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探究
作者: 赵庆军【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大单元教学模式围绕教学主题展开,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成具有递进性和层次性的知识链,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章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深入分析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具体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
作者简介:赵庆军(1969—),男,贵州省威宁县双龙镇耿家小学。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背景下,大单元语文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语文内容组织多样化学习活动,高度契合学生学习需求和教育改革要求。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教师需深入剖析语文核心素养内涵、明确大单元教学主题、有效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精心规划大单元教学活动、持续优化大单元教学评价,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优化学习方法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突出价值在于助力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大单元教学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将语文知识系统且完整地呈现出来,促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构建知识体系、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同时,该教学模式聚焦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能有效避免学生出现认知偏差和记忆混淆,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二)创新教学思路
大单元教学围绕主题展开,发现不同文本共性,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系统性的语文知识学
习[1]。在此模式下,教师能有机串联起课文,实现语文知识的有机整合和有效衔接。同时,教师以主题为线索,指导学生自主分析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相较于传统教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语文教学思路与方法的真正创新,为教学注入新活力。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明确大单元教学主题,设立教学目标
大单元教学模式以整体性和系统性为显著特征。为有效梳理不同课文的内在联系,助力学生构建网络化知识脉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应研读语文教材,在课前准备阶段整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主题,以清晰的教学主题梳理每篇课文的内在逻辑,保障大单元语文教学的逻辑性与系统性[2]。明确大单元教学主题,不仅是开展大单元教学的必要前提,还是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确立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师应以大单元教学主题为切入点,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制订大单元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例,该册教材第四单元与第八单元均为故事体裁。故事类文学作品对小学生具有强大吸引力,既能激发他们的丰富想象,又能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可整合这两个单元的课文,开展以“多样故事”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活动。在明确大单元教学主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读《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等课文,探究这些故事体裁文本的特点和共性。例如,这些课文均以事件叙述为主,趣味性强;故事中的事件往往包含情节与冲突,能够吸引读者,使其沉浸于故事情境,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基础语文知识,不仅能为后续大单元教学奠定基础,还能围绕教学主题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目标,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创造条件,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研读《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等课文,培养其阅读能力、信息归纳能力。让学生在完成大单元学习后,准确且简洁地复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在学习中国神话与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培养文化自信意识、锻炼思维能力。
2.组织学生开展故事情节的联想与想象活动,鼓励他们进行故事续写与新编,以此提升想象力与写作能力,实现审美创造素养与语言运用素养的进阶。
3.指导学生深入分析大单元教学内容,梳理学习成果,培养其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教师不仅能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故事类语文知识框架,还能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清晰指引。
(二)立足大单元教学课文,传授阅读方法
课文是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的重要素材,也是大单元语文教学中主要的学习内容。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构建系统的知识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还需充分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不断开展阅读能力训练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稳步提升阅读质量与效率[3]。阅读是学生学习大单元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他们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塑造其逻辑思维的关键路径。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既能提高其阅读速度、效率和能力,又能促进其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大单元语文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单元内经典课文,引导学生掌握多样化的科学阅读方法,并强化阅读技巧训练。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该单元包含《七律·长征》《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灯光》四篇课文。教师剖析单元课文内容与情感后,可开展以“爱国精神”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本次大单元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略读—精读—总结分享”的步骤进行课文阅读和学习,从而使他们能够学会正确的阅读技巧,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具备出色的阅读能力,具体步骤如下。
1.明确主题与内容预测: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爱国精神”这一教学主题的深层含义,并鼓励他们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以初步把握单元主旨。
2.略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略读四篇课文,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生词,对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初步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背诵重点文段,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精读课文:略读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通过梳理文章结构、判断体裁、分析写作技巧等方法,体会课文内涵与情感,挖掘文本价值。
4.总结分享:学生完成略读与精读后,积累了丰富知识与感受。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成果总结分享环节,这一环节可以打破传统教师总结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督促学生围绕“爱国精神”主题进行总结,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分享阅读中的情感体验、知识收获、阅读方法及语言学习心得,实现相互借鉴、融会贯通,提升语文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总结、分析、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师通过上述步骤开展大单元课文教学,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语文知识,夯实语文学习根基,还能帮助他们深入体会课文情感与内涵,掌握多样化阅读方法,从而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点[4]。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契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与空间,这既落实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又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师可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培育其自主学习意识、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的过程中,打造高效的大单元语文教学课堂。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教学为例。教师通过深入分析本册教材,不难发现第一单元紧扣人对物的情感脉络展开,第六单元则聚焦人对人的情感刻画。基于此,教师可有机整合这两个单元,开展以“情感表达”为核心主题的大单元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其课堂学习自主权,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分析大单元教学主题时,教师可依据科学分组原则,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人数均等的小组,引导学生通过生生合作的模式,对《白鹭》《桂花雨》《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课文开展合作探究活动,系统梳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准确把握单元主题的具体内涵。随后,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探究大单元学习思路与方法,精心制订学习方案,并依照方案有序完成教学内容的探索。为切实保证合作探究有深度,提高合作探究的效率,教师需提前设计启发性问题,如“对比阅读《白鹭》等多篇课文,其相同点有哪些?”“通过主题学习,你对‘情感表达’有何新认识?可运用哪些方法进行‘情感表达’?”,以此激发学生思考,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通过略读、精读等方式自主探究大单元教学内容,逐步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并深刻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四)优化大单元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学评价极为关键,它关系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更对学生学习问题的纠正和学习自信的增强具有重要价值[5]。因此,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评价方式,深入研究新课标对教学评价的指导建议,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效能。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情感表达”主题大单元教学为例。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可科学运用表现性评价方式。教师应秉持严谨的态度,密切关注学生在大单元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表现,包括课程导入时学生的反应、知识探究中的互动情况及成果展示时学生的表现,还有在小组合作里的沟通协调、任务分配与执行等细节。此外,教师应依据观察结果,给出精准且具有建设性的评价反馈。例如,教师针对参与度低、分析有误的小组,适当降低任务难度,并用激励性话语鼓励其持续探究。
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开展结果性评价。这一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完整纳入评价主体范畴。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发放科学合理的个人评价表、同伴评价表,引导学生基于学习收获、自身表现、同伴表现、自身优缺点及从同伴处借鉴的经验等多元维度,有序完成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这种全面且科学的评价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清晰认识自我,还能促进其在未来学习中持续进步,有效实现自我发展与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能有效实现从“学课文”到“学语文”的转变,切实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深入研读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剖析大单元教学模式内涵;同时,以系统化语文教学内容为依托,开展多样化大单元学习活动。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语文与生活的关联,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素养,促进知识融会贯通与能力素养提升,为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蓉.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究:以统编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13):17-19.
[2]朱芳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汉字文化,2023(增刊):236-238.
[3]叶雨雅.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路径[J].亚太教育,2023(13):49-51.
[4]宋彬,牛玉玺,谭律岐,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现代教育,2022(11):61-64.
[5]付军玲,王晓虹.大单元学习:让儿童生动活泼地学语文—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1(303/30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