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作者: 莫明全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0

【摘要】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还应该借助高质量的小学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文章围绕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目标,分析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具体案例,讨论科学设计分层作业、开放作业等类型数学作业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作业;开放作业;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莫明全(1973—),男,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葵阳镇铁南小学。

完成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第六部分“课程实施”提醒教师重点关注教学评价。而作业是教学评价的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双减”政策则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不应继续遵循传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重点考核学生是否记住知识、能否得出正确的答案,而应关注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学生思维发展[1]。与此同时,教师设计的作业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

一、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应当致力于培养理论和实践双优的综合型人才。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需要设计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和课后作业。教师应当在设计数学作业前,认真分析学生的基本学情,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和发展需求,然后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作业,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同时引导学生积累学习经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思维发展。

二、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基本原则

(一)兼具启发性和趣味性

为了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教师应当通过数学教学引导学生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启发学生建立有意义的知识结构。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教师也应贯彻上述思想,适当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思维能力[2]。与此同时,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浓厚,他们更容易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确保作业兼具启发性和趣味性。

(二)兼具巩固性和拓展性

作业的基本功能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教师应确保自己设计的数学作业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情,及时查缺补漏,从而顺利建立有意义的知识结构。与此同时,如果教师只设计常规的巩固训练题,那么作业的功能依然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还应适当设计一些拓展题目,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3]。也就是说,教师应该设计兼具巩固性和拓展性的数学作业。

(三)设计个性化与层次化作业

设计作业时,教师也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作业。因为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差异,形式、内容单一的作业无法让全体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还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适当设计分层作业,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同时使学生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4]。

三、科学设计多种类型的小学数学作业

(一)设计分层作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每名学生都能有效完成数学作业,并且能由此获得充分锻炼[5]。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后,考虑到学生刚开始接触分数知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差异较大,教师设计了分层作业,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帮助他们通过作业有效复习和巩固。

【基础巩固层次的作业】

这一层次的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知识的理解相对浅显,需要通过更多练习来加深理解,因此教师给他们布置了较多基础题。

1.基础概念回顾

(1)解释什么是分数,说明如何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举例说明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的区别,并说明为什么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算式前,需要将分数通分。

2.基础计算练习

(1)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题

+= -= 1-=

(2)实际应用题

有一块蛋糕被平均切成8份,小华吃了,小明吃了,他们两人一共吃了多少蛋糕?请画图展示计算思路并写出计算过程。

【应用提升层次的作业】

这一层次的学生基本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加减法运算技巧,能够较为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与此同时,他们渴望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以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和问题解决

能力。

1.深化理解题

请分析,如何快速判断两个分数相加时是否需要进位或借位。

2.综合应用题

小红先在一个杯子里倒入杯的牛奶,在喝了杯牛奶后,她又加入杯的水,请问现在杯中的液体有多少?(注意区分牛奶和水)

通过这样的分层作业,需要巩固基础的学生可以逐步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而想要挑战自己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更高难度的题目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设计开放作业

1.利用设计类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放作业往往具有更强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完成作业,注重个性化表达,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学习枯燥感。设计类开放作业往往能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提升学习兴趣,获得学到知识、完成任务的自豪感和喜悦。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认识立体图形”一课后,教师根据学生想象力丰富这一特点,设计创造图案的开放作业:“同学们,大家听说过奇妙的七巧板吗?七巧板可以被拼成多种图案。请你们发挥想象力,尝试用七巧板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不过你们需要用到七巧板的每一块板。在拼好图形后,请将七巧板带到学校来,和前后桌同学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并简单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

2.利用调查类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使作业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调查类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为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奠定基础[6]。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面积”一课后,教师布置调查类作业,并提供如下背景信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小明的爸爸妈妈决定翻修客厅、主卧和次卧。但是小明和爸爸妈妈无法决定在客厅、主卧、次卧铺设木地板还是瓷砖。你可以回家调查自己家里客厅、主卧、次卧铺设瓷砖或木地板的效果,然后给小明提出建议吗?”此后,教师提醒学生在调查自己家的客厅、主卧、次卧铺设瓷砖或木地板的情况后,完成表1,并结合表1的数据分析铺设瓷砖或木地板的效果,然后给小明提出建议。

3.利用解答类作业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这类作业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发散性,在解题时,学生不能按照固定模式去分析,而是需要开动脑筋,调动知识储备,迁移数学知识,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寻找真正有效的解题思路。这类作业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测量”一课后,教师设计了以下两项解答类作业,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锻炼思考和表达能力。

(1)一个楼梯的侧面如图1所示,求此图形的周长。

(2)小丰和小强住在同一个小区,放学后,他们同时从学校往家的方向走,但是小丰按照A路线回家,小强按照B路线回家,如图2所示。如果两人走路的速度一致,谁先回到家?为什么?

4.利用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需要想清楚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以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推动他们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营养午餐”一课后,教师布置了“为家人和自己设计营养午餐”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参考教材97页的表格分析适合自己和家人的营养午餐,并设计一周的午餐。在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自己和家人的实际营养需求,并据此搭配合理的午餐。

5.利用生活化作业,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不仅应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还应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从而有效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在设计作业时将数学知识融入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课后,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基本能够运用统计的方法来分析数据,教师设计了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如下:“你知道班里学生的身高吗?你知道班里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哪个最少吗?我们班学生的身高分布和同年级其他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是否相同?请你调查本班学生的身高及同年级另一班级学生的身高,算出本班学生及同年级另一班级学生身高的平均数,并尝试用条形统计图展现本班学生及同年级另一班级学生身高的分布情况,以解答上述问题。”

结语

高质量的小学数学作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助力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在新课改和实施“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更加重视作业的作用,调整自己对作业的认知,积极尝试多种类型的作业,努力提高作业质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岭峰,李桂双.放大“想”:小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重要过程:以“用分数解决问题”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9):49-52.

[2]李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中外交流,2019,26(12):250.

[3]贾轩,曾小平.小学数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9(23):52-54.

[4]汤凤英.“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策略[J].读写算,2024(25):14-16.

[5]顾洁.“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J].读写算,2024(24):38-40.

[6]孙颖.以系统思维开展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管理,2021(10):31-34.

[7]洪莲.作业减“量”不减“质”: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学苑教育,2024(1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