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汤圆

作者: 杨采涓

幼时记忆中,家中不仅有甜甜的红糖芝麻汤圆,也有荠菜咸汤圆。这汤圆由父亲一手制作,从准备食材到端上餐桌。

父亲做荠菜汤圆总是从冬至开始。俗语云,冬至大如年。我曾在古典节气课程中这样描述冬至的习俗:

冬至过节,自汉朝起成为宫廷和民间的传统。《后汉书》中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一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愉悦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这一天有最为漫长的黑夜,这一天也是春节的起点。一切关于春节的念想,就从冬至日开启。

关于节气时令更迭的感知,现在回想起,却是从家中的食物开始的。如今的我已无从知晓,在那个物质匮乏、经济拮据的年代,父母是如何勤劳节俭、考量度日,给我们一个温馨家园的。

人生何来大事?活着,吃饱穿暖是第一要义,让孩子吃得好一些,父母流的汗水和花的心思,日月星辰都看得到。有什么能难倒无所不能的母亲和父亲呢?

母亲为了有更多的土地,放弃了工作。“有土地就好。”她豪迈地说。

一年中有三个季节,母亲都弯着腰在田地里劳作。收了稻子种小麦,田埂上洒上芝麻和豌豆。春天的菜园,从正月栽种土豆开始,芹菜、韭菜、青菜到春天的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豆角、扁豆,一一都育上苗。冬天收获的白菜、萝卜、胡萝卜,是在三伏天播种的。

家中的房前屋后,四月间点上丝瓜、冬瓜、黄瓜、南瓜、葫芦、户子、茶豆的种子。夏天来了,蜜蜂嗡嗡嗡地飞来飞去,丝瓜开着金黄色的小花,方瓜开着金黄色的大花,冬瓜和葫芦的花是月白色的,茶豆是蛱蝶一样紫色的花。一朵花一个果。就连院墙的四周,母亲都种上了菜姜。秋天开出向日葵一样硕大耀眼的花朵,将深藏在泥土中的洁白果实腌制后,是冬天一道美味的小菜。

只有冬天,冬天的母亲才有一些闲暇的时间。所以冬至这一天,母亲极为慎重地对待。提前磨好豆腐,早早起来炖冬瓜方瓜,包白菜豆腐馅的饺子,这都是母亲必修的“功课”。

白菜为百财,豆腐为都福。白菜和豆腐放在一起,清清亮亮,清清白白。清清白白做好人,就是福,都是福。这是母亲时常会讲的话语。

而父亲,要给我们做的吃食是荠菜汤圆。

至今还记得,幼时家中那一间小小的厨房里,低矮的电灯在晚上散发出昏黄而不失温暖的光亮。父亲低着头,沉默地有条不紊地一一准备,把猪油熬成琥珀色的油汁(油渣),冷却备用。沸水烫熟新鲜的荠菜,再挤去水,焯过水的荠菜是鲜亮的碧绿色,如春天的生机。葱白、姜黄,油汁捏碎,荠菜切碎,拌上细小的豆干丁。

“这样会很香。”直到开始搅拌时,父亲才转过身来,向我们微笑言语。此时,父亲已然轻松,仿佛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神情愉悦而自由。

糯米粉和上温水,做成面团,放在盆里,盖上湿的棉布。要醒上一夜,让水和面充分融合,这样明早的面团才会又糯又劲道。

也许,小孩子都喜欢吃甜食。我爱的是红糖芝麻汤圆,甜甜的,对荠菜汤圆谈不上多喜欢。每次看到父亲殷切地把汤圆端上桌,招呼我们姐妹品尝时,我都会象征性地吃上一个,好像给足了父亲面子。

每年冬至和过年的时候,父亲都乐此不疲地做着荠菜汤圆。犹记得,读高一那年的春节,和同学相约去街上看年景,回到家中已是午后。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二的面里也要有荠菜汤圆的。父亲正在备料,听我说饿了,就给我煮了一碗咸汤圆。

荠菜是清香的,油汁是酥脆的,豆干很有嚼头。我一连吃了四个,连声说好吃。父亲开怀大笑:“那是自然。小时候,一到年节,你奶奶就会包荠菜汤圆给我们吃……”

所谓爱,不是在一起吃了很多次饭,而是有人用心做了很多次饭给你吃。那时候还年少,不懂父亲对祖母的无尽思念。

生命的河流生生不息,一岁一冬至,春去春又回。我仍然习惯在冬至这一天,吃苏北的水饺,或是买一袋思念牌的汤圆,有些甜腻的黑芝麻馅,咬一口香甜四溢。

我恍然发现,很久都没有吃到荠菜汤圆了。人到中年,父亲和母亲已经走向衰老……父亲老了,老到已经无法用自己的双手来表达他心中的思念和深情。

犹记得父亲曾做过的桂花酒酿小圆子、凉拌干丝、大煮干丝、狮头丸子,还有一种加了绿豆粉的小肉丸、胡萝卜丝、干丝、水芹菜拌三丝、萝卜海蜇、菠菜鸡蛋皮、全家福……

鸡蛋不够,加上豆腐做成鸡蛋糕。肉不足,狮头丸子中的山药多,麦粉多。即使是只有一个萝卜一颗白菜,父亲也可以做出一顿美味。凉拌萝卜皮配上花生米,萝卜丝姜片煮米粥,白菜菜帮爆炒,菜叶可煮面,菜心留着切碎了可以炒大葱鸡蛋。

父亲有一双神奇的手……在一个个节日里,好多精致的菜肴都被父亲郑重其事地端出来,摆放好。他总是带着慈爱的笑招呼大家坐好吃饭。那些菜是父亲对我们的爱,对家对节日的重视。

后来的后来,我才知道,这些菜都是祖母曾经做过的。家境优渥时,祖母做的是荠菜鲜肉汤圆。油汁和豆干是在最为艰难的时候,祖母无奈之下做出的改变。

父亲说,后来他们吃的一直都是荠菜油汁汤圆,习惯了,一直到祖母离开,都没有带她过上舒心轻松的日子……那是父亲在我们面前唯一一次回忆过往,声音里有无限的悲凉和遗憾。

有多少遗憾就有多少思念,每一道菜都承载着亲人的爱。总是要心存感激,这立足的土地,这容身的异乡和故乡,生养教诲的双亲,早已远去的祖辈,还有这哺育我们的阳光雨露稻谷果蔬。

这借来的一生,总是得到太多。

春节前,我想,要多花一些时间陪陪父母。要到厨房去,准备过年的菜品,还要做一件重要的事——为家人包一次父亲记忆中的荠菜鲜肉汤圆……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为我们做饭的人,都要深爱。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星光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上一篇: 打谷场的夏天
下一篇: 读写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