右。其中,欧洲将成为海外主要的海风市场,预计年均新增7.4GW装机量。商业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WoodMac)则预计,在2025-2030年间,约20%的海外装机需求将由中国主机厂满足,风机年均出口量有望达到20GW左右。
近年来,伴随国内风机及零部件产能的持续扩张,国产风机设备的全球占有率持续提升。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风电机舱、齿轮箱、发电机、叶片产能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80%、73%和65%。
国海证券指出,由于风电行业偏重工业的性质,国内外的风电市场长期以来较为割裂。国内风机及零部件产能相对过剩,欧洲、北美等海外市场供给却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国内外风电产能差异的扩大,直接导致了国内外风机价格出现“剪刀差”。
根据丹麦风力发电机制造商维斯塔斯(Vestas)披露的相关数据,2024年上半年,维斯塔斯的风机销售均价约为8223元/KW,超过国内风机厂商销售均价3倍以上。
国海证券表示,国产风机的成本和价格优势有望转化成为中国风机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优势。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测算,2010至2022年间,中国海风的总成本降幅约为43.3%,同期,欧洲的海风降幅成本约为25.2%。在风机大型化、塔筒升高等升级趋势下,中国风机的度电成本降幅高达59.2%。
因此,国海证券预计,2025年,国产风机出口量有望达11GW。“十五五”期间,国产风机出口量则有望达年均20GW,打开中长期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