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审美变迁下的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
作者: 赵培峰在浩瀚的艺术长河中,中国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审美观念不断演进与革新,这对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笔墨纸砚和山水意象的再现,而是更多地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情感和生活体验。艺术家们开始尝试运用新的材料、技法和表现形式,来探索和表达这个时代独有的山水情怀。同时,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国山水画开始吸收和借鉴其他艺术流派的元素,形成了更加多元化、开放性的艺术风格。
回顾历史,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风貌。从魏晋南北朝的萌芽,到唐宋的繁荣,再到明清的个性化发展,每一个阶段都深刻烙印着时代的印记。进入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既为山水画创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时代审美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科技革新带来的审美变革,传统山水画的创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从艺术史的维度来看,中国山水画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其独特的美学体系凝聚了历代艺术家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然而,在当代语境下,部分创作者陷入了简单否定传统或盲目追随西方的误区,忽视了山水画所承载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内核。事实上,山水画的创新发展应当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之上。既要传承笔墨语言的本质特征,又要回应时代的审美需求。具体而言,创作者需要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深入观察当代社会生活,提炼新的艺术语言,探索能够打动当代观众的表现方式。这种创新并非对西方艺术的简单模仿,而是在保持中国画艺术本质的前提下,实现艺术表现力的提升与突破。当代山水画创作应当着重体现时代特征,将现代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投射融入作品之中,使传统山水画焕发新的生机。并且,创作者还需要深入研究传统山水画的章法布局、笔墨技法等核心要素,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此外,对于山水画的现代转化,还应当注重空间构成的重新诠释,以及对传统素材的创造性运用,使作品既能体现传统精神,又能呈现当代气息。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传统艺术的深化与拓展。通过这种方式,山水画能真正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展现出与时俱进的艺术魅力。创作者应当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吸收时代养分,探索符合当代审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山水画在新时代继续焕发生机与活力。这种探索需要画家们既要具备扎实的传统功底,又要对当代社会有深刻的观察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传统底蕴又具现代特色的精品力作。
二、时代审美下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策略
(一)深入研究和坚持探寻意象化的造型观念
东西方艺术在造型观念上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在中国画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了生动展现。以山水画为例,可以通过具体作品赏析理解中国画意象化造型观念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山水画中,意象化的造型观念被赋予了极高的艺术价值。例如,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画家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深入观察,以意象化的手法,将山势的雄伟、云雾的缭绕、溪流的潺潺等自然元素,转化为富有情感与意境的画面。画中的山石,并非简单的视觉再现,而是经过艺术家的心灵体悟与意象提炼,呈现出一种超越自然表象的意象美。
在技法层面,意象化的造型观念同样得到了深刻体现。以“皴法”为例,这一技法是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山石质感与结构的重要手段。例如,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画家运用了独特的“披麻皴”技法,通过对山石脉络的意象化提炼,将自然山川的壮丽与细腻,完美地呈现在画面上。这种皴法,不仅超越了自然物象的表象,更呈现出一种富有意味与意识的形象,使观者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对自然生命的深刻体悟与情感寄托。
画家在创作实践中,应深入理解传统笔墨语言,结合个人修养和艺术感悟,形成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这种基于个人情感和时代特色的笔墨语言,不仅能传达客观物象的本质特征,更能体现画家的艺术追求和时代精神。
20世纪初期,西方科学写实造型体系的引入给中国传统绘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契机。一批画家通过系统学习西方素描技法,在传统水墨画创作中融入明暗对比、立体透视等表现手法。这种中西融合的尝试,不仅增强了传统绘画的表现力,也为水墨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这种改革也引发了关于如何在保持中国画笔墨精神的同时吸收西方技法的深入思考,成为近代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课题。这种做法往往导致作品失去了水墨氤氲的韵味和提按转折的内涵。形象虽然准确却缺乏韵味,空间虽然强化却失去了笔墨的灵动。这些作品更多地反映了肉眼看到的客观世界,却忽略了表达内心体悟的主观情感,更重要的是它们缺乏民族艺术的独特韵味。
