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时政资源,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作者: 耿杏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时政资源是道德与法治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时政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优化课堂教学。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时政资源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时政资源的关注度不高。
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的课程属性,有些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进而对道德与法治课堂兴致不高。其实,时政资源作为道德与法治考试题目素材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对于时政资源的关注度、理解力。
2.教师运用时政资源时缺乏创新和改造。
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用时政资源时奉行“拿来主义”,很少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对时政资源进行改造,导致时政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的情况出现。
3.时政资源的价值挖掘和利用不充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具有教育性、思想性的课程。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还要着眼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即体现时政资源的育人价值。但是实际上,有些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时政资源时,较多关注课堂的热闹,导致时政资源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
4.时政资源的运用形式有待改进。
随着网络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时政资源有了越来越多的呈现方式,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将时政资源融入教学中。
二、精选时政资源,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立足教学实际。
任何教学资源的运用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时政资源的选取和运用也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在选择、运用时政资源以及选择呈现方式时,要注意与教学内容的相适性。另外,选择时政资源时还要注重时效性,应尽量选择时效性强、关注度高以及具有教育教学价值的时政资源。
2.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了解学生兴趣爱好。
时政资源的选择和运用也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现有的发展层次的基础上,对其发展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通过点拨,引导学生自发地去关注热点问题,让学生在一定的压力之下达到对教材内容和时政资源的融会贯通,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对感兴趣的事物,学生会主动地去探索、去研究。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时政资源时要抓住学生兴趣点,挖掘和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时政资源,通过新颖独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好奇心。
3.提升教师能力,打造特色课堂。
教师在选择时政资源时,要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打造特色课堂。
从对时政资源的选择和运用来看,教师在选择时政资源时,要注重时政资源的合理性、时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4.明确教学重难点,努力拓展延伸。
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指的是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时政资源时要考虑到所选择的时政资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时政资源时要考虑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总结
综上所述,精选时政资源从而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十分关键而且必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精选时政资源,并充分发挥时政资源的作用,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在课堂上运用时政资源,能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