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路径分析
作者: 孙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地理知识,学习地理知识。要实现地理学科的生活化教学,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多主体共同努力,一起促进地理学科教学的生活化。
一、创新地理教学素材
教师的有些教学活动设计需要遵循学校的相关规定,所以地理教师在设计一些地理教学活动时,需要得到学校的理解与支持。
另外,学校也要鼓励教师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
学校各学科一般都成立了教学研究小组,让教师进行定期的交流和分享,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进步,还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优化。但是高中教师的教学压力很大,学校可以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地理教师创新教学素材。
二、结合生活案例
地理学科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的时候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将生活案例融入课堂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时,教师在导入教学时可以结合当地的交通线路分布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扩展到大范围的教学上,让学生以小见大,以点看面,并认识到交通线路的分布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不仅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一定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从身边的事例进行知识的迁移,可以深化学生的认识。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学习知识不仅要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还要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反作用于生活中。
当前的地理学科教学中,有些教师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一般为让学生完成教材或者教辅上的对应练习题,且按照固定答案进行作业的批改。这样,无法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也不能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其他能力,导致学习流于表面。
例如,在有关人地关系的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完成对应的习题,还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区域,或者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城市,围绕人地关系的主题进行研究,通过上网搜索的方式了解所在的城市目前遇到的困境是什么,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
又如,在有关区域发展的内容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进行分析,其对应的城市是各大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几大经济带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选取任意两个城市来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四、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
有些教师在有效开发本土教材资源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学校要为地理学科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地理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专业的提升、职业素养的提升,为实现生活化教学奠定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对提升教学效率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地理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地理资源,这是有效落实生活化教学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