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彩活动育真善美新人

作者: 朱荣华

【摘要】少先队活动课作为一种常见且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是落实德育的重要载体。文章以少先队活动课“做勇敢少年,践强国梦想”为例,从活动所处的社会与时代背景、队员的学情分析、活动设计的目标理念及具体实施流程、活动后的反思等维度,探讨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的有效路径,实现对队员富有感染力且切实有效的集体教育,以期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学少先队活动课;勇敢;育人;德育影响

作者简介:朱荣华(1978—),女,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要“教人做人,教人做真人,教人做真善美的新人”[1]。小学少先队活动课的核心任务,是培育具备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纪律意识,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有效开展少先队活动课不仅能引导少先队员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还是教师育人的关键途径。一节成功的少先队活动课离不开精心策划的方案,教师设计方案时需全面考虑队员身心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影响队员未来成长的因素。这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与品德修养,拥有未雨绸缪的意识、敏锐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切实为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本文以“做勇敢少年,践强国梦想”少先队活动课为例,深入探讨如何科学设计与有效开展少先队活动课,旨在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一、把握时代背景,分析队员学情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少先队活动的有效开展与时代背景、社会发展态势紧密相连,这不仅是活动设计与推进的重要动力源泉,还是助力队员实现全面成长、达成价值引领目标的关键基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需敏锐地洞察社会发展趋势、时代精神内核和队员们的思想动态。对队员学情的深入分析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要求教师从多个维度展开:在思想状况方面,精准了解队员的价值观取向、政治认知程度和知识储备;在生活阅历方面,关注队员日常生活体验、社会实践参与等方面;在技能水平方面,了解队员的学习、实践操作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技能;在个性差异方面,充分考量队员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等。通过这种全方位、深层次的学情分析,教师能够精准定位队员参与活动的起点,为少先队活动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在鲁迅先生诞辰周年时,队员们观看其追悼会视频后,不禁发出“为何上海上万民众自发公祭、送葬?”“毛主席缘何为其题墓碑?”等疑问。这些疑问恰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理想切入点。《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明确规定,少先队的作风包含诚实、勇敢、活泼、团结。其中,勇敢的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勇于为人民利益同敌人战斗、与困难作斗争,也涵盖认真对待并战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以及勇于自我反思与改正等方面。身处和平年代,部分少先队员在成长过程中存在自信缺失、勇气不足的问题,面对生活困境时往往表现出退缩与逃避的状态。在队员立志向、修品格、练本领的关键成长阶段,如何引导他们深刻理解“勇敢”内涵、将“勇敢”精神切实融入日常行动、坚定强国理想,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基于此,教师可引导少先队员领会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2]。少先队员深入探讨,在思维碰撞中深化认知。最终,队员们决定以鲁迅这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为切入点,开展以“做勇敢少年,践强国梦想”为主题的研学

活动。

二、明确活动目标,注重政治教育

少先队活动作为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途径,需积极探索应对新时代挑战的方法。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始终牢记培育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根本使命[3]。因此,科学设定活动目标、明确活动理念,是提升少先队活动育人实效的重要原则。在目标设定方面,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逻辑起点与基准,充分考虑少先队员的身心发展特征、学习能力与接受程度。具体而言,教师应从知识、情感、行为3个维度设定活动目标,同时突出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此外,活动切入点应小而精,力求精准,真正实现“从队员中来,到队员中去”。活动目标既要有一定的引领高度,以激励队员积极向上,又要紧密贴合队员的发展实际,具备可操作性;既要体现“小、准、实”的特点,又要呈现出目标达成的梯度,为队员的成长提供清晰的路径。

以“做勇敢少年,践强国梦想”活动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商讨,制订了如下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目标。

1.知识维度: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体会其弃医从文的坚定决心与非凡勇气,感受鲁迅先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

2.情感维度:搜集鲁迅先生的著作、名言,学习其中蕴含的勇敢精神。

3.行为维度:培养少先队员勇敢面对人生挑战的品质,并引导队员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此次活动中,教师运用“榜样教育法”,以鲁迅先生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为榜样,对少先队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队员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念,塑造良好的品德。此外,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挖掘一切可用资源,为队员创造沉浸式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情感体验。

三、理解教育思想,逐步推进活动

教育思想是教师立足教育学视角,对教育活动现象所形成的认知。其具备历史性、社会性、前瞻性及继承性等特性。深入领会教育思想,不仅能助力教师准确分析德育活动的优劣,提升活动成效,还能促使少先队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让教师和学生明晰各自在活动中的分工与职责。在设计活动时,教师需全面考虑师生互动与活动关键环节,明确活动内容、实施方式及教育目标。活动形式应当丰富多样,各版块风格各具特色,内容各有侧重。教师逐步深入并引导,让学生既能直观感受,又能深度领悟,进而主动实现成长。

以“做勇敢少年,践强国梦想”活动为例,教师开展了如下活动。

(一)探寻鲁迅事迹

活动伊始,队员们通过多种途径探究鲁迅先生的生平、人格、作品及精神内涵。部分队员利用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了解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重要地位;还有队员借助网络资源,梳理鲁迅从求学、经历迷茫到成长为民主战士的人生轨迹,其中先生弃医从文的事迹尤为引人深思。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时期,面对西方列强,诸多国人麻木不仁、苟且偷生。鲁迅深感唤醒民众乃当务之急,遂弃医从文,以笔为刃,为民众注入民族精神,激励国人挺直脊梁。经过交流分享,队员们认识到鲁迅是黑暗时代勇敢的先行者。他心系民族,竭力改变国民性,为推翻帝国主义不懈奋斗,给黑暗中的中国带来曙光。鲁迅在人生抉择时展现的果敢与勇气,深深打动队员。少先队员纷纷表示,要从小明确志向,将个人志向与祖国、人民紧密相连,为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诵勇士之文

