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转型: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许智敏

“四化”转型: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0

【摘要】体育课堂教学转型是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的关键。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教师围绕新课标对专项运动技能教学的要求,构建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通过“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各个环节,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转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体育课堂;排球

作者简介:许智敏(1991—),女,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运河中学。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构建

教师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在对教材分析重组、对学情进行了解的基础上,确定大单元教学主题,制订单元教学目标,构建三维度单元,优化单元教学实施和评价。

(一)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是开展单元教学的前提。教师要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依据,分析教材、校情和学情,紧扣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的核心素养,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与核心任务。

(二)构建三维度单元,安排单元教学课时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省纲要》)提出以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教学。以“排球传垫球技术及综合运用”大单元教学为例。笔者从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划分课时,确定每课时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三)优化单元教学实施,落实“学练赛评”

一体化

有效实施“学练赛评”一体化是单元教学的核心。教师广泛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采用多样化指导方法,有效组织课堂,将“评”的环节贯穿于“学练赛”的始终,达成“学练赛评”一体化,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课堂教学“四化”转型实践过程

(一)结构化:“学练三个一”,由技术转向技能

“学练三个一”指“单一的身体练习”“以单一动作为核心的组合练习”“以单一技术动作为核心的游戏或比赛”。教师根据“学练三个一”策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教学,优化学练组合结构,让学生从掌握单项技术动作转向掌握多项运动技能。

1.针对学情,夯实基础

以“排球传垫球技术及综合运用”大单元教学为例。按照《省纲要》配套用书的安排,八年级排球教学内容以发球为先,再到传球和扣打球,最后才到垫球。但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实际学情来看,学生排球技术基础薄弱,而垫球和传球是排球运动中最基础的技术动作,因此应该先教垫球和传球。基于此,笔者先组织学生开展单一练习:两人一抛一垫,先练习接反弹球,再练习隔网对垫。学生学会垫球后,能够多次来回连续垫击球,自然而然就想尝试扣球和发球,进而实现技术与技术之间的正向迁移,为掌握排球这项运动技能奠定基础。

2.灵活组合,层层递进

“学练三个一”策略体现了知识技能的关联性、逻辑性和实用性。在“排球传垫球技术及综合运用”大单元教学中,笔者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灵活组合练习内容。具体而言,笔者让两名学生先面对面垫传球,提高垫传球的稳定性和高度,做到及时移动、降低重心、蹬地发力;再开展2个技术的组合练习,即进攻性击球+垫球,做到垫高传准;最后,针对不同学习小组垫球水平的差异,让学生开展难度不同的进攻性击球+拦网的组合练习。如此组合练习,学生不仅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还能掌握新的运动技能[1]。

3.创设情境,迁移运用

教师将“学”的单一练习和“练”的组合练习融入比赛中,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能够提高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排球传垫球技术及综合运用”大单元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能力创设模拟比赛情境和真实比赛情境,既保持正规比赛的战术结构,又相应调整比赛内容,以满足较低技能水平学生的需求。通过参与各类比赛,学生逐渐了解、掌握排球竞赛规则和裁判规则,并且学会互相鼓励、公平竞争、团结合作[2]。

(二)问题化:巧设问题链,由被动转向主动

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学生的“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依据单元核心任务和课时关键问题,结合学生学情,设计课堂问题链,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练、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到小组中观察、纠错、引导,推动学生深度学习。

1.问题引领,贯穿始终

在“排球传垫球技术及综合运用”大单元教学中,笔者首先确定本次教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传垫到位、合理分球,于是以“合作传垫球中什么样的球有利于同伴处理?”这一关键问题进行教学导入。

2.有效提问,任务驱动

在“排球传垫球技术及综合运用”大单元教学中,笔者首先基于关键问题,设置子问题:“什么样的球更适合二传传球?二传手接到不高的球该怎么处理?要实现进攻性击球,对二传的传球有何要求?”接着,笔者借助“小组学练赛评价表”(如表2所示)让学生根据教学问题完成任务。

3.解决问题,开拓思维

师(问其中一个小组):同学们在刚才的任务二中得到满分了吗?

生1:我们组没有得到满分。

师:为什么呢?

生2:一传的球没有到位,球垫得不够高,导致二传没传好,大家的配合还不是很默契。

师: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改进吗?

