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作者: 封扬

地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要想学好地理这门学科,提升读图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不同用途的地图,它们作为地理学科的形象语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但是有时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读图效果不佳,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利。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借助地理课本中的地图来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

初中地理课本中有许多地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学习地理知识。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借助地理课本中的地图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读图能力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有读图的意识,让学生看到地图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寻找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例如,在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地球的形状、经纬度等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地图进行授课,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一般来说,蓝色在地图上多代表着水,如海洋、河流与湖泊等,而绿色多代表着植被。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也蕴含许多知识,通过经纬线可以判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度和方向,认识六大板块、大洲大洋的信息以及主要的地形区域信息。初中地理教师在结合地图授课时不知不觉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意识。这样,不仅完成了教材内容的教学,还让学生掌握了不少读图技巧。

二、通过读图步骤来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

初中地理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读图步骤。初中学生相对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读图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教师应该耐心、细心地传授学生读图的步骤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常常被地形图中一些弯弯曲曲的线条所迷惑,导致不能正确读图。例如,在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谷、山峰、山脊,估算出山峰的海拔以及相对高度。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地理标识初步判断地图的类型。其次,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在地图上适当添加标识。最后,对地图进行仔细观察,对其中蕴含的地理信息进行有效挖掘,从而得到有用的信息。实际上,一般情况下,地图中含有名称、比例尺、方向、图例等信息,学生看到地图后应该先浏览一遍这些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详细观察并分析,从而挖掘有用的信息。学生在地理教师的引导下,应该学会和掌握这些读图的步骤,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促进读图能力的提升。

三、掌握读图技巧促进读图能力的提升

每一幅地图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但是由于侧重点不同,读图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传授学生读图的技巧,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地图的相关信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对于我国的地形图,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我国的地势特点,然后根据颜色变化,初步判断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主要山脉以及三大平原的大概位置与分布,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我国地理的分布特征与规律。地理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设计作业,帮助学生提升读图能力,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和读图能力,让学生能够按照相关的步骤以及读图技巧进行读图,挖掘有用的信息,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