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试题的命制思路

作者: 周桂珍

在新课程改革深化实施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测试成绩是反映教学效果以及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有效参考。教师要遵循新课改的要求,针对传统的命题思路积极进行转变。教师要在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彰显义务教育的性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试题的命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初中历史试题的命制思路提供参考。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试题的命制指导思想

一是要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此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真正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课程标准始终是命题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尽可能减少机械训练以及死记硬背的试题内容,引入与学生实际生活较为紧密的内容,以此促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试题的命制基本原则

一是历史命题需要基于历史学科的主观知识,在凸显课程标准基础性的前提下,考查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基本历史发展线索以及结论。二是体现能力立意原则。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以及测试为素质教育服务,不仅要对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状况进行考查,更要强化对学生按照一定要求选择、概括、归纳、总结、比较历史知识以及从历史材料和图表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表达历史观点等高层次能力的考查。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试题的命制基本思路

1.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纵观最近几年初中各阶段试题,更加关注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且这些基础知识主要集中在能够反映历史基本面貌。虽然考查的内容十分基础,但在命题的形式方面,却避免了简单识别以及复述性的题目。比如,教师在考查学生对人文主义内涵了解的过程中,可以基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帮助学生在回忆绘画作品具体特征的前提下,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选择题,让学生选择最能够反映人文主义思潮的作品。

2.利用图文元素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虽然初中学生相较于小学生抽象思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形象思维仍旧是主要的思维方式。从目前初中生的思维特征看来,教师在命制试题时,要摒弃单纯的文字叙述的形式,而是使用图片、文字等元素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的历史能力进行考查。这种图文结合的方法,能够为学生直观展示各种历史现象。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时则可以为学生出示美国纽约市中心的海尔大厦以及中美合作生产的第一架飞机等图片,让学生思考这类材料能够表达的具体信息。学生在观察图片和文字资料之后,可以明白图文资料展示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现如今,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教学资源十分丰富,获取的途径也变得多元化。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图片、表格等元素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题目,确保学生能够学会从图文资料中挖掘信息。

四、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新课改工作的持续深化,初中历史教学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教师要在遵循新课标要求以及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利用选择题和填空题,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行考查。同时,教师可以引入图文元素设置相应的题目,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探究能力进行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