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幼儿体育游戏

作者: 赵冲

【摘要】体育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与多领域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在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能增强体育游戏的实效性。文章分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对于幼儿体育游戏的积极意义,探讨陶行知教育思想应用于幼儿体育游戏的要求和策略,以期为优化园本活动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陶行知教育思想;体育游戏;园本活动

作者简介:赵冲(1971—),女,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第四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在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游戏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而陶行知教育思想能为体育游戏提供重要指引。教师可以在幼儿体育游戏中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幼儿健康成长。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体育游戏概述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它主要包括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和五大主张。其中,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三大原理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第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是起源论。陶行知主张教育源于生活,也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第二,“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陶行知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适应社会的需要。第三,“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主张让幼儿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

(二)幼儿体育游戏概述

幼儿体育游戏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以体育为游戏设计方向的幼儿园活动,它能助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其社会交往等领域的能力。具体而言,体育游戏属于体育运动,能为幼儿创造参与体能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促使幼儿健康成长;体育游戏往往是多人参与、共同合作的游戏活动,能为幼儿创造进行人际交往的条件,有助于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幼儿体育游戏的作用

在幼儿体育游戏中应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具有多种积极意义。第一,在组织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有助于坚守儿童本位,在体育游戏中释放幼儿天性,激活幼儿的学习潜力。具体而言,生活教育思想关注幼儿自主参与游戏的行为和思想变化,鼓励幼儿在做中学,自主探索发现知识,感知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幼儿能从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体育游戏中获得乐趣,产生参与体育游戏的动力。这样的游戏活动能够彰显幼儿在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第二,在体育游戏中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有助于弘扬与渗透生活教育,拉近游戏与生活的距离。在此类体育游戏中,幼儿能通过游戏丰富认知与体验,从而形成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品质。第三,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体育游戏的设计,能丰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提升园本活动的品质。

二、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幼儿体育游戏要求

(一)适配性要求

为了在幼儿体育游戏中有效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需遵循适配性要求,使体育游戏与幼儿的学情特点、实际需求相适配,使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游戏中的体现方式与幼儿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相适配。这样一来,体育游戏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发挥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二)开放性要求

幼儿是独特的个体,其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看法、观点也存在差异。在面对同一游戏道具时,不同幼儿对其游戏方法、游戏过程的探索与感受也会存在差异。对此,教师应遵循开放性要求,对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个性化探索、游戏思想和行为持包容、理解的态度;同时,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空间,使幼儿能够从体育游戏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三)生活化要求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生活教育理论为主体。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都紧扣真实生活展开。因此,教师需注意遵循生活化要求。基于生活化要求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有助于教师在游戏中加入丰富的生活化元素,培养幼儿的学习技能和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多元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幼儿体育游戏策略

(一)基于“社会即学校”思想,丰富体育游戏环境

教师可以将体育游戏的环境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落脚点,基于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教育思想,拓展体育游戏设计思路,将体育游戏的环境拓展至社会场景。首先,教师可以结合主题与游戏内容,从真实生活中优选适合的游戏场景。其次,教师可以基于游戏场景的基本条件,合理添置环境创设工具,在场景中加入体育主题元素,利用光线、声音、主题颜色等环境创设方式营造生活化、体育化游戏氛围。如此设计体育游戏环境,有助于在游戏前期唤醒幼儿的参与兴趣,增强幼儿的游戏探究动机,促使后续体育游戏活动得以更好地开展[1]。

以“争做篮球小达人”主题体育游戏为例。该体育游戏围绕“篮球”这一核心要素展开,旨在为幼儿提供篮球游戏材料和多样的篮球游戏玩法,激发幼儿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锻炼幼儿的体能。教师可以基于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思想,选择“篮球馆”作为幼儿体验篮球运动、参与体育游戏的主要场地。教师选择该场地既能引导幼儿深入社会生活,感受真实生活中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又能为幼儿提供较为专业的篮球运动指导和器械。按照这一思路,教师也可以将室外公共篮球场、公园运动区域作为活动开展的主要场地。明确场地后,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区域,如在场地内摆放由可回收材料制成的大型篮球模型,展示内含多名篮球明星的海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幼儿篮球规则的讲解动画,播放《一起打篮球》《小不点打篮球》等儿歌,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幼儿感知活动主题,促使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游戏,并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激发幼儿对于篮球运动的探索兴趣和喜爱之情,使他们获得更丰富的游戏体验和生活感悟。

(二)基于“生活即教育”思想,丰富体育游戏材料

基于“生活即教育”思想选择的体育游戏材料包含体育游戏道具、氛围营造道具等[2]。结合“生活即教育”思想,教师需充分发挥生活材料对于幼儿体育游戏的优化、辅助作用,在体育游戏中加入丰富的生活材料,从而将体育游戏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首先,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游戏活动的主题,为幼儿丰富体育游戏材料。其次,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匹配其他适宜的材料、道具,以营造良好的体育游戏氛围。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准备可回收材料(塑料瓶、布料、纸板等)、运动专用器械(球架、热身用具、得分板、障碍物、体操垫等)、氛围营造材料(小喇叭、多颜色的运动服、护腕护膝、啦啦队花束等)。在选择基础性体育游戏材料后,教师可以在材料中增添生活化元素,如选择生活中、国际赛事中应用的物品,或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材料道具,以及幼儿比较熟悉的物品。如此设计教学活动,能丰富体育游戏的材料,使“生活即教育”深度融入体育游戏[3]。

