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中的春秋战国
作者: 徐全庆及瓜而代
齐襄公带着众人打猎,突然有人来报,说葵丘的守将死了。没有守将怎么行呢?齐襄公问谁愿意去守葵丘,众人都不说话。戍守那个地方既艰苦又危险,谁愿意去呢?齐襄公环顾四周,看到了连称和管至父,说:“就你们俩去吧。”
连称、管至父不说话。
齐襄公的脸阴沉得像熟透的紫茄子,他说:“怎么,不愿意?”
连称、管至父问:“那我们要在那里驻守到什么时候呢?’
不远处有块瓜地,瓜熟得正好。齐襄公带众人走过去,摘了一个瓜,捶开,给连称、管至父各一块,然后说:“明年这里瓜熟的时候,我就派人去替换你们两个。”
连称、管至父齐问:“真的?”
齐襄公说:“君无戏言。”又说:“你们也要保证忠于我呀。”
连称、管至父说道:“我们誓死效忠国君。”
齐襄公说:“好,好。”
连称、管至父就开始驻守葵丘。大大小小的战斗打了好几场,终于等到瓜又熟了,二人就焦急地等待齐襄公派人来替换他俩。可是等了整整一个月,也不见有人来替换他们。
莫非齐襄公忘了?二人一商量,决定提醒一下齐襄公,就让人带着一个熟透的瓜去见齐襄公。
齐襄公狡黠地笑了笑,对来人说:“那就让他俩回来一趟吧。”
连称、管至父回来了,齐襄公又带他俩去打猎。还是去年的地方,又见到去年的瓜地,齐襄公说:“走,咱们吃瓜去。”
连称、管至父跟着齐襄公到了瓜地,却惊讶地发现,那么大一块瓜地,居然全是瓜秧,没有一个瓜。原来,那瓜田刚一开花,齐襄公就让人把花全摘了。那还怎么结瓜呢?
齐襄公哈哈大笑,说:“我说过,这里的瓜熟的时候,我就派人替换你们两个回来,现在瓜还没结呢,你们急什么呢?还是回去驻守葵丘吧。”
连称、管至父对望了一眼,什么也没说,上马回葵丘去了。马蹄踏在路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如同呜咽。
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因为齐襄公处处刁难他,决心除掉齐襄公。公孙无知求连称、管至父与他一起谋反,二人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连称、管至父带领军队打到了国都,拥立公孙无知为新国君。齐襄公用手指着连称、管至父,质问道:“你们发誓要效忠于我的,你们忘了吗?”
连称、管至父嘿嘿笑了笑,说:“我们只说过誓死效忠国君,没说过要效忠于你。”二人说着,用手一指公孙无知:“我们现在的国君是他。’
对牛弹琴
月光皎皎,云淡风轻。
公明仪正了正衣冠,坐好。这样的环境正适宜抚琴,刚才的一丝不快已被他抛之脑后。
公明仪是应司马原的邀请来抚琴的。可他没想到,与司马原在一起的,居然还有县令。那个县令虽好附庸风雅,可他又怎么配听我公明仪的琴声呢?见到县令的那一刻,公明仪想转身离开,但看到司马原那殷殷的目光,他犹豫了一下,终于留了下来。县令虽不是他的知音,但司马原却是天下名士,就为他弹一曲吧。
琴在手,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公明仪的眼中心中就只有琴了。物我两忘,公明仪此刻就是这种境界。
琴声悠扬。如煦日照耀水面,如轻风拂过山冈,如小溪缓缓流淌,如白云悠悠飘荡。公明仪闭上双眼,身体随着琴音摇摆,他忘了周围的一切,陶醉于自己的琴声之中。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终于兴尽。他停下双手,睁开双眼,余音袅袅,犹在空中盘绕。
起身,公明仪吃惊地发现,司马原与县太爷对饮正欢,根本没注意到他的琴声已停。
公明仪抓起琴,拂袖而去。他走出好远,司马原才发现,慌忙追来,极力挽留。公明仪头也不回,只留给他一个背影。
“天下已无知音,我的琴又弹与谁听?”回到住处的公明仪一声长叹。
