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作者: 孔雅

【摘要】文章提炼“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要素,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Holiday fun”为例,从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等层面出发,阐述“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策略,旨在有效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孔雅(1987—),女,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中心小学。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中,“教”以目标为导向,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是为了发展核心素养,与“教”的内容保持一致;“评”则是为了促教和促学[1]。教、学、评是一个彼此关联的整体。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的内容与方式、学的内容与方式、评价的内容与方式都要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Holiday fun”为例,阐述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指导下如何进行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一、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要素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改变以往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碎片化、活动表层化、评价后置化的状况,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组织各语篇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活动,实施单元持续性评价,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单元主题。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建构语言大观念,注重知识学习

单元整体下的语言大观念是对各个单元主题内容的高度提炼。教师应认真解读单元中所有语篇,把握语篇的特点和语篇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逻辑关系进行归类,通过分析、概括、归纳其中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提炼出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建构语言整合性学习的连贯整体。

(二)设定评价总目标,注重能力提升

学习能力是学生开展主动学习并进行积极调适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和潜能。教师应关注课堂的过程性评价,根据评价总目标来评估学生在单元整体学习中是否获得了学习能力。此外,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课堂活动要求进行听、说、读、写、演等活动,并积极参与课堂自评、互评等活动,学会判断自己学习的方法是否正确、目标是否游离、思考是否合理等,及时调整或改正,促进高效学习。

(三)抓住思维发展点,注重思维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核心。“教—学—评”一致性是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也是评价范式转型的必然要求[2]。教师应基于课程思维制订可评估的单元总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对应的评价任务与评价量表,并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计划,依据评价结果开展针对性的思维训练,借助语篇情境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运用英语深度思考与表达。

(四)关注跨文化差异,注重人文弘扬

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师可针对“文化”这一抽象的内容,重构教学框架,在教学中渗透风土人情、行为习惯、历史信息等内容,引导学生比较并思考中西方文化差异,使他们增强跨文化意识、提升人文素养,加深其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Holiday fun”为例,笔者从单元课时的情境性、主题意义的整体性、教学活动的思维性和中西差异的人文性等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开展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以达到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效果。

(一)注重单元课时的情境性,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1.依据生活经验,重组单元内容

教材每个单元均由固定的几个板块组成,每个板块话题类似,基于对各个板块的情境设置将本课划分为3个课时:第一课时Story time是对话形式的语篇,内容是回忆Liu Tao与Mike的国庆节假期生活,语篇情境是National Day holiday;第二课时Grammar time、Fun time、Sound time及Culture time,都是非连续性文本,内容是介绍北京、上海及其他有趣的地方,其语篇情境是Long holiday;第三课时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Think and write,是配图故事、非连续性文本,内容是看一场电影、跟家人野餐、擦车、过生日等,其教学情境是Short holiday。这3个课时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National Day holiday指向国庆7天假期,Long holiday指向寒暑假,Short holiday指向周末。基于此,教师可提炼本单元主题意义:Make my holiday fun, make my life meaningful。

2.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链接生活实际】

英语教材中的主要人物的活动具有延续性,单元间知识点有不同程度的复现,教学情境也有一定的衔接。教师应深度解读文本、链接生活实际、丰富教学手段,以创设趣味性、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以“视频记录”为教学主线,带领学生体验假期的美好生活;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以“相册记录”为教学主线,借助学生长假出游所拍摄的照片,谈论不同的景点、体验不同的文化、欣赏不同的事物、品尝不同的美食等,丰富学生对假期生活的认知;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以生活方式和可能遇到的不愉快的假期为抓手,利用“思维导图”搭建知识框架,指引学生学会合理规划假期生活。

【链接教材前后】

针对不同课时,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或深度出发,链接教材前后,围绕同一话题升华单元的主题意义。本单元3个课时的情境分别与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六年级下册Unit 7 “Summer holiday”、五年级上册Unit 7 “At weekends”的人物、语境、活动存在关联。其中,人物活动的复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当前知识。教师可以设计“Liu Tao为什么去上海,Mike为什么去农场,他们的holiday fun在于都市美景还是亲近自然?”这一问题,以衔接教材前后内容,使语篇中的人物、语境、活动更加鲜活与

真实。

(二)注重主题意义的整体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分析板块内容,定位主题意义

本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Story time,属于对话课型,学生需要学会描述他人的假期生活,体验愉快的假期,感受Fun is enjoyable on holiday;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图片描述自己的假期生活,感悟Fun is having a great adventure on holiday;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是Cartoon time中的小故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Fun is unforgettable on holiday。这3个课时的话题同步、相互关联,从描述亲近自然和游览城市这两种不同的假期生活,延伸至探索其他丰富的度假方式,使学生在逐步递进的学习中深化对holiday fun的理解与感悟。

