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学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作者: 杨文清【摘要】“研学结合”模式的核心是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实践加深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文章深入探讨“研学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路径,提出通过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听说训练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借助寓教于乐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多样化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研学结合”模式;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杨文清(1983—),男,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中心学校。
“研学结合”模式是指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其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实践操作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施“研学结合”模式时,教师应注重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创设互动性强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
一、“研学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研学结合”模式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研究项目或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1]。
(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研学结合”模式突破了传统学科壁垒,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学生可能会接触到文学、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知识,并且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来完成任务。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有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在“研学结合”模式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这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挥特长,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此外,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助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研学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词汇量,掌握各种句式结构特点,了解文章布局谋篇的巧思[2]。因此,教师可精心挑选与学生语文水平相符的阅读材料,让他们进行仿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四季之美》这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围绕“四季变换”这一主题,精选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阅读材料,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深入探索自然之美与文学表达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挑选以四季为主题的诗词歌赋、散文作品,如古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或是现代作家老舍的《骆驼祥子》。这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作者笔下独特的四季韵味,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身边的四季”活动,鼓励他们走出教室,亲身感受校园内外的季节变迁,用手机或画笔将其记录下来,并尝试用文字描绘自己的所见所感。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接下来的写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活动成果,并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笔下与名家笔下的四季有何不同,进而指导他们模仿名家的写作风格,优化自己的习作。整个教学过程既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又强调读写之间的促进关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听说训练,以听助说
“研学结合”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听与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良好的听力能够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对方意图,清晰流利的表达则是有效沟通的关键[3]。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会、辩论赛等活动,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锻炼听力与表达能力。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古人谈读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古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读课文,理解古人关于读书的不同观点。例如,宋代理学家朱熹提倡“熟读精思”,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这些不同的读书方法和态度展开探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接着,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一个特定的辩题进行深入探讨,如“读书更重要的是理解还是记忆”。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了增加讨论的趣味性和竞争性,教师还可以设定奖励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这种听说并重的形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在尊重他人意见的基础上,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交际能力。
(三)寓教于乐,以趣激学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故事改编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以达到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蔺相如与廉颇之间由误解到和解的故事,教师可以围绕这个故事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蔺相如、廉颇以及其他历史人物角色,通过再现故事情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历史背景。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他们学会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沟通技巧与他人沟通交流。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基于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改编故事结局或添加新的情节。这种故事改编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深刻感悟课文的主旨与内涵,还能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总之,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动力。教师需要持续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四)实践体验,以行悟知
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检验,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调查、文化探访等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该篇课文讲述了革命烈士的事迹,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带领学生走访当地的烈士陵园、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实地探访中缅怀先烈,加深对革命精神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工作人员了解关于烈士陵园的历史背景和维护情况,或者让他们准备一些问题清单,进行实地采访,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获取信息。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能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工具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如拍摄照片、录制视频等,以便回校后与师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班级汇报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鼓励他们交流参观感想,分享个人的思考与获得的启发。
(五)自主探究,以疑导思
提问是学习的关键步骤,只有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才会主动寻找答案。同时,带着问题学习,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研学结合”模式下,教师应当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等方式验证猜想、答疑解惑。
例如,教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自相矛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成语故事中的逻辑悖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之前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说他的矛无坚不摧,盾也坚不可摧,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应当顺着学生的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即任何事物都有局限性,过度夸大的言辞往往经不起推敲。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的自相矛盾的现象,从而让他们认识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总之,教师需要不断鼓励学生提问和探索,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小组合作,以团带个
“研学结合”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需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分工,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这样,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能提升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例如,教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探究。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确保小组成员各有所长。例如,有的学生擅长讲故事,有的学生善于绘画,有的学生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这样的搭配有助于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接下来,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比如要求某小组完成一幅展现“草船借箭”场景的图画,要求某小组编写并表演一段有关“草船借箭”的短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小组明确组员分工。例如,有人负责绘画,有人负责创作剧本,有人担任演员,等等。这样的安排不仅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整个活动期间,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在讨论剧本、分配角色、制作道具等环节中不断磨合,学会倾听彼此的意见,尊重团队的共同成果。当遇到分歧时,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引导学生采用民主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精神。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结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研学结合”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教师可以采用“研学结合”模式,通过读写结合、听说训练、寓教于乐等策略和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强化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娟.研学旅行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探讨[J].小学生(上旬刊),2023(10):67-69.
[2]陆丽敏.基于“五育融合”理念的小学语文研学创新性研究[J].华夏教师,2023(28):45-47.
[3]雷佳琦.“跟着课本去研学”研学实践课程的实施研究: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爱国主义教育”为例[J].教育艺术,202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