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组设计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与实践
作者: 高卫国
【摘要】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题组设计理念实质上是指将具有相同性质、特征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组织,形成具有关联性和层次性的问题群,以此构建学生的作业。文章基于题组设计理念,深入探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题组设计理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作者简介:高卫国(1977—),男,陕西省兴平市西城街道中心小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将题组设计理念融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然性[1]。设计数学题组作业,不仅可以有效精简作业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2]。在实践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学情与教学有机融合,整体提高题组作业设计质量。
一、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应用题组设计理念的思路
(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题组作业
教师应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统筹考虑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系统设计题组作业。教师可通过构建层次递进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核心素养,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可基于教材各章节的教学目标,设计覆盖知识要点、强化新知巩固的题组,确保作业内容的系统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题组,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方面,教师在设计题组作业时要从学生成长发展的角度出发,立足于让学生深入理解并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另一方面,题组作业的设计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师应铺好路、引好路,让学生在完成题组作业的同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这种作业设计理念既契合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
特点。
(三)适当采用问题分解策略
针对一些涉及多个知识点、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依据题组设计理念,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和解题的思维路径,将其分解为具有递进关系的子问题序列,让学生逐个解决小问题,进而攻克难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还能获得学习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
二、题组设计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笔者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从预习题组、分层式题组、多变式题组、进阶式题组四个角度分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结合重点内容,设计预习题组
教师可以在预习阶段设计题组作业,帮助学生预习章节的核心知识[3]。通常情况下,预习环节的数学作业以填空、判断题为主,这样既可以降低作业难度,又可以让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设计预习题组作业。
数学概念或定义作为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在设计关于此类内容的题组作业时,教师可以填空题为主,将概念或定义中的关键词汇作为填空内容,以此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另外,教师还可以配合判断题,设计多道练习题,帮助学生达成对数学概念或定义的深度掌握。
例如,在教学“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对面积的定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设计如下题组作业。
物体的( )或封闭图形的( )叫作它们的( )。
对应的题组为:1.数学课本封面比作业本封面( );2.课桌表面比课本封面( );3.宝宝的手掌面比爸爸的手掌面( )。
同理,在设计有关面积单位的作业时,教师也可以应用上述方法设计如下题组。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写作1( ),也可以写作( )。
对应的题组为:1.面积单位有( )种写法;2.判断题—课桌桌面的面积为820厘米( );老师告诉我一张便笺纸的面积为100平方厘米( );我可以把2平方厘米写成2cm2( ),也可以写成2厘米2( )。
教师围绕概念或定义设计预习阶段的题组作业,既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学习新知中的重难点部分,又能够系统诊断学生的预习效果。
(二)突出核心素养,设计分层式题组
数学作业设计应契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目标。教师可通过设计分层式题组作业,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运算能力等,达成教学目标。
以“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该单元有“先乘法,后减法”“先乘除,后加减”“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三个核心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旨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在设计题组作业时,教师应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机结合,设计具有明确目标导向和实践价值的题组作业。
以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4页“练一练”的第6题为例。教师可以基于题组设计理念,对问题进行拆分,让学生在解决子问题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先乘法,后减法”的运算法则。题目的题干为:装车轮,每辆车需要4个轮子,一共有24个轮子。提问:如果装5辆车,还剩下多少个轮子?基于这一问题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题组作业。
1.我可以直接列出运算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选择逐步得出答案:组装一辆车需要( )个轮子;组装5辆车一共需要( )个轮子;现在有24个轮子,那么组装完5辆车后,还剩( )个轮子。
请列出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思路解答下面的问题,你能直接列出算式吗?
暑假共计8个星期零2天,请问暑假一共放了多少天?
这种分层式的题组作业能够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能够让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有效锻炼,又能够帮助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练习得到提升。此外,在四则运算的初期学习阶段,将运算法则与真实情境有机整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算法和算理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串联多个知识点的题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超市购物情境的应用题。
超市中的货架上标明:
1.要想买4瓶矿泉水、1个蛋挞和2个冰激凌,应该付多少钱?列式为( )。
2.现在钱包里有2张5元、1张10元和4张1元的人民币,请问这些钱可以买多少盒酸奶?列式为( )。
3.如果用钱包里的钱,先买2个面包,再买1瓶矿泉水,那么剩余的钱可以买( )盒酸奶?列式为( )。
将数学题组与真实生活情境深度融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还能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实践应用能力,最终推动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三)立足实际应用,设计多变式题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部分学生难以把握知识的本质规律与内在联系。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未能深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缺乏对知识的整体认知,导致知识点之间相互割裂。对此,教师可以基于真实生活情境,设计一题多变式的数学题组,通过变式设计展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例如,在教学“周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四则运算、周长概念与生活情境有机融合,设计如下数学题组。
1.小明要帮爷爷建一个菜园子,菜园子长7米、宽4米。如果要在菜园子周边围上篱笆,需要多少米的篱笆?请列式。
2.爷爷临时提议,想在菜园子旁边建一个4米长的正方形鸡舍。在这种情况下,小明需要准备多少米的篱笆?请列式。
3.爷爷临时提议,想要在菜园子旁边再建一个鸡舍,此时小明发现现有的篱笆长度为30米,请问小明和爷爷的想法能实现吗?请列式。
4.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明提议让菜园子一侧靠墙,这样可以省下10米长的篱笆,请问这个方案是否可行?请列式。
5.爷爷觉得小明的提议非常好,于是在院子里选择了一个更好的地方,将菜园子放在东北角,这样可以用两侧围墙取代菜园子两条边。这个方案可以省下( )米篱笆。省下的篱笆,是否可以支持爷爷仿照鸡舍,再建一个4米长的兔子窝?请列式。
在上述数学题组设计中,教师通过创设整合性的问题情境,将周长概念与四则运算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广度,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
(四)顺应认知规律,设计进阶式题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编排和呈现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数学题组作业时,教师可以基于这一特点,设计进阶式题组,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实践价值,同时提升核心素养。
以“千克、克、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帮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理解质量单位的意义。在设计题组时,教师可以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单一单位的换算练习入手,逐步过渡到复合单位的比较与转换,最后设计真实情境中的质量应用问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6千克=( )克;8000 g=( )kg;200克+800克
=( )千克;4600克=( )千克( )克;6000千克=( )吨。
2.判断对错
4000克>4千克( );2千克>1500克( );3000克=3千克( );1吨<500千克( )。
3.在括号中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
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买了一包小饼干,大约重100( ),8个苹果,大约重2( ),还买了一袋120( )的面包。我说:我可比这些东西重,我的体重大约是26( )。
动物园里的一头大象每天要吃350千克的食物,饲养员一周要为它准备( )千克的食物,相当于( )吨的食物。
上述题组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联系实际生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意义,促进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深度理解与实际应用。
结语
基于题组设计理念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与“双减”政策精神的有效路径。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预习题组、分层式题组、多变式题组、进阶式题组,提升作业整体质量。总之,题组设计理念为小学数学作业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范式,值得广大数学教师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
【参考文献】
[1]胡宏.以题组为载体,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4(1/2):59-63.
[2]夏忠.小学数学结构型题组作业设计的路径探析[J].辽宁教育,2024(1):39-41.
[3]石铭琴.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9(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