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单元视角下的神话教学设计
作者: 谢健【摘要】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宏观视角规划课程框架的教学模式,旨在打破传统的单章节、碎片化授课方式,重点关注知识的连贯性和学科间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养。“神话”这一主题涵盖内容多样,教师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进行神话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全面感受神话魅力。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神话;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谢健(1971—),男,甘肃省酒泉市东关街第一小学。
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单元整体认知出发,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展开单元的教学[1]。神话是文学中的经典,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无论是中国神话还是外国神话,都是民族文明的一种象征。神话内容丰富,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体系,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于具体内容的教学,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大单元教学,教师能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进行整体学习,形成对神话的全方面认识。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探寻大单元视角下神话教学的设计策略。
一、以大单元为整体,在比较中初步认识
神话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诞生的时间很早,有着悠久历史,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先认识到什么是神话,了解神话的内涵,再从神话这一概念入手,通过比较,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构建起对神话的立体认识框架,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本单元精心挑选了四篇充满神奇色彩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不仅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还在无形中深化了他们对虚构性文学的理解。这些故事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了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让学生领略到了中华民族和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2]。同样是故事,神话与寓言、童话等具有明显的区别,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这些文学体裁的区别。在导入课程时,教师可以把曾经学过的寓言和童话与本单元的神话进行对比,让学生再次阅读这些课文并思考:“这几篇课文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课文之中有什么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再分析一下这些课文的作者和写作时间,你发现神话这一体裁有什么特殊之处?”通过阅读和对比,学生能明确感知到神话与寓言、童话的不同:虽然三者都是虚构和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但神话的主题往往都是叙述有关人类发展的事件,其往往没有准确的创造者和形成时间,是在从古至今的不断流传中被许多人加工改造最后完善的故事,往往表达的都是古人的一些朴素认识。在教师的带领思考下,学生能够知道并不是所有天马行空的创作都能被称为神话,现代人可以自由进行寓言和童话的写作,但是却不能创作神话。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采用侧面对比的手法,让学生对神话体系内的不同神话形成初步认识。本单元在课文安排上,不仅选择了典型的中式神话,还有《普罗米修斯》这一古希腊神话的代表,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整理中外神话故事,然后在班级进行交流分享。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学生从不同神话中感受不同文明和民族底色,还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拓宽视野,在心中埋下有关文明文化的种子,体会文学的魅力。
虽然大部分学生在之前对于神话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那些认识多半是浅显的、分散的。教师通过比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对神话有了立体的初印象,构建整体认知框架,进而为后续的神话教学打下基础。
二、以大单元为背景,在联系中深化内涵
单元是组成教材的小单位,而每一单元又是由围绕一个主题的若干课文和课后练习组成,因此学生学习的每一课都不应该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串联。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既要看到各篇课文之间的关联,也要看到课文与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任务之间的关联。
在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中,明确指出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能“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课文之间的对比和联系,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能变得更加丰满。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四篇课文列一个表格,从“想象情节”“世界认识”“人物形象”和“精神内核”等方面进行分析。如《盘古开天地》一课,想象的故事情节就是盘古将自己化身为天地万物,宇宙出现了雏形,展示的是古人对世界起源的思考。在这个神话中,学生认识到盘古无私献身、开拓进取的形象,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拼搏奋进、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核。同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其余课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问题“《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作为中式神话的代表作,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探索,进而让学生意识到这三篇课文都体现了一种勇敢坚韧,靠自己而不靠别人的精神,表达了古人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朴素观念。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这些精神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底色,那么在后来的历史中,有哪些事或者神话,也可以展现这一点呢?”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得以被激发,从而对中华文化有着更强烈的、发自内心的认同。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女娲补天》和《普罗米修斯》联系起来,学生从中可以发现,虽然这两个神话所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但都表达了勇敢不屈、为民造福的精神,由此可见即使文明不同,但其中依然有着共性认识。
除了课文之间的联系,课文与单元内的其他栏目也有关联。如本单元学习目标中有一个是“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而习作“我和 过一天”正好与之相关,因此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与盘古、精卫、普罗米修斯、女娲等神话人物见面,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这样的习作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语文学习从来都不是片面的,如果将每一课内容都割裂开来,学生无法形成更深层的联想。教师利用大单元教学,在发掘单元内容联系后,将内容进行整合,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还在原有立体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丰富,帮助学生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从而加深记忆。