以“有趣的小球”主题体育游戏为例。该游戏旨在培养幼儿对球类游戏的兴趣与热情,向幼儿渗透球类运动常识,让幼儿认识多种球类的特点,初步了解个别球类的玩法,能识记、辨认不同球类。基于此,教师可以初步选择本课核心游戏材料,如篮球、乒乓球、网球、足球、排球等。围绕这些核心材料,教师可以基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依次在活动中投放如下生活化材料、道具。

1.可回收材料:由胶带、卫生纸、塑料布制成的轻便且大小不一的球体,用于引导幼儿开展“定点射球”的游戏。

2.运动专用器械:网球拍、乒乓球拍、排球网、球门、球筐、计分板等。

3.氛围营造材料:啦啦队花束、队服、口哨、国旗贴纸等。

上述材料、道具取材于实际生活,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事物。在体育游戏中,幼儿能结合生活经验探究材料,提升对体育游戏道具、玩法的熟悉程度。这样的体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引发幼儿对于体育生活的关注。

(三)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丰富体育游戏活动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以“做”为核心。在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体育游戏中,教师应做好体育游戏过程的规划,为幼儿创造实践的条件,鼓励幼儿在做中学。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教学做合一”融入游戏前、游戏中和游戏后三个环节。在游戏前期,教师可以亲身示范,向幼儿展示体育游戏的玩法或个别游戏道具的操作、应用方法;也可以在游戏正式开始前,鼓励幼儿大胆去“做”,为幼儿自主探究活动材料预留充分的时间与空间[4]。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在做中学”的活动方式,让幼儿在前期认知铺垫的基础上,合作展开游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施语言指导和示范指导,但不干预幼儿自主参与游戏、探究材料的行为;幼儿能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深化对体育游戏的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话题讨论活动,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游戏体验和心得,旨在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与热情,鼓励幼儿在园外实践,自主组织和参与体育游戏。如此设计教学活动,能提升体育游戏的效能,增强体育游戏的时效性[5]。

以“彩色的沙包”主题体育游戏为例。该游戏紧扣“沙包”这一核心材料展开活动,旨在让幼儿体验多种形式的沙包游戏,并掌握简单的沙包游戏规则和游戏技巧。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将“做”的设计融入体育游戏前、中、后期,以优化体育游戏活动,充分发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作用。

【游戏前期】

1.“在做中教”环节:教师以亲身示范的方式,向幼儿展示“提线踢沙包”“团体打沙包”等游戏的玩法,并向幼儿演示踢沙包、扔沙包、躲沙包的技巧。

2.“在做中学”环节:教师展示完毕后,为幼儿预留5~10分钟,为每名幼儿分发1个沙包,让幼儿自主探究沙包的玩法,运用沙包展开自由活动。

【游戏中期】

1.在做中学习: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幼儿参与“打沙包”游戏。

2.在做中指导:在幼儿犯规、表现不佳的时候,教师进行语言指导和示范指导,为幼儿加油鼓劲,辅助幼儿更好地参与游戏。

【游戏后期】

1.在做中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围坐成一圈,进行自由讨论。为了保证讨论话题贴合体育游戏活动,教师可提出如下指向性问题:“你喜欢玩丢沙包游戏吗?为什么?”“这次游戏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丢沙包游戏最有趣的地方是哪里?”“你想在什么时候玩丢沙包游戏?”

2.在做中积累:教师组织幼儿共同制订后续丢沙包的活动计划。教师组织家园共育活动,让幼儿在家庭活动中也能保持较好的体育游戏参与兴趣,感受运动的乐趣。

上述体育游戏活动以“做”为核心,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体育游戏兴趣。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体育游戏设计的品质进一步提升,幼儿也能深度参与体育游戏活动,丰富自身认知与体验。

结语

在幼儿体育游戏中,陶行知教育思想能起到导向、引领的作用。在创设体育游戏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纳“社会即学校”教育思想,创设游戏场地与情境,为体育游戏的实施筑基;在体育游戏材料选择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纳“生活即教育”思想,丰富体育游戏的材料,为体育游戏做准备;在体育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纳“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将“做”融入游戏活动的各个环节,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柯玲.幼儿园自主式体育游戏的研究和实践[J].好家长,2023(26):64-65.

[2]周杨玲.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探究幼儿园课程[J].新智慧,2023(21):86-88.

[3]顾佳甜.走进节日,浸润生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节日主题活动中的实践[J].求知导刊,2023(12):107-109,130.

[4]贤琪.玩转民间体育游戏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J].家长,2022(35):13-15.

[5]张丽雯.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区域游戏中的渗透分析[J].读写算,2022(3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