“哞——”一声牛哞似乎也在配合着他的叹息。公明仪看看那牛,牛也在看着他。罢罢罢,世无知音,我就为你弹一曲吧。
公明仪悠然地弹琴,老牛安静地吃草。一人一牛,就这样达到了一种和谐。
公明仪不愿意再给任何人弹琴,他宁愿对着那牛弹琴。
县令又来请他,说是知府大人驾临,想听他弹琴。公明仪抱琴离去,躲进山中。
司马原曾来道歉,公明仪也避而不见。
公明仪的孤傲激怒了很多人,比如那县令,比如司马原,尤其是当他们知道公明仪常常对着一头牛弹琴之后。他们嫉妒那头牛,他们更痛恨公明仪。你不是清高吗?你不是看不起我们吗?那好,就让世人全看不起你吧。
于是就有了一个传说,传说的名字叫《对牛弹琴》。在这个传说中,公明仪成了只知对牛弹琴的白痴。
起初,还有人质疑这个传说的真假。怎奈三人成虎,渐渐地,所有的人都相信了这个传说。于是传说也就不再是传说,而成了事实。
公明仪也听到过这个传说,但他只是淡然一笑,又对那牛弹起了琴。
惊弓之鸟
蓝天,白云,秋风。
一群人仰头看天,好像在寻找什么目标。的确,他们在寻找大雁。这样的时节,这样的天气,在这个地方,大雁是很多的。但他们绝不单纯是为了射雁,更是一场较量。
他们之中有两个人,一个叫卫成,是秦国的神射手,射箭本领据说天下无双。一个叫更赢,是魏国的大将,也练有一手百步穿杨的功夫。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此刻他们表面上却谈笑甚欢。他们在看似十分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一场射雁活动。但大家都明白,他们的较量绝不是个人箭术的较量,他们其实代表着两个国家。
更赢的压力更大。因为他深知,他绝不是卫成的对手,想打成平手都难。但更赢不能输,绝不能输。卫成的这次到来,表面上是一次普通的两国的军事将领的互访,其实是来刺探军情的,是一种军事威胁。更赢只有以绝对优势战胜卫成,才能让卫成不敢轻视魏国,才能让秦国暂时打消进攻魏国的念头。
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比赛。
更羸仰头望天。一只哀鸣的孤雁从头顶飞过。更羸看着卫成,说:“卫将军请。”
卫成看了一眼那只大雁,发出一声浅笑,说:“一只孤雁,就留给更将军吧。”
更赢也笑了。这是他意料之中的结果,也是他期待的结果。高傲的卫成绝不会去射这样一只孤雁的。他一箭射出,一般都会有两只大雁落下,甚至更多。在这样的场合,他怎么会为一只孤雁射出他高傲的箭呢?
但更赢却拉起了弓。
更羸同样能一箭射下两只大雁,但那又有什么用呢?顶多与卫成打个平手而已。甚至平手都难。
他必须一击而胜,让卫成心服口服。
于是他拉开了弓,虽然只有一只大雁。
更羸永远不会让高傲的卫成知道,眼前的这只大雁是他让人悄悄放飞的。
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它曾是更赢的猎物。与它一起成为猎物的,还有很多大雁。在它的面前,更赢射出一支又一支利箭。每一支箭射死一只大雁。一个个同伴的死亡让它心惊胆战,让它两腿发抖。
于是更赢就挑中了它。更赢也给了它一箭,却没有射中要害。但它却几乎被吓死,因为它已经成了惊弓之鸟。更赢要的就是这种结果。
更赢的弓拉得很满很满,满如圆月。然后松开。弓弦发出尖锐的响声。
那只大雁听到弓弦的声音,拼命向高空冲去,于是撕裂了伤口,掉了下来。
此前更赢和魏王一起散步时,曾“射下”过这样一只“惊弓之鸟”。不过,这次他是精心设计的。
魏国的士兵齐声欢呼。
高傲的卫成撇了撇嘴:“就一只大雁而已。”
更赢呵呵笑了,说:“的确只有一只大雁。但我没有用箭。我们魏军不用箭也能射杀猎物。”
卫成拾起那只大雁,大雁身上的确没有箭。卫成望着更赢,脸上布满了惊疑和恐怖。
有雁队从头顶飞过。卫成叹了口气,始终没有射出一支箭。
此后多年,秦国一直没敢进攻魏国。
[责任编辑 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