毛泽东曾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在深入了解鲁迅精神后,队员们顺势开展对鲁迅作品的研读。有队员精读鲁迅的《狂人日记》,从中认识到这是鲁迅先生发出的彻底反封建“宣言”,它成为了新青年向封建社会宣战的第一声号角;有队员饱含深情地诵读《野草·题辞》片段,从中深切领悟到鲁迅杂文如匕首般直刺敌人心脏,也感知到鲁迅在绝望现实中仍怀抱坚定勇气与信心的伟大形象,这种精神为队员们注入了奋进力量;还有队员播放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鲁迅创作《药》的片段,让大家仿若置身那个时代,与先生一同思考、呐喊,体会先生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力和为民族未来不懈战斗的精神。

在研读作品的过程中,队员们深切体会到鲁迅对民族命运、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及对国家的深沉热爱,了解到先生在文化战线上的英勇斗争历程,也更深刻地认识这位坚毅、勇敢、热忱和忠诚的民族英雄。鲁迅精神在当时激励了无数有志青年投身救国斗争,如今也同样深深感染着队员们。他们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扎实地从小学习文化知识,以鲁迅为榜样,用知识武装自己,树立文化自信。

(三)记勇士之言

在“记勇士之言”环节,队员们共同诵读鲁迅名言,领略先生直面人生的勇气与担当。“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4]。”队员们从这些文字中,深刻领会到先生“面对四周黑洞洞,不怕碰壁”的勇敢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队员们齐声诵读,体悟其中展现的先生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这些名言不仅是先生疾恶如仇、忧国忧民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更彰显出坚定的人民立场。

在深入研读作品的过程中,队员们深深体会到鲁迅对民族命运、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的深沉热爱,了解到先生在文化战线上的英勇斗争历程,也深刻认识到这位无比坚决、勇敢、热忱的民族英雄的伟大之处。

(四)扬勇士之志

在活动的“扬勇士之志”环节,队员们怀着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深入探究鲁迅精神。有队员指出,鲁迅精神蕴含身处险境仍谈笑风生的乐观精神品质,以及“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勇敢奋斗精神与人生态度。此时,教师引用美国外交家基辛格在《论中国》中的“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句名言。这句话引发队员思考: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还有哪些如鲁迅般勇敢的中国人?他们如何捍卫国家与人民?经过一番认真思考,队员们踊跃发言,列举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平均年龄仅28岁的建党创始人、抗战与解放战争中的英雄烈士、社会主义建设者群体、疫情中的逆行者等。有队员还发现,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孟晚舟回国之日恰逢鲁迅诞辰,孟晚舟顺利回国彰显了中国人的勇敢,也见证中国的强大,令队员们深感自豪与敬佩。队员们感慨,鲁迅虽只走过55载岁月,但其不朽精神深入人心。随后,教师再次引用鲁迅名言:“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真心的话发表出来……”教师提出问题:“新时代少先队员为实现‘强国梦’,应如何成为勇敢的中国人?”通过讨论,队员们确定了后续活动:一是成立“鲁迅研究社”,以多种方式研习鲁迅及其作品,增强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二是设立“勇士榜”,鼓励队员在学习、生活、劳动、体育等方面努力克服困难,争当小勇士,每周评比并颁发“红领巾奖章”。

四、亮明活动特色,深刻回味反思

成功的少先队活动课需要教师在活动接近尾声时,深入地挖掘活动的亮点与特色,精准评估活动成效,提升活动的教育品质。因此,系列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少先队员应共同进行活动反思。

(一)从儿童世界迈向勇士世界:温暖的发现

之旅

鲁迅作为文化巨人,其作品和思想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引导队员走近鲁迅,是了解文化巨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了解先生生平、研读著作、感悟名言与思想,队员们深入探究、热烈讨论、积极分享感悟,情感由亲近逐渐升华为敬佩与自豪。这一过程不仅能滋养队员的心灵,还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民族道德观念。越来越多的少先队员领悟到,亲近鲁迅、学会勇敢、立志强国应从当下开始。

(二)从知识传授转向无声“化人”:深远的

教育影响

在少先队活动课中,教师以丰富多样且契合主题的形式呈现活动主题,触动了队员的心灵。鲁迅精神的核心之一是“勇敢”,准确抓住这一点并使其在队员心中扎根,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知识传授,还在于育人,引领队员走近坚毅刚正的鲁迅,培养勇敢品质,使队员成长为真正的勇士,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少先队活动开展与实施中,教师肩负着社会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并要将其传承给队员。高质量的少先队活动课应蕴含教育智慧、深刻思想与深厚情怀,引导队员树立正确道德观和价值观,提升队员自信,增强组织凝聚力,传承红色基因。这类活动课备受少年儿童喜爱,充分彰显德育魅力,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文明进步,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育出众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翟粉荣.陶行知教育观对当今教育理念的深远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30(1):94-96.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本报评论员.全面加强党对少先队的领导开创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新格局[N].中国青年报,2021-02-08(001).

[4]鲁迅.鲁迅文集[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