生3:球要垫高一点,这样组员才有时间跑去“救”球。

生4:组员要主动接球,接球前喊一下“我来”,提高配合度。

师:非常好,你们总结归纳得很到位。那接下来,我们在“4V4小组赛”实战中检验吧!

笔者引导学生在学练中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小组化:精编学习小组,由知识转向素养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学情,精心编排学习小组,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将学生自主学练、合作学练、探究学练有机结合,实现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从偏重知识与技能传授转向注重核心素养培养。

1.因材施教,落实分层

在“排球传垫球技术及综合运用”大单元教学中,笔者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习小组的情况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学习进度靠后的小组,适当降低网高、缩小比赛场地;对于暂时不需要教师指导的学习小组,增加他们自主练习的时间。

2.组间竞赛,强化合作

小组竞赛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每节课“赛”的环节,笔者让学生小组一起商量比赛战术,练习时互相学习、监督、合作,从而激发学生为团队荣誉而战的意识。

3.榜样带动,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让各组推选小组长,由小组长担任“小教师”,在小组学练赛中进行榜样示范、组织协调和提醒帮扶。组内成员需要有效沟通、自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四)精准化:多维度评价,由单一转向综合

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练赛过程中体现出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进行精准评价,并及时、巧妙地反馈给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或同伴的表现、行为、成果进行评价,使评价内容更加客观、综合。

1.教师评:讲时效,有艺术

在“排球传垫球技术及综合运用”大单元教学中,对于运动能力较好的小组,笔者在评价时关注其学练动作技术水平和体育品德;对于运动能力相对薄弱的小组,笔者在评价时重点关注其学练态度和学练表现。同时,对于通过努力顺利完成动作的学生,笔者给予肯定的眼神、大大的点赞或鼓掌,增强其自信心;对于一些经过多次努力练习仍无法完成完整动作的学生,笔者抓住时机,巧妙地从学练态度、体育品德等方面给予其肯定和表扬,让其拥有良好的心态。在教学收尾阶段,笔者有效总结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学练表现,促使学生自主进行总结、反思。

2.学生评:讲公平,有思考

在“排球传垫球技术及综合运用”大单元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开展评价。例如,在垫球进圈比赛中,笔者让各小组交换一名组员作为裁判,利用记分牌记录进圈个数,同时点评该小组的表现,并给出合理的建议。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让比赛更公平,还能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裁判规则的理解,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合作反思,从而使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课堂教学“四化”转型实践效果

教师通过实施大单元教学,构建 “四化”课堂,保证“学练赛评”一体化,不仅能让学生系统学习排球技能和知识,还能让学生顺利发展体育核心素养,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一)学生层面

1.激发运动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排球兴趣。一开始,学生会觉得排球学练枯燥乏味,表现出不想学的状态,在笔者进行大单元教学的情境化设计,使练习排球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后,学生对排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真正掌握了这项运动技能。

2.提升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以小组学练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组内自主学练,而笔者转变为指导者,到小组中指导学生。这样一来,笔者的指导更精准、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练也更有效果。学生在小组学练的过程中也能逐渐提升综合能力。

3.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在教学中,笔者减少了道德说教,引导学生在小组学练赛中互相帮助、合作、鼓励、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从而使得学生在真实的体育活动场景中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二)教师层面

1.轻声细语,有效沟通

实现教学转型以后,笔者在大单元教学中以指导者的身份走到学生身边,轻声细语指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从而实现有效的沟通。

2.培养人才,解放双手

在大单元教学中,笔者培养出了一批小组长,他们成为笔者的得力助手,帮助笔者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如此,笔者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

3.持续学习,提升能力

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都较为灵活,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期间,笔者不断学习,优化教学理念,努力完善大单元设计方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在此过程中,笔者的教学能力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结语

经过排球大单元教学实践和“四化”课堂教学的转型,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学习走向素养培养。面向未来,体育教学还需要继续革新,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潮流,用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武装自己,以促进课堂教学转型为导向,继续实践探究,将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这一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曾王飞,柴晨曦,徐志红.指向课堂教学转型的“教学组织小组化”探究[J].体育教学,2023,43(2):24-26.

[2]张朋.“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生态的缺陷及其弥补[J].教学与管理,2024(1):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