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 洪少波

【摘要】分层教学强调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来实施精准教学,有助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从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学情分析、选择合适方式、实施分层评价及开展分层辅导等角度,对如何有效实施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展开一番叙述,以期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洪少波(1981—),男,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中学。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学习数学时,真正体验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的过程。这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从显性层面来看与知识积累有关,从隐性层面来看则与学生的思维以及认知发展规律有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因此教师有必要实施差异化的教学,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探究中,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从而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而针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教师忽视学生差异性、不注重教学过程等问题,教师则有必要对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展开深入的探索[1]。

一、转变思想观念,形成正确认识

和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相比,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更具复杂性、逻辑性以及抽象性,这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明显增加。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让教学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形成以下认识。

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分层教学的本质是因材施教,强调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实施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避免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这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喜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制定出合适的分层教学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

二是要能循序渐进。分层教学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并没有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教师要懂得循序渐进,用扎实的教学来帮助学生取得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提升。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解题技能,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也要真正认识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基于学生的发展规律合理地实施教学。

二、加强学情分析,深入了解差异

学情分析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借助学情分析的方式,能够让教师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明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哪些不足、学生之间有哪些差异、不同学生需要得到的指导有哪些不同之处等,为教师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做好铺垫。因此,教师要注重使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实现对学情的探索,加深对学生的认识[2]。

例如,在教学“抛物线”之前,教师在线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些问题或任务以进行调查,让学生综合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或完成,根据学生的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的内容如下。

1.你之前学习过抛物线的知识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怎样的?试着举出一个实例。

借助这样的问题来调查,目的是判断学生是否曾用某些途径了解过抛物线的知识,了解的程度是怎样的,从而为对学生进行分层提供依据。

2.使用直尺、三角板、大头针,按要求(略)完成绘图操作。

借助这样的任务来调查,目的是引导学生开展预习,同时检测学生的绘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判断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之前学习椭圆等图形时积累的经验,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你认为对一种新的曲线的研究可以从哪些角度、使用哪些方式来展开?

借助这样的问题来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具备研究抛物线的能力,为组织学生展开课堂探究做好准备。

通过对学情的调查,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需要得到引导的方面做出合理的判断,从而提升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

三、选择合适方式,科学做出引导

(一)提问分层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互动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反馈,因此教师有必要实施课堂分层提问,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索中,避免部分学生由于问题难度不合适而失去探索的兴趣。教师应当立足学情,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3]。

例如,在“导数在函数单调性、极值中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基于对学情的认识,将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来实施教学活动。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设置的目标为:学生会求函数的导数,能正确理解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极值的步骤,感受到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教师设置的目标为:学生可以掌握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极值的原理以及步骤,养成良好的课堂探究意识。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设置的目标为:学生可以正确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导数之间的关系,能够解决含参数的函数问题,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更多问题的解决中。

基于不同层次目标达成的需求,教师实施不同的提问策略。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逐步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教师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一个函数的导数大于0,是这个函数在区间上为增函数的什么条件?”等,让学生在努力思考中对课堂知识形成深刻认识。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提出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含参数的函数问题等。

借助提问分层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关键,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层提问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观察,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反馈情况,合理采用给予学生提示或询问其他学生等方式,确保学生参与课堂的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二)作业分层

作业布置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影响。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学业压力过大或训练强度不足的情况,教师有必要实施分层作业设计。教师应基于对学生当前水平的认知,设计出难度恰当、数量合适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方法的完善。

例如,在“集合”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并布置分层作业。

A层学生为综合水平较低的学生,A层学生完成作业的目的是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元素具有确定性,为之后使用集合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奠定基础。作业的内容如下。

1.分析各个选项,判断哪一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

A.班级里有电脑的同学。

B.某一年高考数学试卷中的难题。

C.所有的有理数。

D.小于π的正整数。

2.已知由两个方程的所有实数解组成集合A,那么可以使用怎样的方法来确定集合A当中的元素个数?请你简要描述确定元素个数的方法。

B层学生是中等生,这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是可能仍无法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较好地综合起来。因此,面向这部分学生的作业旨在引导学生关联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的内容如下。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集合A当中的三个元素—1、a、b,那么这个三角形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2.假设集合A={x|8b≤x≤b+4},集合B={x|x<-6或x>4},并且两个集合的交集不是空集,那么实数b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C层学生是优等生,这部分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完成作业的目的是进一步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作业中有这样一道开放性、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已知集合M中的四个元素分别是1、2、3、4,集合A与集合M的关系是A⊆M。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的乘积被称为集合A的“累积值”,并且规定:当集合A中只有一个元素时,集合A的累积值为这个元素的数值;而空集的累积值为0。假设集合A的累积值为n,那么当n=3时,集合A可能是什么?若n是一个偶数,则这样的集合A有多少个?

如此,教师通过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或为学生创造强度适中的训练机会,让学生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实施分层评价,满足个性需求

在过去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是对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进行简单的评价,而较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实际上,每个学生由于学习风格、兴趣不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实施分层评价,充分展现出评价的作用。

对于综合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在评价中要注重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加强激励性评价,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等生,特别是比较缺乏上进心、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的中等生,教师在评价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动机激发,促使学生主动突破自己的局限。对于优等生,教师在评价中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激励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另外,教师如果在评价中只从自身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很难得到客观的结论。因此,教师要注重运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以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4]。

五、借助评价结果,开展分层辅导

评价在教学中起到了调节和激励的作用。但部分教师在评价结束后,较少针对评价的结果来优化教学方案,从而影响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对此,教师有必要结合评价的结果及“教学评一体化”的思想观念调整教学计划,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5]。

教师要基于评价的结果,对所存在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对于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面对面沟通、提供用于自主学习的微课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上没有取得进步的原因,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如此,教师通过充分利用评价结果,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个性化的指导下取得进步,将评价的作用真正地发挥出来,从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有效的优化。

结语

当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教师有必要正确认识分层教学,对学情展开更加深入的分析,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需求,采取合适的分层方式,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成长空间,逐步推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羊吉卓玛.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19):71-73.

[2] 朱绪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析[J].新智慧,2023(26):72-74.

[3] 李秀红,张凡娣.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2):14-16.

[4] 王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策略初探[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7):46-48.

[5] 韦启诚.分层教学法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分析[J].高考,2023(2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