2.建构育人蓝图,设定评价任务

单元育人蓝图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本单元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是掌握“描述经历—认识假期—规划假期”的思路和相关的表达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对holiday的兴趣,理解holiday fun的意义在于使自己身心健康、视野开阔、生活丰富、经历难忘,从而使学生学会如何合理规划未来的假期。育人蓝图中的每一项教学活动都需要评价环节的支撑。教师需建构具有递进性的核心评价任务,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具体而言,第一课时的评价任务是激活学生生活经验,问答并复述他人的假期生活,制作属于自己的国庆节假期短视频;第二课时的评价任务是让学生准确描述国庆节假期经历,根据丰富的假期生活完成思维导图;第三课时的评价任务是指引学生学会有计划地规划假期生活,设置的主要评价任务是合理将假期中的not fun变成meaningful,并借助思维导图,完成半命题作文“My fun/meaningful/unforgettable/...holiday”。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设计评价任务,并以评价任务来诊断目标的达成度,具有及时纠偏的作用。此外,生活化的课堂主线能够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注重教学活动的思维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运用思维导图,加强思维训练

在课堂上,为了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教师应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让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句式进行表达;呈现主题意义的构成,深化学生的学习感悟;用相关疑问词来提炼、总结假期乐趣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学会如何概括、表达,为第三课时的教学铺垫写作要素。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以who、when、where、what、how long、how的思路来描述他人的假期;在第二课时让学生基于思维导图搜集具体表述词组,积累holiday fun的表达形式、理解fun的内涵;在第三课时指导学生以思维导图为写作框架完成写作任务。

2.运用高阶思维,实现独创表达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3]。教师应基于英语活动观铺设学生思维进阶的路径。具体而言,教师可在第一课时以National Day holiday为例,提取假期生活中where、when、what、how等要素,从语篇结构、阅读技巧层面解读语篇内容,并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搭建知识结构,利用思维导图整合学习内容;在第二课时,引领学生结合自己的假期经历,深化对假期生活where、when、what、how等要素的理解,引出寒暑假生活的乐趣,借助Teacher's summer holiday album为学生搭建思维阶梯,指引学生提炼、整合第二课时的知识结构,深入理解fun的含义,并通过归纳、概括去拓展思维导图,以teacher's dairy的形式把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故事化,激活学生更深层次的思维,指引他们迁移学习内容,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假期,从而提升其口语表达能力;在第三课时,引导学生从Bobby's holiday fun故事中主动寻疑、答疑,领会“fun is unforgettable on holiday”这一道理,然后通过搭建“imagine the ending”这一写作支架,引领学生续写故事,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发散思维。

教师应适当开展递进式的教学活动,通过追问、交流、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整合、归纳,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想法及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注重文化差异的人文性,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1.对比文化异同,增进文化理解

针对教材中的Culture time,教师应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视角下,借助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本单元的Culture time设置在第二课时,不同的文化板块之间缺少语篇的串联,难以凸显文化差异的特点。对此,教师为学生补充文本“Tony's holiday story”,其中Tony是一名英国学生,他在LiuTao朋友圈进行评论“When you were on holiday, I was at school. Lucky you and poor me.”。这条评论能引发学生对英国假期安排的思考,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这样的教学方式将零散的板块转化成具有真实意义和逻辑关联的任务群,层层递进地呈现不同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2.凸显文化表达,树立文化自信

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习过程延伸至课外,并运用自评量表,对其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文化板块的主动性。

在本单元第一课时Story time中,Mike和Liu Tao假期生活的对比能够折射出中西方人对度假的不同态度,学生能够由此初步感知中西文化差异,为第二课时Culture time的深入探索打下基础。此外,教师可以针对文化板块布置课程任务:让学生搜集关于假期的中西文化差异的信息,并分组讨论中国与英国假期的异同。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学习成果开展多元评价活动,借助自评、他评等形式,让学生综合评价任务完成情况,引领他们自主学习,增强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教师统整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活动和实施单元评价,也有利于学生开展整合性学习。教师应以单元目标为统领,重组各语篇教学内容,规划系列教学活动,实施单元持续性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层建构对单元主题的认知,促进学生知能转化和思辨升华,从而发展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蔷,李亮.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5):114-120.

[2]李小田,刘小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一致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1(32):42-45.

[3]齐建军.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7,40(9):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