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力红色经典 实现育人价值
作者: 徐韵雯【摘要】在中国浩瀚的文化宝库中,红色经典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将红色经典融入教育,能传承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人才。语文教师应通过红色文化的浸润,在学生心中种下理想和信仰的种子,让他们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关键词】红色经典;红色文化;学科育人
作者简介:徐韵雯(1994—),女,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红色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红色经典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斗争的光辉历程,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学习红色经典,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提升语文学科育人的实效[1]。在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深入挖掘红色经典的价值,从红色经典所介绍的英雄人物事迹中提炼出红色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互动以及情境性的实践中学习红色文化。鉴于此,本文将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为例,探究语文教师借力红色经典、实现育人价值的可行路径,以期为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奠定基础。
一、读思结合,品味文化
(一)揣摩经典
学生要想从红色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第一步要做的是读懂、读好、读透红色经典。语文教师在进行红色经典的教学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揣摩并体会关键词句的真正含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一项关于“人物形象小卡片”的情境任务,让学生初读文本,并在小卡片上写下对主人公邱少云的第一印象。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纹丝不动”等关键词语或句子,初步感悟邱少云在烈火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随后,教师可以通过“‘我’和邱少云是什么关系?”“‘我’其实能救邱少云,但为什么不救?”“‘我’担心的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担心?”“‘我’为什么不忍看又忍不住不看?”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邱少云乃至每一位战士身上的奉献精神。这有利于在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的同时,检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程度。
(二)了解背景
教材中的红色经典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有的背景能在文章中找到相关描述,有的背景则不能从文章中直接找出[2]。基于此,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红色文化背后的社会背景,以及文章中讲述的故事给自己的启示。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或疑惑,语文教师可以模拟当时的情景,将学生带入其中,让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开国大典》的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视频播放完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答“除了视频里出现的场景,开国大典还有哪些令人震撼的场景呢?”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阅读和查找。在学生对“开国大典的盛况是先辈们用怎样的经历才换来的呢?”“在此过程中,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先辈们?”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后,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地介绍当时的中国。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阅读《开国大典》这篇文章,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并且学会珍惜当下。
采用读思结合的教学方式旨在加深学生对红色经典的认知。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读思结合类教学活动的安排,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文本、品味文化。通过红色经典的阅读教学,语文教师能够逐步引导学生体会红色经典的精神内涵,了解红色经典的创作背景。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融入个性化的感悟,品味红色文化的魅力。
二、学科融合,深化感悟
当前,学科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融合多学科的红色文化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充满活力的多维互动。学生在红色文化学习中不仅可以增长见识,形成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
(一)结合历史,拓展视野
语文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尝试探索语文与历史等学科的融合方式,以辅助红色经典的教学。语文教师要通过红色经典的主题挖掘,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如可以梳理党史的某些内容,开展展览活动,或者带领学生到博物馆等场所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相关文物。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学的角度、通过关联历史知识来分析这首诗,引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探索。具体来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这首诗蕴含的思想感情及红军具备的优秀品质,教师可以举办一场以“长征‘红’途”为主题的小型研讨会,让学生集思广益,尝试围绕长征的重要战役、关键转折点、代表性英雄人物及其主要事迹、长征胜利的意义等内容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可以结合这首诗中提到的“五岭” “乌蒙”“云崖”“大渡桥”“岷山”等地点,讲述与金色的鱼钩、半截皮带等物品相关的长征故事,或者向学生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等资料。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关于这首诗描绘的画面的问题给予学生引导,帮助学生从长征的相关历史的认识回归到这首诗的学习。学生通过分析这首诗的语言、写作手法等,能够意识到红色经典的历史意义。
(二)结合音乐,增强归属感
红色歌曲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听众获得深刻的审美感受,而且能够对听众个人的精神熏陶和心灵滋养产生积极的影响[3]。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将《歌唱祖国》《黄河大合唱》等红色歌曲引入课堂,以此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让学生进行歌唱学习,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金色的鱼钩》之前,教师可以播放歌曲《过雪山草地》。这首歌再现了红军翻越白雪皑皑的山峰、踏过危机四伏的草地等艰苦的历程,具有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可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红军顽强的信念,真正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首歌的歌词来寻找文章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在学生找到并理解相关内容后,为了向学生渗透长征精神,教师可以进一步分析这首歌的歌词,如告诉学生:“‘高原寒,炊断粮’这短短的六个字就将红军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写了出来,与文章中三个病号和老班长遇到的情况相对应;‘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这一句话赞美了红军钢铁般的意志,对应着文章中“三个病号得了肠胃病却依旧咬牙坚持、跟随大部队,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病号而最终长眠于草地”的内容;‘革命理想高于天’这一句话则升华了主旨,反映了红军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在教学的尾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并演唱这首歌。随着学习红色歌曲的次数不断增多,学生能够逐渐明白,一首首经典的红色歌曲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4]。
在红色经典的教学实践中,学科融合能丰富教学内容,为文章的分析提供新的视角,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借助红色经典,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红色文化的感悟,逐步培养自身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5]。
三、角色扮演,树立信仰
教材中的红色经典大多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加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常常会下意识地模仿周围的人的行为,使得角色扮演成为一种生动且有效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要创设综合性的实践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扮演英雄人物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体验,树立正确的信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角色扮演活动时,语文教师应确保活动内容符合事实,避免歪曲历史,也应注重引导,使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从而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红色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研读文章的基础上,按照“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故事脉络,尝试完成此次角色扮演的剧本创作。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角色的内心想法,感受角色的英勇无畏,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独白、对话、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细节,呈现五位壮士的性格特点。在角色扮演活动的反思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答“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五位壮士的精神?”等问题,并分享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能在情感上受到触动,还能在思想上得到启发,从而学会尊重红色文化。
角色扮演这类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得红色经典的呈现形式不再局限于教材上的文字。借助角色扮演所对应的情境,学生能够将正确的信仰及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明确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方向。语文教师通过结合角色扮演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让红色经典成为学生回顾过去与展望未来的桥梁。
结语
红色经典的教育作用不容小觑,而丰富的教育教学方式是达成育人目标的有力保障。借力红色经典来教学,能促使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彰显红色经典的育人价值及独特魅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读思结合,品味文化”“学科融合,深化感悟”“角色扮演,树立信仰”的策略。语文教师要通过红色经典的教学,不断改进育人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红色经典的热情,让学生受到红色精神的熏陶,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实现知识传授与精神培养的有机结合[6]。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与红色经典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红色经典的阅读和鉴赏,感悟英雄人物的革命气节等精神品质,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郭少冰.阅读红色经典 提升语文素养[J].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3(1):36-38.
[2]陈丽.浸润“红色经典”,塑造“红色基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红色教育”的有效途径[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9):42-44.
[3]刘晓慧.中国红色经典音乐的艺术流变与当代价值[J].音乐生活,2024(8):70-72.
[4]秦薇.讲好英雄故事,培育红色基因[J].天津教育,2024(4):24-25.
[5]李晓雪.红色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境及其解决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1):134-137.
[6]杨结金.小学语文红色经典课文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23(25):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