中国画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其创造的艺术形象并非简单的模仿复制,而是超越客观物象的意象化表达。宋代苏东坡曾云:“论画与形似,见与儿童邻。”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意象化造型观念的核心要义,即“意象”是“意”与“象”的有机统一,“意”是主观的意味、意识,“象”是客观的形象,二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有意味、有意识的形象。因此,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需要画家们深入领悟传统意象造型的精髓,在继承中国画独特审美体系的基础上开拓新境。通过广泛涉猎古今文献,研习传统技法,画家应当深入山川,体验自然之道,将胸中丘壑与现实景观相融合。在笔墨语言的运用上,既要继承传统笔法的精妙,又要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新表达,使画面意境与形式语言达到完美统一。只有在充分积淀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融入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方能创作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为中国画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二)努力构建具表现力、服务性、个性化的笔墨语言
传统笔墨体系作为中国画的核心要素,不仅包含了物质工具层面的毛笔、墨等创作媒介,更蕴含了丰富的技法体系和精神内涵。从历史维度审视,笔墨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从工具性到艺术性、从技法性到精神性的深刻嬗变。
当代画家在创作实践中,应当突破传统笔墨程式的局限,在继承中寻求创新。外在笔墨虽然构成了基础的表现手段,但面对现代都市景观和多元文化语境,传统皴法、笔法的表现力确实显现出某些不适应性。例如,传统山水画的皴法体系是基于对自然山水的观察而形成的,但在描绘现代建筑群落、工业景观时,这些固有的技法往往难以准确传达当代景观的特征。
因此,创新笔墨语言首先需要扩展传统技法的表现边界,通过对现代视觉元素的提炼,发展出新的笔墨表现方式。同时,内在笔墨作为艺术家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的体现,更需要与时代精神相呼应。画家应当在深入体察现代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审美感受和人文思考融入笔墨语言中,使作品既能传达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展现当代人的精神面貌。这种笔墨语言的创新并非简单的技法改良,而是要在理解传统笔墨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探索能够表达当代审美情趣的新型画面语言。
笔墨创新服务于艺术表现的需求,是画家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李可染的作品便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在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传统笔墨语言的创造性转化和对西方艺术的融会贯通。这幅作品不仅保持了中国画的文化特质,更融入了当代艺术表现的需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李可染在创作中,并未简单模仿黄宾虹、齐白石等大师的风格,而是在深入理解传统笔墨语言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文化修养、生活经历和审美体验,创造出了富有个人特色的笔墨语言。《万山红遍》中,李可染运用浓淡相宜的墨色,将秋日的山峦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巧妙地运用“积墨法”,通过层层叠加的墨色,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厚重感。同时,他在画面布局上,也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艺。山峰的错落有致、云雾的缭绕缥缈,都经过精心经营,使画面既富有意境,又充满了生命力。
艺术创作不应停留在简单临摹的层面。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应当突破简单模仿的局限,在对传统笔墨语言的继承中注入个人情感和时代特色。这种艺术个性的确立,需要画家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使笔墨语言与内心情感达到自然统一。
(三)注重源于生活、深入生活的创作实践
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不仅是对摹古之风的批判,更是对山水画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深刻洞察。这一理念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尤为重要。
首先,山水画家在创作中需明确区分“走向生活”与“走进生活”的不同层次。以宋代画家范宽为例,其作品《溪山行旅图》便是深入生活的杰作。范宽摒弃师法束缚,直面自然,通过长期观察,创造了独特的“雨点皴”技法,生动展现了北方山水的雄浑气势。这幅作品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精准描绘,更是范宽内心情感与自然景象交融的产物,体现了深入生活、感悟自然的创作态度。
再观《书戴嵩画牛》中的故事,牧童对斗牛细节的批评,揭示了艺术创作必须建立在对生活真实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这种态度尤为重要。画家们应突破形式模仿,深入观察和体验不同地域山水的独特特征,如黄宾虹的《黄山汤口》便是对黄山景致的深刻提炼与艺术再现。黄宾虹通过多次游历黄山,对山石的纹理、云雾的流动有了独到见解,从而在作品中呈现出黄山独有的韵味。
在此基础上,画家还需要运用主观创造力,将客观自然物象提升为具有精神内涵的艺术符号。如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他以独特的墨色与构图,将秋日的山峦赋予了浓郁的情感色彩,既展现了自然的真实,又体现了艺术之美。这种提升是艺术家主观情感投射与创造性转化的结果,使作品具有了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在当代语境下,山水画创作更应关注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变迁,探索表达当代人精神面貌的新途径。比如陆俨少的《峡江图》,便是在传统山水画美学框架下,融入了对现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展现了时代特色与艺术价值。
三、结语
时代审美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它不仅改变了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更深刻地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追求。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山水画既保持了其独特的民族性和文化性,又不断地吸收和融合新的元素,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仍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艺术家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下,中国山水画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艺术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文化旅游局)
责任编辑 时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