三、以大单元为依托,在任务中综合发展
在学习此单元时,由于学生对神话的相关积累较少,因此教学往往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未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做不到融会贯通、内化于心。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布置以大单元为依托的多元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神话的阅读、理解、改编、赏析和创作的兴趣[3]。
首先,教师可以举办神话故事分享会,让学生通过聆听同学的发言,从而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分享会只需将主题定为“神话相关”,不对具体内容做限制,学生可以分享其他著名的神话故事,如埃及神话、古罗马神话、印加神话等,也可以补充课文的相关内容,如《女娲补天》最早的记录是在哪儿,《盘古开天辟地》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完善过程,还可以从各神话中截取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如中式神话中的《大禹治水》和欧洲神话中的《诺亚方舟》都提到了大洪水,这之间会不会存在什么关联。总之,只要是与神话相关的都可以进行分享。
其次,教师可以举办讲故事大赛,让学生通过讲述课文的方式,对神话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具体而言,教师通过抽签将学生分为四组,让每组学生任选一篇课文进行讲述。学生需要思考同样讲一篇神话,如何能让自己的讲述更出彩呢?因此,除了自行对课文进行加工,使得情节完善、内容丰满,学生还可以在讲述时加入一些表演设计和内心独白,使得讲述更加深入人心。比如,学生可以思考:《精卫填海》中,精卫在填海时会是怎样的神态动作?女娲在补天遇到困难时,内心会想些什么?学生在设计自己的讲述时,能通过这些思考将自己带入故事中,从而更好地揣摩主人公的心理,对于进一步把握神话的精神内核具有重要意义。赛后,除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教师还可以设置最佳情节奖、最佳表演奖等奖项,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最后,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布置一个神话角,收集展示学生制作的以神话为主题的作品,如手抄报、神话名片等。神话名片是指对神话的介绍,包括所属神话体系、主人公、简介、完善和发展历程,是学生全方位认识神话的重要途径。每个学生都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神话故事,为其制作神话名片并在神话角展示。
在大单元的依托下,复杂多样的综合性任务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多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这样的多元学习任务既具有操作性,为单元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应用空间,也可以从阅读、写作等多方面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全方位的语文素养培养。
四、以大单元为启发,在生活中传讲神话
神话故事中有着丰富的想象和超凡的神力等元素,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同时,神话故事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神话对学生的吸引力,依托神话故事的价值,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神话的影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神话故事,成为神话故事的“传讲人”。
首先,在进行正式的大单元教学前,教师可以布置先行任务,让学生提前阅读“快乐读书吧”板块推荐的神话故事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神话,也可以观看神话类电影,提前对神话故事有所了解。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观影,学生体会了神话故事的魅力,从而培养对神话故事的喜爱之情。在学生对神话故事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师可以设计“采风”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寻访长辈、查阅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关于自己家乡的神话故事,深化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关于自己家乡的神话故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在班级进行集中展示,促使学生结合不同地域文化了解更多不同的神话故事。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视角转移至课本,以单元教学目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指导方向,让学生初读文本,分析各篇课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概括神话的主要内容。除了课文给出的神话故事,学生也可以对之前收集的神话故事进行同样的分析,进而更加扎实地掌握总结概括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将这些神话故事与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或生活常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纵向认识。比如,《女娲补天》这一神话故事中有一元素—补天的石头,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女娲补天之石所孕育,《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是女娲补天之石所化。这样的联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神话故事,也能发散学生的创作思路。
除了联系相关的文学作品或生活常识来实现神话故事的延伸和拓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顾积累的经验,运用所学知识,对神话故事进行自主创编,将阅读得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发展想象力。教材的“习作”板块为学生提供了思路,学生可以选择一位故事中的人物,想象与他过一天的经历。这样的写作要求学生充分了解该人物的性格特点,能够保证故事的合理性,同时又能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学生也可以选择更高阶的创作,即自主创编一则故事,合理设计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设计有趣的主要内容,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丰富的想象,且不会觉得奇怪。学生在自主创编故事的过程中,会对神话故事进行精细阅读,深刻感受人物形象和特点,并据此展开想象,这有利于学生感受神话故事中的人文精神,发展创造力。
大单元学习将“学与做、读与讲、讲与传”统一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阅读、表达等语言实践能力,还领略到神话的无穷魅力,收获了作为一名“传讲人”的自豪与骄傲。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单元视角下进行神话教学能使原本让学生有距离感的内容具体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利用好大单元这一整体,帮助学生探索神话故事,由浅入深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图谱。在大单元教学下,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和个人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充分促进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峰.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索:以小学语文教材“神话”单元为例[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6):35-37.
[2]胡军.核心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以四年级上册“神话”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
[J].新课程,2024(18):102-105.
[3]孙媛媛,查晓红.传讲:神话单元学习的最佳方式: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J].语文教学通讯,2021(7/8):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